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传媒小语     
我们要经常刊登什么样的文章?它们应该是创新的,有特色的,戏剧性的,浪漫的,引人入胜的,无与伦比的,稀奇古怪的,高雅的,幽默的,俏皮的,既无损高雅又不降低格调的。而更  相似文献   

2.
慢点     
同学聚会,100多人,当日的青年都已是知天命的时候了,推杯换盏间,时光竞走出32年。有人念起一首诗,竟然是我写的,恍惚间,记得,那天,十九岁生日,在一个植树节的傍晚,在校园的小湖边,那个少女独享着美妙的时光,徐徐地低吟着自己青春的歌唱:人生的路上多么漫长,就这么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回头看那走过的路上,一路洒着多少幻想……感慨光阴的速度,竟唏嘘。对视彼此的白发,细数30年的欢聚寥寥,更感叹。我们走出大学的校门,就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没有做好准备,匆忙间,就随波而去,起早贪黑,大肚便便、腰包鼓鼓,志得意满,我们和时间赛跑,和机  相似文献   

3.
剑桥的早晨     
葛红兵 《出版参考》2005,(26):45-46
每天早晨,你靠在阁楼的窗口,看见那些起起落落的鸽子,还有不知名的鸟,它们似乎像你一样,来自很远的地方,但是它们比你自由,不要办护照和签证,地球上所有的土地都是它们的国土,地球上所有的天空都是它们的家园.但是,地上的人类却被分割在各种各样的国家里,有的发达,有的落后,有的自由,有的专制.在这各种各样的国境线的背后,在各种各样的文化隔阂的背后,在各种各样的嫉恨与仇视的背后,你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很大的勇气,才能跨越那些人为的藩篱.  相似文献   

4.
范生丽 《大观周刊》2012,(19):228-228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在数学家眼里,数学就像一位恋人…… 数学家大会上,一位位数学大师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他们都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现在,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另外,初中生的思维往往是被动的,发散的,容易受阻的,此外,教师水平不齐整,教的不够活的原因等等,因此,数学并不枯燥,  相似文献   

5.
信,饱含深情的信,从北国,从南疆,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向首都。亲人不安的思念,朋友焦灼的询问,师长亲切的鼓励,同行热情的赞扬,读者关切的问候……信,雪花般的信,纯洁,真诚,纷纷扬扬,飘洒在办公桌上,这是对正义的支持,这就是希望! 于力坐在桌前,泪水无声地淌了下来。能够被人理解的人,是幸福的!泪水遮住了视线,把思绪带回到不久前的一天晚上。  相似文献   

6.
启示与思考     
在关系到改革成败的关键时刻,我们决不能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只能横下一条心,坚持改革到底。就整个现代化进程来说,没有挫折,没有风险,没有失误,没有种种消极的现象,要求一帆风顺取得成功,这只能是一个理想化的要求,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大局。新闻事业就要服从这个大局,服务于这个大局。我们一个10亿人口的国家,要励精图治,奔向现代化,没有强大的新闻舆论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改革越是深入,就越是需要新闻舆论界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相信并期待新闻界的同志们,能够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深刻理解国家大局,民族的大局,深刻理解自身担负的重要责任,继承和  相似文献   

7.
从微观上思考,一本书的出版,乃至一个出版社的发展,编辑者、经营者的作用是重要的,有努力,便有收获,理所当然应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如果宏观地考虑问题,整个出版业的走向如何,不能不把它置于全社会的背景前,具体的局部的搏击,仅可能从量上影响态势,改善现况。上述两种思考,都不可缺少。现在,大家都在讲出版业的“危机”,並热切盼望出版业全力奋斗,走出“低谷”,这对搞出版的人是激励、鞭策。然而,“低谷”,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家,励精图治,进行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没有强大的新闻舆论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改革愈是深入,就愈需要新闻舆论的引导和支持,需要新闻工作者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客观而有说服力地阐明国家的大局,民族的大局,理解自身负担的社会责任,继承和发扬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利用舆论的优势,引导、动员和宣传人民,使人民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今天的大局就是:组织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我们新闻界的任务,就是要坚持基本路线,把握宣传基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  相似文献   

