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主要对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硫酸厂东山作业区制酸尾气现状进行统计,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最终采用过氧化氢吸收法处理制酸尾气,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使东山作业区制酸尾气脱硫后烟气中SO_2达到300mg/Nm~3以下,硫酸雾达到17mg/m~3以下,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在烧结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鞍钢西区两台328㎡烧结机,系统处理烟气量为1980000m3/h,采用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工艺进行全烟气脱硫。脱硫系统主体设备包括:脱硫塔、浆液系统、布袋除尘器、增压风机、给排水泵、高低压配电柜、自动控制系统等。系统运行后SO2排放≤100mg/m3,脱硫效率≥90%,粉尘排放≤30mg/m3完全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铜、铅、锌等冶炼烟气制酸系统产出的污酸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实践,介绍了传统污酸处理工艺及高效污酸强化处理新工艺及设备,并介绍了新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328m2烧结机脱硫系统处理烟气量为198万m3/h,采用旋转喷雾干燥脱硫工艺进行全烟气脱硫。系统运行后SO2排放≤100mg/m3,脱硫效率≥90%,粉尘排放≤30mg/m3,完全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某铜冶炼厂烟气制酸装置扩产改造工程的方案选择、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设计特点及运行情况。根据现有装置特点,制酸采用绝热蒸发、稀酸洗涤净化、"3+1"两转两吸工艺,其中净化为单系列,干吸、转化为双系列,尾气吸收采用钠法脱硫工艺。装置投产后满足冶炼系统扩产的要求,排放尾气中SO_2浓度小于100 mg/Nm~3。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公司331kt/a冶炼烟气制酸装置的设计和运行实践。净化工序采用两级动力波净化+两级电雾、转化工序采用"3+2"常规转化工艺,采用进口催化剂,尾气为大规模干法活性焦脱硫。上述制酸装置于2015年9月投产,2016年以来,在侧吹熔炼炉投料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对部分设备进行改造以及转化催化剂进行调整等措施使得总转化率控制在99.85%以上,系统产能达520kt/a以上,制酸尾气SO2浓度保持在活性焦脱硫装置所能够接受的合理范围,从而确保了冶炼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双氧水尾气脱硫技术在铜冶炼厂烟气脱硫工艺中的应用,简述了脱硫技术关键环节的回路控制方法,分析了烟气制酸尾气脱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产过程积累的经验措施。生产实践经验表明,当制酸二吸塔出口的SO_2浓度变化范围在350~2 000 mg/Nm3波动,通过动力波—双氧水控制系统对该烟气中SO_2吸收处理后,可实现尾排SO_2稳定控制在100 mg/Nm3以下,确保尾排达标。  相似文献   

8.
烟台国润铜业有限公司采用富氧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火法阳极精炼连续炼铜生产工艺,为应对新的环保标准,对原有环集烟气处理系统也进行了工艺升级改造。根据公司现有设备基准排气量较低的现状,采取了在阳极炉工艺采用稀氧燃烧技术、将阳极炉氧化期烟气分流到制酸净化入口、将顶吹炉渣口烟气送到侧吹炉烟道、改造烟道系统、调整负压分配、配置新设备等措施。改造后的烟气处理系统具备处理连续炼铜产生烟气的能力,排放的尾气含尘量小于10 mg/m^3,SO2浓度小于30mg/m^3,NOx浓度小于50 mg/m^3,达到了山东省第四时段重点控制区排放标准,而且年节省脱硫材料费98.2万元。本文对此次环集烟气处理系统升级改造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工艺细节的优化和改造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宝钢德盛3×126m2红土镍矿烧结烟气脱硫工程的设计特点和运行情况.该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对烧结全烟气进行处理,处理风量达244万m3/h,是目前国内处理烟气量最大的烧结湿法脱硫工程.为解决场地狭小、烟气性质特殊等问题,采取了“三机一塔”、粘稠液分配器、PH箱等多项新技术.项目于2011年1月投产...  相似文献   

10.
某项目采用离子液循环吸收脱硫技术处理冶炼系统的环集烟气,烟气处理最大量为320 000 Nm~3/h。工艺利用离子液的化学吸收特性,低温吸收尾气中的SO_2,再高温将SO_2解吸出来,得到99%以上纯度的SO_2气体,且处理后尾气中SO_2≤100 mg/Nm~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利用316L不锈钢做阴极时,二氧化硫电化学还原制备硫磺过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量法研究了二氧化硫在316L不锈钢电极上的还原机理,提出二氧化硫经历了4个电子4个质子的还原过程。通过离子膜反应器分别考察了电流密度、阴极液酸浓度对二氧化硫电化学还原制备硫磺过程的影响。当二氧化硫浓度5 g/L、硫酸浓度0.5 mol/L、电流密度126.98 A/m^2、电解时间3 h时,二氧化硫转化为硫磺的转化率为73.42%,空时产量0.64 kg/(m^3·h),单位能耗9.64 kWh/kg。  相似文献   

