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省基本消除疟疾后媒介按蚊地理分布、种群密度及叮人率,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西省东、西、南、北、中历史上发现较多、按蚊种类疟疾流行较严重的居民点作为调查重点,应用人舍、牛棚通宵全诱捕法、帐内捕蚊法、人工诱捕法3种方法对传疟媒介进行调查,每县至少调查2~3个点。结果在广西省14个县进行按蚊种群调查,共捕获按蚊7种3610只,其中在牛棚共捕获按蚊3025只,构成比为中华按蚊占98.84%、嗜人按蚊占0.50%、日月潭按蚊占0.03%,多斑、嵌斑、可赫、美彩按蚊分别占0.21%、0.17%、0.13%、0.10%;在人舍共捕获按蚊585只,仅捕获中华按蚊一种蚊种。在全州、上思、天峨县开展室外人诱按蚊密度调查,中华按蚊密度为54.37只/顶,嵌斑按蚊密度为0.03只/顶;开展叮人率调查,7月中华按蚊叮人率最高,为49.75只/(人。夜)。所有市县均未捕获微小按蚊。结论中华按蚊为目前广西省主要传疟蚊种,嗜人、日月潭按蚊数量大幅减少,微小按蚊不再是广西省主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广东省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疟疾传播强度,为控制疟疾爆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按蚊密度调查等方法在广东省珠海市和惠州市进行媒介能量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广东省珠海市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为5.863,中华按蚊为0.663;广东省惠州市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为2.770,中华按蚊为0.249。结论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是中华按蚊的8~11倍,说明嗜人按蚊在广东的传疟作用较中华按蚊更为重要,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南平市蚁类调查结果,发现蚊科10属69种,多数种类来自山区溪涧的石穴积水、泉水坑和泉水沟,毛竹和阔叶林区的竹筒。原疟疾流行区人房调查仅发现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14只/人帐,闽北重要传疟媒介嗜人按蚊末捕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的潜在能力。方法采用媒介能量诸因素定量调查和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结果计算出中华按蚊叮人率、人血指数、叮人习性、经产蚊比率、生殖营养周期、每日存活率、预期寿命、孢子增殖时间、有传疟性蚊的比率,预期传疟蚊寿命、媒介能量等参数值。结论每年7月下旬、8月上、中旬郑州中华按蚊的媒介能量最高,潜在存在着间日疟流行或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传疟媒介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的潜在能力。方法:采用媒介能量诸因素定量调查和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结果:计算出中华按蚊叮人率,人血指数,叮人习性,经产蚊比率,生殖营养周期,每日存活率、预期寿命,孢子增殖时间,有传疟性蚊的比率,生殖营养周期,每日存活率、预期寿命,孢子增殖时间,有传疟性蚊的比率,预期传疟蚊寿命,媒介能量等参数值。结论:每年7月下旬,8月上、中旬郑州中华按蚊的媒介能量最高,潜在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原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广西环江县在消除当地疟疾后的传疟按蚊种类及密度监测结果。方法 收集整理该县历年人房和牛房传疟按蚊资料及近2年按蚊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 该县历史上存在按蚊种类20种,传疟按蚊种群密度依次为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嗜人按蚊的人房密度高于其它传疟按蚊,季节消长与当地疟疾发病高峰密切相关,嗜人按蚊的唾液腺子孢子自然感染率为0.3%(5/1 585)。1982—1983年采用通宵人工捕蚊的方法观察结果显示,人房嗜人按蚊密度占55.68%,中华按蚊占21.77%,日月潭按蚊占19.81%,微小按蚊占0.05%。牛房嗜人按蚊密度占6.21%,中华按蚊占67.55%,日月潭按蚊占13.89%,微小按蚊占0.07%。2015—2016年在该县大安乡采用通宵灯诱方法捕蚊观察,2015年结果显示,牛房、室外和人房共捕获按蚊604只,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其中牛房占35.43%,室外占34.27%,人房占30.30%。2016年结果显示,牛房、室外和人房共捕获按蚊811只,经鉴定99.63%为中华按蚊,其中牛房占54.25%,室外占36.37%,人房占9.00%,在5月份的牛房和室外分别捕获嵌斑按蚊1只和日月潭按蚊2只。结论 该县目前的传疟媒介是以单一的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普洱市传疟媒介按蚊种类、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现况,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选择普洱市所辖10个县(区)内利于疟疾传播媒介按蚊孳生繁殖的老疫区作为监测点,采用流动捕蚊、叮人率、季节消长三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2007-2011年通过三种方法调查结果,在监测区内共捕获按蚊21种47 308只,其中中华按蚊29 408只,占捕获总数的62.163%,为优势蚊种;该地区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904只,占捕获总数的1.911%,分布于所辖10县(区)。结论微小按蚊在普洱市作为传疟媒介的地位仍然值得重视,应继续加强传疟媒介监测,警惕媒介按蚊密度升高而导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当地疟疾媒介按蚊传播效能,分析按蚊潜在传疟能力,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南昌市疟疾发病率最高的进贤县罗溪镇为中华按蚊调查点,现场调查获取中华按蚊的叮人率、人血指数、经产蚊比率、叮人习性和感染性蚊的预期寿命等参数,结合调查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求得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结果 2015年6-10月南昌市进贤县塔岗寺下村中华按蚊的叮人率依次为5.075 76、3.560 61、8.121 21、2.045 45和0.878 79;感染性蚊的预期寿命依次为0.815 05、2.917 78、2.203 39、0.786 45和0.003 23 d;平均叮人习性为0.018 4;媒介能量为0.075 22、0.230 87、0.505 25、0.017 16、0.000 04;基本繁殖率为0.451 31、1.385 21、3.031 49、0.102 95、0.000 21,其中7、8月份的基本繁殖率高于临界水平。结论当地疟疾传播能力较低,潜在间日疟的流行或暴发的可能月份为7、8月份。  相似文献   

