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开采》2016,(6):49-53
对旧采区进行复采时工作面会多次穿越空巷。过空巷时回采巷道与空巷会形成多个交岔点。交岔点附近回采巷道变形大、交岔点处顶板冒落、两帮破碎是复采回采巷道稳定性的主要问题。圣华煤业现场统计观测表明,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交岔点附近巷道变形严重、空巷冒落次数增加,围岩破碎。建立了交岔点围岩应力分布的力学模型,分析了交岔点处围岩应力分布情况,结合现场实测和相似模拟等综合手段给出了交岔点处煤柱压碎区的范围。分析了交岔点处围岩变形与破坏规律,提出了交岔点跨度的计算方法。现场实测表明设计支护强度能够保证巷道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膨胀性围岩条件下交岔点高应力集中区围岩稳定性控制和支护技术难题,通过对交岔点围岩变形表现形式、交岔点围岩变形机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交岔点支护难点及重点。基于围岩控制理论分析,提出了“有限让压的柔性支护+全断面封闭抗压的刚性支护技术”,前期柔性支护采用“高强、高预应力锚杆+锚索+喷浆”联合支护有限度控制围岩变形,允许围岩在可控范围内释放围岩应力|后期通过架设异形支架与支撑架组成的联合支护体并喷射混凝土对交岔点围岩进行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有效控制巷道交岔点围岩的变形。确保了交岔点围岩变形的整体可控性、稳定性,达到了预期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复杂条件下特殊地段软岩巷道支护问题,特别是一些前期受采动影响和后期煤柱长期作用下的大断面交岔点巷道"前掘后修"、"屡修屡坏"的支护难题,基于许疃煤矿-500 m水平轨道石门交岔点巷道的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断面交岔点巷道低强度围岩的变形影响因素、变形规律、差异化支护技术及其作用和支护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大断面石门交岔点差异化的支护理念、设计方案及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五大分区的差异化支护方案后,支护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围岩的自承能力得到提高,交岔点范围内两帮最大位移为102 mm,顶底板最大位移为69 mm,有效控制了特殊地段大断面交岔点巷道低强度围岩的大变形、强流变的失稳问题,保证了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4.
巷道交岔点处所受应力分布十分复杂,且围岩松散破碎.用传统的棚子支护效果很不理想.通过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巷道交岔点处的应力分布情况,作出先对交岔点处围岩进行深浅孔交替注浆,然后打穿帮锚索的支护技术方案,并对支护前后交岔点处围岩应力分布作比较.对煤矿巷道交岔点处的维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破碎巷道交岔点传统支护方法的不足,研究设计了一种锚网索注支护方法。对其支护机理进行详细分析,设计了支护方案同时对其设计原则进行说明,最后针对设计方案对其支护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法能够很好的控制巷道交岔点围岩变形,对控制破碎巷道交岔点的稳定性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这为其他破碎巷道交岔点围岩支护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康志国  吴建帮 《中州煤炭》2016,(9):58-60,64
基于分析巷道交岔点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对巷道交岔点支护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将锚索U钢梁联合支护应用于巷道交岔点,并对巷道交岔点进行了支护设计。方案实施后,利用十字观测法,对巷道围岩变形进行了观测,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7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61 mm。巷道交岔点成型后,顶板无网片开裂现象,锚索U钢梁联合支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大断面交岔点顶板变形与加固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交岔点断面大,厚复合顶板,顶板淋水大等实际情况,模拟分析了交岔点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得到在交岔点顶板受较大的水平应力,在交岔点岩柱上垂直应力最大.提出对交岔点项板采用化学加固封堵顶板水和锚索补强支护,能充分发挥锚岩支护体的整体承载能力.工程应用表明,对交岔点顶板采用化学加固和锚索补强支护后,有效地控制了交岔点围岩变形,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千秋煤矿大断面交岔点的变形破坏情况,分析了交岔点失稳破坏的原因,提出在原有锚网索喷支护的基础上,采用壁后注浆加固、千斤柱+箱式梁+36U型钢+对焊点柱的复合支护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支护技术能够减少交岔点围岩变形,对控制大断面交岔点围岩稳定性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深井大断面交岔点所处环境复杂,受多次施工扰动影响,应力集中程度高,支护难度大。通过调研分析交岔点破坏原因,提出深井大断面交岔点应采用"减垮强支"综合围岩控制技术,能有效地控制交岔点巷道围岩的变形,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软巷道支护,特别是三软巷道交岔点处的支护极为困难。分析了石壕煤矿三软煤层交岔点的围岩情况,对交岔点采用锚网喷+锚索+U型棚方式进行支护,使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联合,达到了整体支护效果,保证了巷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大强煤矿一直深受软岩困扰,软岩巷道工程具有大地压、大变形、难支护的特点,尤其是巷道交岔点处断面大,围岩压力相互叠加,巷道支护难度大。优化后的交岔点采用小断面,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为软岩巷道交岔点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深部大断面交岔点所处环境复杂,受多次掘进影响,应力集中程度高,支护难度大。通过分析交岔点巷道的受力及其破坏形式,探索采用了加密锚索和对拉锚杆(索)支护技术,提高了交岔点巷道的支护强度和围岩整体性,改善了牛鼻子的结构,保证了牛鼻子的减跨和对顶板的支撑作用,有效地控制了交岔点巷道的变形。  相似文献   

13.
