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抗旱育种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旱地作物中需水量最大的作物之一,干旱是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一个非生物因素,是造成我国及世界各地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干旱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巨大。通过对玉米抗旱育种意义的分析,综述了玉米抗旱育种的遗传基础、抗旱材料的选择与鉴定方法和一些常见的抗旱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干旱发生越来越频繁,已经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玉米抗旱育种是减少干旱造成产量损失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一批抗旱玉米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方法,育种实践证明轮回选择法是玉米抗旱育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进行轮回选择的过程中要运用数学方法评价产量性状,用玉米抗旱育种第二性状进行辅助选择,用权重法建立合理的抗旱模型.在抗旱育种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抗旱鉴定,鉴定过程中应控制干旱胁迫的强度,才能将抗旱和高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回顾和展望生物技术在玉米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筛选具有强抗旱的玉米种质,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新疆干旱少雨,是开展农作物抗旱鉴定和抗旱育种的理想区域。从“七五”至“十五”期间,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结合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对国家种质库内保存的3000余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旱性的鉴定评价。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玉米抗旱性田间鉴定评价方法。用抗旱性指数(DTIg)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该新技术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大规模筛选提供了依据,同时采用轮回选择法进行玉米抗旱种质创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一起对玉米的抗旱基因进行了分子水平的标记与定位,大大提升了新疆玉米抗旱育种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4.
抗旱玉米育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干旱是当今乃至未来玉米生产的第一限制因素,进行玉米抗旱育种十分必要.在总结玉米抗旱育种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就抗旱育种的关键技术-干旱管理和第二性征选育以及选择指数在抗旱育种中的运用进行了具体阐述.干旱处理的时间、强度及一致性是干旱管理的关键因素;产量、每株穗数、雌雄花期间隔、叶片衰老率、雄穗大小、叶片卷曲度为有效的抗旱选育常用的第二性征.  相似文献   

5.
刘成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Z1):24-26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筛选具有强抗旱的玉米种质, 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新疆干旱少雨,是开展农作物抗旱鉴定和抗旱育种的理想区域.从"七五"至"十五"期间,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结合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对国家种质库内保存的3 000余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旱性的鉴定评价 .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玉米抗旱性田间鉴定评价方法.用抗旱性指数(DTIg) 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该新技术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大规模筛选提供了依据, 同时采用轮回选择法进行玉米抗旱种质创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一起对玉米的抗旱基因进行了分子水平的标记与定位,大大提升了新疆玉米抗旱育种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玉米抗旱育种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使玉米抗旱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旱地种植产量也逐年提升。但为保证我国粮食产量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在育种技术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要有效提升栽培技术,从而缓解粮食压力。文章在对整杆覆盖技术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旱地玉米栽培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玉米抗旱育种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使玉米抗旱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旱地种植产量也逐年提升。但为保证我国粮食产量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在育种技术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要有效提升栽培技术,从而缓解粮食压力。文章在对整杆覆盖技术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旱地玉米栽培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依据甘肃省玉米4个生态区的生态因素及生产水平,分析提出了多熟期育种,生态育种,重视抗旱,耐抗旱,等玉米育种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抗旱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抗旱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特性,其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抗旱机理研究和抗旱性鉴定与评价。多年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育种效率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与此同时,对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途径研究很多,其成果可以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饲料、能源以及工业原料之一。干旱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抗旱品种选育向来是玉米育种工作者的主要育种目标。玉米抗旱品种选育不仅能够节约农业用水,还能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降低种植风险。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玉米抗旱品种选育、QTL定位以及抗旱基因的研究现状,可为进一步选育抗旱品种奠定材料基础和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甘肃旱作区玉米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玉米在甘肃旱作区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从旱作区玉米育种目标与实际紧密结合、完善与发展旱作玉米技术体系、根据干旱特点确定旱作区玉米的抗旱策略等方面论述了旱作区玉米育种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玉米抗旱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玉米抗旱性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并针对玉米抗旱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利用,第2类性状的选择及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抗旱性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分子标记的应用将为加快抗旱性玉米育种选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抗旱育种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玉米主要性状的QTL定位,以及构建玉米遗传图谱程度.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筛选具有强抗旱的玉米种质,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研究采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为主要性状,结合株高、穗位高、ASI、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形态生理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TIg)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对国家种质库内的454份玉米种质的抗旱性做了鉴定与评价.鉴定出1级抗旱性极强种质23份、3级抗旱性强种质67份、5级抗旱性中等种质94份、7级抗旱性弱种质173份、9级抗旱性极弱种质97份.试验鉴定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的玉米种质是玉米抗旱育种重要而珍贵的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莜麦(裸燕麦)抗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形态结构、生理代谢、抗旱育种以及抗旱节水栽培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莜麦抗旱的研究进展.并得出了与小麦、玉米抗旱研究相比,莜麦的抗旱研究在广度和深度的有一定的差距.提出在今后的莜麦抗旱研究工作中,应当借鉴小麦、玉米抗旱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和传统选育相结合的方法 来选育抗旱品种,并结合抗旱节水技术来实现莜麦抗旱增产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甘肃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在农民增产增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质资源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技术和方法落后、对品种抗逆性和适应性重视不够等问题,甘肃玉米育种跟不上本省玉米生产的发展.今后甘肃省玉米育种必须进行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利用SRAP、SSR、SNP等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抗旱、抗病、抗倒等优异种质资源,形成商业化育种的种质基础,以抗旱、丰产、粮饲兼用和适于机械化收获为主要目标,研制与国内外商业化育种发展趋势相一致、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规范化种子扩繁、营销、示范推广模式,形成集育繁推一体的玉米商业化育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干旱作为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逆境因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对玉米抗旱性的研究文献较多,为玉米抗旱性的深入研究及贵州玉米抗旱育种指标的筛选提供参考,综述了对玉米抗旱生理指标叶片水势(LWP)、电导率、光合作用,玉米抗旱生化指标丙二醛(MDA)、抗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抗旱和不抗旱玉米在生态特征、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所具有的明显差异 ,对玉米不同品种类型进行抗旱性鉴定。并依此确定玉米抗旱性目标性状和几种快速有效的玉米抗旱性筛选方法。在商品化生产前提下 ,兼顾品质育种 ,通过遗传育种途径 ,把玉米的抗旱性、丰产性、优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培育抗旱、高产、优质玉米自交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玉米育种工作者选育抗旱自交系及抗旱新品种提供简单易测的鉴定指标,试验在玉米四个比较重要的生育时期:萌发期、苗期、开花期、灌浆期,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通过比较形态学、发育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抗旱性鉴定指标与玉米抗旱能力的关系,通过玉米抗旱性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将种子萌发胁迫指数、幼苗反复干旱成活率、花期抗旱指数和灌浆期抗旱指数作为玉米四个生育时期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并将其定义为一级抗旱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玉米种质的抗旱性技术鉴定体系,形成了玉米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为综合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5):F0002-F0002
刘兴贰(Liuxing-er),1962年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1984年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1995年5月至11月赴匈牙利基斯昆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玉米抗旱育种合作研究。2003年晋升研究员,现任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育种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