9.
探讨嗜人按蚊残存分布形成原因及其与疟疾的传播关系。方法:采用人、牛饵诱捕进行媒介调查,血片镜检疟原虫。结果:监测村生态环境适合嗜人按蚊孳生,该蚊占人房按蚊比例为8.11%(3/40),人饵叮人率为0.13只/人夜;中华按蚊趋吸人、牛血率分别为2.38%和97.62%,未发现监测县有疟疾病例。结论:残存嗜人按蚊种群密度低,中华按蚊吸人血率也低,已不对本市疟疾流行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正> 嗜人按蚊(A.lesteri znthropophzzgus 1975)系家栖性强,嗜吸人血的蚊种,已证明为是宜宾地区传播疟疾病的重要媒介。据筠连、宜宾两地调查结果,其传疟作用较中华按蚊大20倍,子孢子自然感染率为0.37至0.48%。此蚊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初步查明,其中群数量与疟疾发病有关,即嗜人按蚊多的地区疟疾发病亦较严重。为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预测广东省疟疾控制后期流行趋势,为广东省实施全省消除疟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对本地、外地居民进行病原和抗体水平监测,结合媒介按蚊叮人率监测结果,计算疟疾阳性率和平均接种率,然后根据中小学生抗体水平、原虫阳性率和平均接种率对广东省的疟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0-2009年共血检1 894 774人,检出疟疾阳性2 832人,平均阳性率为0.15%.通过病例地域分析,67.97%的病例分布在珠三角8个地级市,各年疟疾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2009年共捕获各种按蚊3 679只,平均叮人率为0.65只/人工小时,其中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43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6;微小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10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2;嗜人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001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01:日月潭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001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001.2000-2009年共检测不同市县中小学生10 652人,疟疾抗体全为阴性.结论 广东省疟疾疫情和媒介按蚊叮人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种传疟按蚊的平均接种率极低,不足以引起广东省疟疾暴发流行.中小学生疟疾抗体10年检测阳性率均为0.说明疟疾在广东省的流行已阻断和得到控制,主要继续加强疟疾监测,在广东实现全省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昆明按蚊和中华按蚊传疟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按蚊和中华按蚊均属赫次按蚊种团,为了比较两种按蚊的传疟作用,1982~1987年,在滇西北的维西县叶枝乡和腾冲县的固东乡2个点作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腺感染率、人工感染率、昆虫学及寄生虫学调查表明,昆明按蚊为我省高海拔地区的高效传疟媒介,其传疟作用较中华按蚊高得多,为中华按蚊的165倍,即1只昆明按蚊的传疟作用相当于165只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13.
襄阳市襄州区位于鄂西北部,是湖北省疟疾高发区之一.主要传疟媒介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以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自1988年以来,我区在复媒按蚊区和单纯中华按蚊区的疫情发生地,采用了化学杀虫剂灭蚊等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疟疾发病率.为了解和掌握我区传疟媒介按蚊的抗药性现状和变化趋势,我们于2009年8月在复媒按蚊区的峪山镇方集乡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我国传疟媒介。二种按蚊同域分布,何者传疟作用更为重要,长期以来尚未解决。为此,我们于1982~1987年进行了此项研究。 1. 调查地点包括安徽舒城县芦镇乡、广西环江县社村和融水县永乐乡、四川筠连县沐爱乡、广东深圳市。 2.方法 (1)按蚊人工感染恶性疟原虫,采集当地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孵化饲养至子_1代成蚊;取当地带配子体恶性疟病人血液,同时给二种按蚊离体吸血;然后放在室温下饲养,按期解剖检查胃及唾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疟疾媒介按蚊的变化,为控制疟疾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房每间全捕、牛房捕15min/人工小时进行种群调查,清晨50顶帐内全捕,傍晚19:00~24:00时室外人诱捕或傍晚19:00~次晨6:00时室内人诱捕进行叮人率调查。结果:册亨、望谟二县六乡(镇)的人、牛房共捕获按蚊6种854只,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54.44%与38.88%,两县平均叮人率各为5.67%和3.11%。结论: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仍是当地的主要媒介种群。  相似文献   