郭家河煤矿1303工作面回风顺槽煤巷五角门交岔点跨度大,受回采动压影响,岩体应力复杂,交岔点支护较为关键。该矿采用料石砌墙固帮,抬棚+插梁+锚吊插梁耦合支护技术加固交岔点,保证了巷道交岔点围岩的稳定,确保了1303工作面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孤岛煤柱下大断面交岔点的支护技术难题,针对某矿南大巷轨道石门交岔点的采矿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孤岛煤柱下大断面交岔点失稳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全断面锚注加固、渐变大断面过渡区棚索耦合支护、牛鼻子分岔段双控锚杆索协同支护、底板高强锚网索支护相结合的复合支护方式。实践结果表明,此类复合支护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孤岛煤柱下大断面交岔点的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孔李煤矿孔井西四采区轨道下山交岔点岩性及实际破坏情况,分析了其破坏原因及锚索锚注加固的机理,从加固围岩和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出发,针对围岩松散破碎、原有传统的补锚网喷修复方法效果不理想的实际情况,根据锚索和锚注的支护特点和应用范围,采用锚索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对其进行修复加固。修护后交岔点支护效果良好,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该种联合支护方式对类似交岔点维修加固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工字钢、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在煤巷交岔点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福英 《煤炭技术》2008,27(5):71-72
分析了目前煤巷交岔点支护形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工字钢、锚索联合支护技术方案。按照技术要求施工后,增加了交岔点的有效断面,控制了围岩的强烈变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巷道交岔点的数值模拟分析与支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巷道交岔点处的围岩松散破碎引起的应力分布复杂难以支护的问题,本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交岔点处加固补强前后的应力分布状态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加固补强后重新胶结破碎的围岩强度得到了提高,已能承载部分上覆岩层的重量,能有效的阻止应力集中区向围岩深部转移,防止了塑性区的进一步扩大.据此制定了对巷道交岔点处破碎围岩采取浅孔与深孔超前预注浆进行加固,提高围岩强度,进一步安装顶板三维锚索和帮部预应力桁架补强支护的方案,并给出具体的加固补强的支护参数,实践中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护方式在类似复杂条件下的巷道交岔点应用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极软岩巷道交岔点钢管混凝土支架结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晓升  刘珂铭  张磊  郭贺 《煤炭学报》2015,40(9):2040-2048
为解决极软岩巷道交岔点支护问题,结合钢管混凝土支架和极软岩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支架控制极软岩巷道变形的机理。对查干淖尔一号井井底车场中3个极软岩巷道交岔点支护问题采用了工程类比法进行分析,结果认为:若能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的结构优势,采用"194 mm×10 mm钢管混凝土支架+钢筋网+400 mm厚混凝土喷层"的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3个极软岩巷道交岔点的围岩变形。因此,设计了适用于极软岩巷道交岔点的钢管混凝土支架结构形式:极软岩巷道交叉点钢管混凝土支架,采用由支撑架和"C"形异形支架组成的组合结构。提出了查干淖尔煤矿井底车场3个交岔点的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支护试验。现场支护试验证明:巷道交岔点支护2 a后,收敛量小于100 mm,巷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交岔点围岩性质着手,根据巷道开掘后围岩稳定状态将围岩划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对原设计的交岔点混凝土碹支护变更为锚网喷、二次锚网喷、锚网喷 U型钢、锚网喷 混凝土碹支护,满足了安全施工及工程质量需求,减少了材料投入,提高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深部高应力大断面巷道交岔点难支护问题,以华丰矿-1100 m中央泵房与泵房通道交岔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交岔点原有支护破坏机理,提出了基于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的复合支护技术。在组合支架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套管插接型组合支架,结果显示组合支架承载力满足支护稳定要求。华丰矿-1100 m中央泵房与泵房通道交岔点采用基于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支护技术后,围岩稳定性良好,支护第3年承受一次剧烈动压扰动影响,在破壁卸压辅助支护措施下,中央泵房支架累计变形未超过300 mm,支护6年来交岔点安全稳定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