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南 《大家健康》2007,(11):36-37
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对吸烟特别上瘾,莫名其妙地就学会了,后来想戒也戒不掉。周围人毫不客气地把他们称为“烟鬼”,他们稍微文雅一点把自己叫做“烟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烟那么上瘾,搔破头皮也想不明白,因为烟这玩意儿,你说它味道有多好吗?不见得;你说它有多滋养人吗?更不见得。为啥就偏偏那么多人,对它那么上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低骨密度值的相关因素,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915例第一汽车制造厂60~74岁退休女性职工尺桡骨的骨密度值,并对年龄,大米、杂粮、海产品、牛奶、酸奶、咖啡、豆浆、面、鸡蛋、水果的摄入量,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及绝经年数等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结果:年龄、是否经常摄入面、鸡蛋和水果、是否吸烟、绝经年数、体质指数(BMI)与骨密度值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B=-0.440,P<0.05),绝经年数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B=-0.314,P<0.05),是否吸烟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B=-0.650,P<0.05),BMI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B=0.959,P<0.05)。结论:高龄、吸烟、绝经年数长、低BMI是60~74岁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 。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说,吸烟对大脑的影响长期存在,吸烟上瘾的原因类似毒品对大脑的影响。 该研究所专家对大脑组织的化验分析表明,吸烟使大脑组织发生变化,即使他们戒烟多年,大脑神经元细胞中两种酶的水平仍然高于非烟民.摄入可卡因、海洛因的动物大脑也会发生同样变化,这表明烟民大脑中类似的酶变化是他们吸烟上瘾的原因,世卫组织的报告显示,吸烟至少引发25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与女性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南昌市西湖区和青山湖区地区35~75岁之间的3 048名常住且不吸烟女性居民,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被动吸烟情况现况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1)在3 048名不吸烟女性中有1 392例为被动吸烟者(被动吸烟组),1 656例为非被动吸烟者(非被动吸烟组);T2DM 282例,现患率9.3%。(2)被动吸烟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及T2DM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被动吸烟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较低(P<0.05)。(3)被动吸烟致不吸烟女性T2DM的危险性:同时调整了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HDL-C、TC、高血压病史等混杂因素后,被动吸烟者中T2DM的比值比(OR)及95%CI可信区间为1.551(1.162~2.071),P<0.05。结论:南昌市禁烟现状不容乐观,女性人群被动吸烟现象严重;被动吸烟可能是不吸烟女性患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被动吸烟与血脂代谢紊乱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信息速递     
美国最新研究报告称吸烟对大脑的影响长期存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说,吸烟对大脑的影响长期存在,吸烟上瘾的原因类似毒品对大脑的影响。该研究所专家对大脑组织的化验分析表明,吸烟使大脑组织发生变化,即使他们戒烟多年,大脑神经元细胞中两种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烟与戒烟对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中青年健康人群142例,分为吸烟组72例(≥5支·d-1,持续≥1年),不吸烟组70例(从不吸烟),对两组人群采集5 min心搏,由计算机自动对其进行短程HRV分析。然后不吸烟组连续吸两根同品牌香烟,分别于吸烟后即刻、20 min、1 h用同样方法采集5 min心搏进行短程HRV分析。吸烟组劝其戒烟,分别于开始戒烟后3天、1周、4周同样方法采集5 min心搏进行短程HRV分析。结果:(1)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人群VLF、LF、HF明显升高(P<0.05),SDNN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吸烟组人群连续吸烟后HRV即刻就会发生改变,但HF升高更为明显(P<0.05),而在连续吸烟后30 min VLF、LF升高更显著(P<0.05),吸烟后1 h,VLF、LF及HF与吸烟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吸烟组戒烟3天后VLF、LF、HF就开始显著下降,与戒烟前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VLF、LF、HF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结论:长期吸烟者的SDNN降低,VLF、LF及HF增加,这种改变在吸烟后即刻就会出现;戒烟可以使SDNN增加,而VLF、LF及HF降低。  相似文献   

7.