16.
<正>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是闽北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邵武市1970年疟疾发病率为1640.2/万,1979年开始实施大面积DDT室内滞留喷洒为主的综合性抗疟措施,1990年以后发病率基本控制在1/万以内,嗜人按蚊仅为残存分布。  相似文献   

17.
<正>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中华按蚊是我省传播疟疾主要媒介。自1958年首次在皖南旌德县的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发现嗜人按蚊,当时定名雷氏按蚊。1975年许锦江等又定名雷氏按蚊嗜人亚种。1979年马素英根据其食性又更名嗜人按蚊。初步提示嗜人按蚊传播疟疾、丝虫病的重要性。现就嗜人按蚊在我省具体地面分布、传疟作用及其防治对降低疟疾发病,控制恶性疟流行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按蚊种类及生态习性与湘北地区疟疾发病关系。方法 通过人、牛房、野外栖息场所及通宵观察所捕的所有雌性按蚊逐个鉴定,结果幼虫形态及单管饲养成蚊产卵作卵型鉴定确定蚊种:观察按蚊季节消长、寿命及叮人频率与疟疾发病的关系。结果 在不同条件环境中捕获的成效、幼虫、卵、经鉴定为中华按蚊类群种,仅山区为少量贵阳按蚊,按蚊季节消长、叮人频率与疟疾规律基本相符;中华按蚊人血指数为2.1%,按蚊平均寿命长于间日疟孢子增殖期。结论 中华按蚊是湘北地区目前唯一的间日疟媒介蚊种。  相似文献   

19.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传疟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是形态相似的两种近缘种,在我国北纬33°以南常共同存在于同一地区。为更好地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我们于1980年7~9月在闽北崇安县五夫乡应用Molineaux等修订的媒介能量公式定量比较两种传疟媒介的潜在传播量。  相似文献   

20.
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与防制提供合理的评价指标。方法选取安徽北部中华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率较高的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路楼村为调查点,于2005年8~9月现场调查媒介按蚊的叮人率、经产蚊比例、人血指数,调查人群疟疾发病率、原虫率以及疟疾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平均间隔期,收集观察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根据基本繁殖率概念计算以媒介按蚊临界叮人率为指标的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结果中华按蚊的人血指数为0.1771,平均经产蚊比例为0.51,当地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为11.1877、临界叮人率为7.6340,实际叮人率是临界叮人率的1.47倍。结论安徽北部试点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需要降低47%以上,才能阻断当地中华按蚊引起的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