9.
丁涛犹在     
丁涛的名字,实际是播音艺术家对自身播音艺术事业的涵概和说明。他本名张玉贵,避了俗气,自取丁涛。丁者,小也。涛者,涌也。仅凭这名字,就可以看到奔腾的形象,又可以听到奋进的声音,——那么的风景无边,意境无穷,真是漫天大海,沿着曲曲弯弯的海岸,意无反顾地穿行,从早到晚,总也没有个间歇。 就是这“方寸之土”,把世界揽进自己怀里,又把自己交给了世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太空中打发岁月。三十多次桃花开谢,三十多次莲藕出泥,三十多次桐叶铺地,三十多次大雪纷飞,他都在向世人诉说大地的情怀,星月的妩媚,花草的芬芳,还有那凄凄怜怜哀哀悲悲的故事。 听得次数太多了,于是,丁涛的名字也就记在心里了。 走遍陕西黄土,甚至湖北、成都、河西走廊、山西太原、洛阳郑州,人都知道陕西有个丁涛,丁涛有副好嗓音,大凡荒漠风沙,小桥流水,坊上人家,华灯仪表,全从他的空中舞台传了出来,很是受用。 许多荡人胸怀的新闻,情真意切的通讯,潺潺流水的散文,如汔如诉的诗章,也都是他送到了田野,送到了床边,送到了母亲缝补衣裳的灯下。 确切地说,我不认识丁涛。但他播过我的散文《醉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与梦想     
书是人类文化的实物载体。人类文明的发展,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变迁,智慧的结晶,科学的昌明,丑恶的衍生,人间的疾苦,凡此种种,自有文字以来,都在书中记录在案。总的说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带给人类的主流是好的。因此,自有书以来,读书便是历代各国的知识分子、文人墨客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精神依托,时时刻刻不能离开的。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向来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知和行紧密地统一起来。历史已经反复地证明,凡能坚持这样做的知识分子,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library at BT Labs is working on building a digital library of technical information for its users. The paper will explain how the library changed its direction from providing conventional library services centered around a large library collection toward becoming a networked library reaching out to its users' desktops.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process by which electronic journals were added to the collection and how they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digital library.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仙娥 《图书馆论坛》2003,23(2):112-114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抽样调查,分析了目前高校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如何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进行馆藏建设。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academic library print collections are traditionally carefully selected, collection strategies for online materials often involve the addition of large, uncurated packages of eBooks and other online material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adding such packages has altered the composition of one library’s collection in terms of publication date, format, and subject. It then utilizes WebPAC and Summon search resul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collection is experienced by library searchers. Results show rapid growth in uncurated collections. Whereas WebPAC heavily favored newer items and eBooks from uncurated collections, Summon promoted print books from cultivated collections to a degree greater than expected.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围绕学科建设、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完善图书馆的学科采访体系、建立学科导航库以及创建特色馆藏品牌等方面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服务,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及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小型图书馆数字馆藏的建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提出数字馆藏的概念及建设意义,通过本馆的实践,对其建设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数字馆藏的信息收集与开发、信息质量控制、数字信息的有效组织及如何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特色馆藏建设浅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论述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进行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重探讨了如何在高校图书馆进行特色馆藏建设。  相似文献   

17.
白雁翼 《图书馆论坛》2004,24(1):58-59,44
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传统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影响,并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To help users find their way around the large number of titles available, public libraries organize the collection by placing titles on shelves by genre, by adding classification codes in their online catalogs, and by pictograms on book covers. However, users may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how titles are to be grouped in genres or categories. Public library collections will be more accessible when the way their collection is organized matches these users' perceptions. The authors show how user perceptions can be derived from library loan transaction data. To overcome the particular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using such data, a method of ultrametric trees and latent class analysis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segments of users and how they categorize the collection. Results show clear user categorizations that in particular respects differ from conventional public library categorization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如何优化馆藏结构,发挥知识传播与共享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结合南阳师院图书馆的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阐述了构建地方特色馆藏的途径,及开展特色服务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20.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facing new librarians in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including collectio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opic of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how it relates to new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librarianship. The article contain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papers discussing th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curriculum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grams, expected skills required of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fices, and library training programs for new librarians. The article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advise by recent graduates and their collection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Topics of discussion include acclimation to a new environment,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liaison work, resource selection, and tim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