潘清蓉  张伟  徐援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28-2530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不吸烟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521例不吸烟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被动吸烟的调查,比较被动吸烟暴露者和非被动吸烟暴露者的基本资料、胰岛功能、血脂水平、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8 h UAE。被动吸烟暴露的定义是与吸烟的家人或同事接触至少5年。结果不吸烟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294例(56.4%)为被动吸烟暴露者(暴露组),227例(43.6%)为非被动吸烟暴露者(非暴露组)。暴露组患者受教育年限显著短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和8 h UAE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显著低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被动吸烟累积量是不吸烟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8 h UAE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被动吸烟会增加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UAE、血CR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加重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的被动吸烟现状,为制定适宜农村地区的控烟政策、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球成人吸烟行为调查(GATS)设计调查表,在山东省莒南、梁山和平阴3县中抽取9个自然村,面对面调查15岁及以上居民的被动吸烟情况。结果被动吸烟率为39.00%,其中男性被动吸烟率为38.26%,女性为39.35%;低年龄组男性被动吸烟率高于女性,高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男性中未婚者被动吸烟率较高(42.61%),女性中已婚者被动吸烟率较高(41.19%);男性中打工者的被动吸烟率较高(48.99%),女性中商业/服务业从业者的被动吸烟率较高(46.42%);男性被动吸烟的地点主要为工作场所(54.30%),女性则为自己家中(88.31%)。结论与之前的研究相比,山东省三县农村地区的被动吸烟率高于山东其他地区,虽然人们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抵制香烟,今后的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被动吸烟对女性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对98例被动吸烟的女性(研究组)和96例无被动吸烟的女性(对照组),分别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数量及性质。并同时对两组的血脂、血糖、血压和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IMT、斑块数量、大小和性质以及超声心动图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血压、血脂和血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吸烟影响女性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方法共入选经冠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270例,分为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PCAD家族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病史、体重指数等)、血液指标(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73.4%vs 1.8%,P<0.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病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a水平低于女性组(P<0.05),但高尿酸血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冠脉慢血流、长病变发生率高于女性组(P<0.05),Gensini冠脉积分高于女性组(P<0.05)。结论男性PCA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高于女性,与吸烟以及吸烟所致血脂代谢紊乱、冠脉保护机制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居民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河南省15~69岁居民2056人的吸烟情况。结果:河南省居民的吸烟率为21.11%;男性吸烟率为44.49%(420/944),女性为1.26%(14/1112),男性高于女性(χ2=573.034,P<0.001);现在吸烟率为20.09%(413/2056)。不同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居民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72,69.101和54.166,P<0.001)。吸烟者中有25.35%的人尝试过戒烟,戒烟成功率仅为4.84%,而且仅有13.32%的人打算在1a内戒烟。现在吸烟者开始吸烟时的年龄平均为21.92岁(95%CI为21.25~22.58岁),超过83.82%的现在吸烟者开始吸烟时的年龄不到25周岁。男性开始吸烟年龄早于女性(Z=2.219,P=0.027),烟龄长于女性(Z=2.219,P=0.027),但吸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46,P=0.081)。79.18%的调查对象知晓吸烟危害健康;现在吸烟者、戒烟者和从不吸烟者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8,P=0.332)。结论:河南省居民吸烟率仍然较高,控烟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晚期再灌注吸烟与非吸烟患者的出院12个月随访,探讨吸烟对ASTEMI的终点事件、心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ASTEMI住院患者149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两组:吸烟组86例;非吸烟组63例。分别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出院后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预约心动超声检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1吸烟组较非吸烟组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烟组较非吸烟组次要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再入院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2非吸烟组较吸烟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缩小(P<0.01),6min步行试验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1吸烟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和再入院率;2吸烟使心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50例,年龄31~76岁,平均54岁;女15例,年龄34~75岁,平均50岁。男性中,吸烟者43例(占86%),其中吸烟5年以上40例,最多达54年;女性均不吸烟。65例肺癌分类,鳞癌27例(占41.5%),其中仅1例不吸烟外,余均吸烟;腺癌20例(占30.8%);未分化癌9例(占13.  相似文献   

14.
