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的"顺世"绝大多数(≈83%)出现在"好天时纪"中; 绝大多数"乱世"出现在"坏天时纪"内(≈85%).历史上的分裂期都出现在"长坏天时纪"中.依据"天时好、坏"与"顺世、乱世"的两两对应关系, 可将历史上的皇帝分为贤、明、庸、暴四类.本世纪初开始的"长好天时纪"可能是中华民族又一个辉煌时期的开始.但是对"坏天时代"的可能干扰, 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汤懋苍  汤池 《高原气象》2002,21(1):15-19
中国历史上的“顺世”绝大多数(≈83%)出现在“好天时纪”中;绝大多数“乱世”出现在“坏天时纪”内(≈85%)。历史上的分裂期都出现在“长坏天时纪”中。依据“天时好、坏”与“顺世、乱世”的两两对应关系,可将历史上的皇帝分为贤、明、庸、暴四类。本世纪初开始的“长好天时纪”可能是中华民族又一个辉煌时期的开始。但是对“坏天时代”的可能干扰,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SARS流行时期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艳玲  寿绍文  张鹏  陈铁 《气象》2004,30(2):46-49
对 2 0 0 3年 1~ 5月我国大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疾病流行时期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气温偏高、空气潮湿以及冷暖多变的天气可能为SARS疫情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30a(1991—2020年)融水县气象观测数据,通过温湿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对融水县气候适宜性和度假气候进行评价,并利用融水县气象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等部门提供的2021年负(氧)离子浓度数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水质监测数据和林业及植被生态参量数据等,对融水县进行空气负(氧)离子状况、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质状况、植被生态质量状况的评价。结果表明,气候舒适度为舒适等级的时段长达7个月(1—4月、10—12月),2021年的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2689个·cm-3,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比重为97.5%,区域内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以上,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均较高。由此可见,融水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气象生态资源,非常有利于开展负(氧)离子养生、气候康养等方面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的天气、水和气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永光 《气象》2004,30(3):3-6
196 1年以来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组织 (WMO)执行委员会都要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宣传 ,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众对自己密切关注的气象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 2 0 0 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天气、水和气候” ,水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水与天气、气候关系密切 ,信息时代为高速度收集和传递气象信息 ,及时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监测预测 ,为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合理开发和保护气候和水资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IAP数值气候预测系统对2004年中国夏季气候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1980~2000年共21年的集合后报试验,考察水平分辨率提高至2°×2.5°的IAP短期数值气候预测系统对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预报技巧.后报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测系统对中国夏季气温异常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此外对夏季降水异常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利用IAP ENSO预测系统,较好地预报出2004年3月以后热带太平洋海温的演变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2004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了实时预测.与实况比较表明,IAP数值气候预测系统总体上较好地预报出2004年夏季我国大范围的降水和温度异常分布,特别是较好地预测出夏季我国北方大部、华南沿海等地区气温偏高,而黄淮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气温偏低的观测事实.预测的温度距平与中国地区160个站观测实况的距平相关系数可达0.39.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4-6日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了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研究项目“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下设的两个课题“20世纪气候”(C20C)和“季节与年际气候预测”(WGSIP)联合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两个课题的负责单位英国哈得莱中心(HADL)和美国海洋-陆地-大气研究中心(COLA)的有关领导和科学家主持,包括来  相似文献   

8.
气候与养生     
我国关于探索人类养生的记找,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简称《内经》)它在二千多年前就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说明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古代明医华佗的《论人法与天地》指出:“人者,上禀天,下委地……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合于人,人法于天,观天地逆从,则知人盛衰”说明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气候条件直  相似文献   

9.
《四川气象》1999,19(4):33-36
达州盛夏旱涝气候的形成与太阳活动的影响有关,它们都具有以11 年为基调的变化周期。达州盛夏旱涝气候变化以33年为主要周期。根据N1 功率谱和方差分析:预计1990 年至2022 年将进入一个新的气候周期;并预计21 世纪初(前十年)达州为伏旱气候年代,伏旱天气出现频率达70% 左右,强度平均为31—35 天。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李栋梁  郭慧  王文  魏丽 《高原气象》2003,22(5):431-439
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特别是各站10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互相关系数达到0.92,以此建立了1935-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序列Trw。研究表明:Trw对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大气中CO2浓度有落后5年和15年的显著响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SCL)和0.88(CO2)。利用近1000年SCL的76、93、108、205和275年显著周期及均生函数模型预测了未来太阳活动周期的快慢:21世纪前50年的SCL总体偏长,活动周期放慢;后50年SCL总体偏短,活动周期加快。在考虑大气CO2浓度倍增和气候自然变化情况下,预测2l世纪前50年Trw与20世纪最后10年(1990年代)相比,其升温幅度在0.5℃左右;与20世纪最后30年(1971-2000年)相比,其升温幅度在l.O℃以内。这一升温幅度的概率为0.64~0.73。  相似文献   

