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4例。A组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B组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C组联合使用兰索拉唑和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血压稳定时间、胃管引流量、胃液PH值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的显效率为61.76%,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C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B组(P0.05);C组的止血时间为(15.37±4.38)h,血压稳定时间为(7.23±1.18)h,胃管引流量为(236.59±29.81)mL,均显著少于A组和B组,而胃液PH值为(5.91±0.57),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显著提高止血效果,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兰索拉唑或奥曲肽治疗,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2.
汤海 《蛇志》2014,(1):50-51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联合醋酸奥曲肽治疗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止血,观察组48例在常规止血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联合醋酸奥曲肽治疗,并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75%;止血效果明显,平均止血时间为(10.28±2.07)h,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醋酸奥曲肽可缩短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时间,提高疗效,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于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7,(4)
目的观察醋酸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科住院治疗的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试验A组53例,试验B组46例,试验C组49例。对照组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试验A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后继以奥曲肽25μg/h持续静脉泵注,试验B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后继以奥曲肽以50μg/h持续静脉泵注,试验C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mg皮下后继以奥曲肽75μg/h持续静脉泵注,观察比较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7%、91.30%、91.83%,对照组与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时,奥曲肽泵入联合埃索美拉唑较单用埃索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卢东红  唐星火  吴长亮  金卉 《蛇志》2012,24(2):141-142
目的探讨国产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A组70例,采用国产奥曲肽治疗,B组66例,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A组为87.1%,B组为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关欣兰 《蛇志》2011,23(2):148-149
目的 探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和奥曲肽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和奥曲肽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奥美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0.98%和90.25%,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27.50%和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钛夹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6例采用内镜止血治疗,B组45例采用内镜止血+奥曲肽治疗,C组23例单用奥曲肽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72h的止血有效率。结果内镜止血+奥曲肽治疗的B组在上消化道出血72h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上,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上,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内镜套扎术联合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27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奥美拉唑和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再出血率。结果:研究组所有患者的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大出血情况,对照组有10例患者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其中1例患者转为手术治疗。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例和7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食管异物感、头昏、心悸、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的大便次数增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而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随访时间内,无死亡患者,研究组在第0.5、1、3、6、12个月的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快速止血,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和再出血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奥曲肽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和TNF-α,IL-6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内毒素和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可显著提高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清内毒素和IL-6、TNF-α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栓塞介入治疗消化性溃疡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将30例消化道溃疡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栓塞介入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联合栓塞治疗,在48 h后评价短期疗效,并随访1月观察患者的出血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联合免疫试剂盒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天,3天和7天的大便隐血,并记录患者隐血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短期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大便隐血试验均为阳性,治疗2天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隐血阳性率分别为21.4%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6.66,P0.01);治疗3天后,联合治疗组92.8%患者隐血试验转阴,显著高于对照组6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5);对照组患者的隐血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15±2.37)天和(7.22±1.98)天高于联合治疗组,其隐血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77±1.98)天和(5.33±2.07)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栓塞介入治疗可以快速止血,再出血发生率低和安全等特点,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9,(2)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应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满意度为98.46%,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6.92%和5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平均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1周内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4%(109/11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69/90)(P0.05);观察组的平均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1周内再出血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能明显减少平均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1周内再出血率,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59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上的加奥曲肽及卡托普利,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上的加卡托普利,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腹围、血清尿素氮、肌酐和白蛋白、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7%(24/29)高于对照组60.%(18/30)(P<0.01),腹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生化及肾功能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肝硬化难活性腹水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黄燕芳 《蛇志》2016,(4):422-423
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善宁)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善宁联合垂体后叶素静脉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0%(χ2=14.050,P=0.000),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善宁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陶立生  许亚平  姚俊  薛翠华 《生物磁学》2011,(18):3494-3496
目的:比较埃索关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渍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关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关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食管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GERD患者500人,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分为兰索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采用超声内镜测定食管运动功能的在服药前后的变化.结果:兰索拉唑组有效率为89.2%,法莫替丁组有效率为78.4%,二者进行比较,X2=16.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兰索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治疗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3,X2=5.223,X2=4.028,X2=3.988).兰索拉唑组顶端收缩指数、收缩周期、顶端被动扩张管腔的最大截面积与法莫替丁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1,t=3.982,t=4.028).兰索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法莫替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11.5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适应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用于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其中,两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相当(P0.05),但观察组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与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未见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乌司他丁用于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明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尤为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给与兰索拉唑进行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与奥美拉唑进行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上腹痛消失时间和止血时间小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56/58),对照组患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74.14%(15/5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能够有效止血,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奥曲肽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闭锁小带蛋白1(ZO-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1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使用血必净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HMGB1、ZO-1、D-乳酸、内霉素、二胺氧化酶水平、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值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清TNF-α、HMGB1、D-乳酸、内霉素、二胺氧化酶、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值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ZO-1水平有所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3.1%)较高,血清TNF-α、HMGB1、D-乳酸、内霉素、二胺氧化酶水平、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值较低,血清ZO-1蛋白表达较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短,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TNF-α、HMGB1水平,提高血清Z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胃胶囊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益胃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胶囊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