女性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PCI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是否与男性有差别。方法:分析24 h内接受PCI治疗的79例女性高危ACS患者冠脉病变及干预情况,记录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并与同期133例男性患者作对照。结果: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男性为高(P<0.01),较少吸烟(P<0.01),较多合并糖尿病(P<0.05)和高脂血症(P<0.05),三支病变较少(P<0.05),而手术成功率及(25.3±8.1)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男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PCI治疗高危ACS其院内疗效与长期预后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女性居民的吸烟现状及吸烟的原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资料来源于对广东省社区居民吸烟调查的调查结果.结果 女性吸烟问题日催严重,吸烟率逐步升高和吸烟的年轻化的趋势逐渐显露出来.而且是由多个因素导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因素对女性是否吸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深圳居民吸烟状况与自测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居民吸烟对其健康的影响情况。方法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1.0)对深圳特区居民5940名进行现场测试。结果深圳居民吸烟人数1032人,吸烟率为17.59%,其中男性980人,占94.96%;平均烟龄为(20.89±14.77)年;每日吸烟的吸烟者有82.17%,每天吸烟量以6~20支的人数最多,占49.29%。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的男性居民自测健康主要在生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性吸烟者也在生理健康方面优于女性吸烟者(P<0.05)。每日不同吸烟量的居民的自测健康在生理健康、社会健康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每日吸烟超过40支的人群在身体活动功能、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健康方面与其他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烟主要影响居民的生理健康,对女性更明显。每日吸烟量不同主要影响居民的生理健康、社会健康,吸烟越多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求医问药》2006,(4):51-51
这个测试是让受试者回答10个问题。如果受试者有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表明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但这并不证明受试者就患了骨质疏松。是否有这种病症还需要进行骨密度测试才能得出结论。这10个问题是:1.你的父母是否有经受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2.你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伤及骨骼?3.你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4.你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5.你经常过度饮酒吗?6.每天你吸烟超过20支吗?7.你经常患痢疾或腹泻吗?8.你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9.你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  相似文献   

18.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7月—2009年12月本院心内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5例,均符合AMI经静脉溶栓治疗指征,其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8.2±8.7)岁。按是否吸烟将患者分为:非吸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2年宁夏山区农村地区居民吸烟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宁夏山区农村居民的吸烟状况。结果 1共调查宁夏山区农村居民6795例,吸烟率为26.5%,重度吸烟率为14.3%。汉族重度吸烟率(23.8%)高于回族(5.1%),男性重度吸烟率(21.1%)高于女性(1.4%)(P均<0.01)。不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人群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男性吸烟者日均吸烟量高于女性吸烟者(P<0.01)。回族和汉族不同年龄组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男性不同年龄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吸烟可造成心脏疾病、肺癌和肺气肿的知晓情况有所不同(P均<0.05)。结论宁夏山区农村居民吸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男性吸烟量高于女性,对吸烟危害仍然认识不足,需加强吸烟相关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20.
刘明  屈宗银  苗菁 《重庆医学》2013,(35):4302-4303,4306
目的了解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被动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政策或改进已有的控烟措施,减少二手烟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共调查753名非吸烟者。结果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的被动吸烟率为45.95%,其中男性为43.13%,女性为47.45%,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被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4岁人群被动吸烟率最高(55.17%);不同职业人群被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商业或服务人员被动吸烟率最高(58.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被动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吸烟者对别人在自己周围吸烟的态度,文化程度越高,选择介意的人就越多;女性(87.98%)选择介意的明显高于男性(70.99%)。结论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受二手烟危害不低,必须加强立法和从严执法,尽可能防止公众接触香烟烟雾,降低人群被动吸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