11.
风沙是开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轻者刮坏禾谷,重者移动沙丘,淹没良田。因此,当地有“开封开封,开门见风”的传说。长期以来,开封人民同自然灾害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尤其是兰考人民,在同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植树造林,改善气候。实践表明,开封的风沙灾害与植树造林的面积直接相关。60年代开封森林覆盖率12%,70年代为14%,到了90年代末,已增至18.4%。1980~1990年大风日数103天,沙暴15次;1991~1998年,大风日数为54天,沙暴日数为…  相似文献   

12.
梁玉琼  梁健 《广东气象》2007,29(3):24-25,44
选用华南区域15个代表站的降水历史资料,建立GM(1,1)气候预测系统,使用国家气象局统一的短期气候预测评分方法,对该系统的年、季、月雨量进行预测及检验。结果表明,近6年各月的月雨量预测总平均评分为69.4,且各年平均评分基本稳定,近4年月雨量预测评分均在70分以上,接近主观预测水平,同时对月雨量极值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近10年的年、季雨量预测评分分别为82.4和70.1,近3年的季雨量预测评分在70分以上,近4年的年雨量预测评分在90分以上,接近主观预测水平。因此GM(1,1)气候预测系统对华南区域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著者在其“中国气候区域”一文中已详论过中国的气候及其分划,(气象研究所集刊第八号)但其目的纯为适应中国的需要和实用;对於不明瞭中国地理环境及名称的人则显得生疏而不易捉摸。为易於与世界其他各处的气候性质相比较及供不熟悉中国地名的人们的需要起见,爰乃根据Koeppen 氏的分类法将中国气候重新划分。 Koeppen氏在其“依照气温雨量及其年变化而分划气候区域”一文  相似文献   

14.
第 1期复杂地形上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姜金华 彭新东 (1)………………………………………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龚道溢 朱锦红 王绍武 (8)…………………………………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 (Ⅱ ) :“好 (坏 )天时”与历史上的“顺 (乱 )世”汤懋苍 汤 池 (15 )………………青藏高原夏季TBB场与水汽分布关系的初步研究江吉喜范梅珠 (2 0 )……………………………………1998年 5~ 8月青藏高原东部和邻近地区大气热源日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环流的关系  ………………   简茂球罗会邦 (2 5 )…………………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冬季(2003年12月-2004年2月,下同),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北多南少,大部气温偏高。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0.8℃,是1971年以来的第11个偏暖冬。  相似文献   

16.
肖祥 《湖北气象》2000,(1):43-43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交替出现了若干冷暖时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指出,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前期(40年代中期之前)气候偏暖,中期(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气候偏冷,后期(8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再度偏暖.联合国气象组织宣布,20世纪10个最暖年都出现在1983年以后,其中有7年在90年代,1998年成为20世纪最暖的年份.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分析结果,1987年以来,我国北方连续13年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局部地区某些年份偏高达3℃以上.这一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是一致的.据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5年的科学评估报告,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其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且以中纬度地区变暖较为显著,一年之中以冬季变暖较为显著,一天当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升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晏红明  袁媛  王永光 《气象》2022,(3):284-298
气候平均值的改变意味着气候平均态(以下简称气候态)的改变,由于不同气候态之间的差异,当气候态更替时,相应会改变各种气象要素、环流系统等变化特征的判识结果.不同气候态之间的差异越大,对判识结果的影响就会更加明显,这种影响即是气候态更替的影响.对于2022年1月1日执行的气候平均值由1981—2010年改为1991—202...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气象异常年表”规定的统计项目,对广西近三十年(1961—1990年)气候极值进行了分析,得出气温、降水、日照等要素气候极值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642个站点1961~200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记录, 分析研究了中国1961~2000年气候生长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在近40年中, 气候生长期在全国范围平均增加了6.6天, 北方地区平均增加10.2天, 南方地区平均增加4.2天, 青藏高原增加最多, 达到18.2天。20世纪90年代是气候生长期增加最大, 增长最明显的时期, 1998年是近40年气候生长期最长的年份。对气候生长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点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华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是气候生长期增加最大, 增长最明显的地区, 尤其以河北省和青海西北部最为显著。南方各省份除了四川西北、云贵高原、安徽、江苏外, 其它地区的气候生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一)科学家们已初步认识到太阳表面的现象对毫球表面的气候有哪些影响。 (二)从全世界看,至少在某些地域出现气候正在变化的征兆。 (三)非洲和印度这个带状地带,自1956年以来平均年降雨量逐渐减少,结果旱情一年比一年严重。 (四)很多科学家正在研究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和太阳表面发生的情况有什么关系。 (五)一位美国学者说,有四个行星象对地球气候有影响一样,也对太阳有一定影响。 (六)关于地球上的气候长期变化的证据,数十年来正在搜集。 (七)从1965年起,北半球气候带全部图案似在向南移动。比较稳定的降雨带向回归线附近的干燥地带移动。(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