12.
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在用的两套制酸系统530 kt/a和300 kt/a分别建于2005年和2006年,两套系统原设计中转化工序全部采用“3+1”双转双吸的转化流程,2012年合成炉系统大修中率先将530 kt/a系统转化工序升级为“3+2”流程,并增加了配套的余热锅炉,但制酸系统的净化工序和干吸工序并未升级,导致整套系统在匹配性能提升方面存在短板。采用“回”型喷头布置、水平放置的新型等压捕沫器、“塔-槽一体式”浓酸吸收设备等新技术后,吸收塔的吸收率由99.88%上升至99.9%,酸雾含量减少了至少50%,净化工序酸水排放量降低了40%,制酸系统二段电除雾器出口氟元素含量由1.5 mg/m3降低至0.6 mg/m3,烟气杂质去除率提升了60%,吸收塔循环槽容积提升后,制酸系统处理烟气量增加了0.3×105 m3/h(两系统合计)。  相似文献   

13.
煅烧电解锰渣是实现电解锰渣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式,煅烧后产生的烟气中除了二氧化硫,往往含有大量的氨。氨在烟气制酸净化工段经高效洗涤,溶解在水中,并且与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结合生成硫酸铵、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的混合溶液,在输送和压滤过程中会释放出来刺鼻的气味,严重污染操作环境。本文基于传统制酸工艺,配合氨回收系统,对该类烟气制酸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工艺生产实践表明,如果没有严格控制氧压浸出过程中硫组元的酸化程度,将造成锌冶炼系统的酸过量问题,进而影响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针对氧压浸出系统容易出现酸根过高的现象,探索氧压浸出工艺中二段终酸浓度、反应温度、氧分压及浸出时间对硫组元的酸化效果和锌浸出的影响,在较优的工艺条件下,锌浸出率高达98%以上,硫酸化率仅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辉铋矿矿浆电解过程硫的形成及氧化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辉铋矿矿浆电解渣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通过有关热力学的分析和阳极电化学的研究 ,探讨了辉铋矿矿浆电解过程元素硫的形成及氧化机理。元素硫是由辉铋矿经酸络合分解生成H2 S ,H2 S再被Fe3 +氧化而形成的。矿浆电解时 ,元素硫在阳极上基本不被氧化。  相似文献   

16.
活性焦尾气脱硫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溪冶炼厂硫酸车间活性焦尾气脱硫装置是工厂于2010年引进的重要环保设备[1].该装置采用成熟的活性焦干法脱硫新工艺,设计烟气处理量180,000Nm3/h,处理前SO2浓度1500mg/Nm3,脱硫效率≥80%.运转正常后,将会每年为工厂减少2000余吨的硫排放量,同时多生产出3000余吨的硫酸.但自投入运行以来,就一直存在系统故障率高,脱硫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阐述贵溪冶炼厂制酸一系列脱硫系统脱硫原理以及物料循环输送情况,重点介绍利用横河CS3000系统的顺控表及计时器功能优化脱硫塔底部卸料自动控制程序。脱硫塔底部卸料程序由简单的两位式控制变为时间控制的循环卸料方式。解决了投运后时常发生的物料散落以及链斗机断裂问题,实现脱硫物料循环输送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刘亮 《中国钨业》2012,27(2):15-18
某含钼白钨矿采用依次浮钼、硫、钨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浮选钨精矿再酸浸脱磷,最终获得了WO3品位为79.14%、回收率为77.56%的合格白钨精矿,并综合回收钼、硫。  相似文献   

19.
水蒸气蒸馏-离子色谱法测定硫化矿石中氟和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硫化矿石来说,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硫,若采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其中的硫会以硫化氢与硫单质的形式馏出,使待测样品净化不彻底。同时,由于蒸馏在硫酸中进行,馏出液会引入一定量的硫酸,当硫酸根浓度过高时,淋洗时间增长,还有碍设备的保养。据此,实验改良了水蒸气蒸馏法,即硫化矿石试样在硫酸中分解,并在160~180 ℃下水蒸气蒸馏,蒸馏过程中加入氧化剂重铬酸钾使负二价硫氧化成硫酸根,以减少馏出液中硫离子的含量,馏出液经D860钡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净化除去硫酸根与铬酸根后,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氟离子与氯离子含量。以4.5 mmol/L NaHCO3-2.7 mmol/L Na2CO3混合溶液为淋洗液,经SH-AG-1保护柱及SH-AC-1分离柱分离,氟离子在0.2~2.0 mg/L、氯离子在0.5~5.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2。检出限分别为0.006与0.010 mg/L。实验方法用于分析硫化铜精矿样品与硫化锌精矿样品,氟离子和氯离子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0%~98.0%、96.0%~9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1.3%~3.1%和1.2%~4.0%。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选矿厂采用KYF/CHF-8m^3深槽式浮选机对选硫系统进行改造之后所产生的硫精矿品位、回收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用浓密机对铜尾进行浓缩,提高选硫作业入选浓度,分段添加酸水调浆的办法,提高了选硫系统的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