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脑内血肿自1978年BaCkLUnd首次报道之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1。许多作者通过保守、开颅及抽吸对比分析认为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面均优于手术及保守治疗I‘·‘1。我们通过立体定向抽吸自发性基底节血肿87例,配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llk床资料l.1一般资料我院1990年11月至1993年6月用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脑内血肿159例,其中自发性基底节血肿87例,额、颁(指未涉及基底节)、顶、枕叶血肿59例.小脑血肿13例。基底节血肿87例中,…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通过CT导向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3例,其中男116例,女47例;年龄28~81岁,平均54.55岁。超早期抽吸47例,早期抽吸54例,延期抽吸62例。结果:163例患者中存活129例,其中良好56例(超早期28例,早期19例,延期9例),轻残35例(超早期9例,早期13例,延期13例),中残22例(超早期5例,早期8例,延期9例),重残12例(早期3例,延期9例),植物生存4例均为延期手术者;死亡34例,总病死率20.86%(超早期10.64%,早期20.37%,延期29.03%)。结论:定向超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早期和延期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量争取超早期作定向血肿抽吸术,这对防止血肿压迫脑组织及血液分解产物对脑实质的不可逆性损害或产生脑水肿,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多发占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规范。方法采用CT、MRI与立体定向相结合,对90例颅内多发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其中33例用AemTech有框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定位,5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的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CAPN)工作站,自动计算靶点和规划活检手术。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71例,炎性疾病8例,寄生虫或囊肿样病变2例,脑变性性疾病4例,多发钙化1例,颅内金属异物1例,3例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总阳性诊断率为96.67%。共发生并发症4例。无死亡发生。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是一种明确颅内多发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能为其下一步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的标准和影像学检查已确诊。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的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治疗4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脑出血量、偏瘫恢复时间情况、病死率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脑出血量、偏瘫恢复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仅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定位精确和疗效确切等优点,而且能够突出临床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CT导向立体定向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干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性脑干血肿新的手术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术,经幕上入路抽吸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干血肿37例,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28~67岁,平均47岁。中—丘脑血肿16例,桥脑血肿21例,其中2例累及全脑干,6例累及延脑。发病距手术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48小时。结果:术后经临床和CT、MRI随访3~36月,存活18例(48.7%),死亡19例(51.3%)。结论:作者认为,CT导向立体定向幕上入路抽吸术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干血肿是可行和有效的。本组病例表明,幕上入路立体定向抽吸术对挽救重型脑干血肿病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尤其是中—丘脑血肿的病例,可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48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内科保守治疗组40例行内科治疗,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病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两组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立体定向治疗组较内科治疗组病程缩短。结论应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和小量脑出血,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方法简便、手术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快、缩短疾病疗程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尿激酶灌注溶凝引流治疗脑内血肿的效果 ,提高穿刺置管的准确性 ,从而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并总结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我科对 48例不同类型的脑内血肿患者采用CT辅助立体定向微创置管抽吸加注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的经验。结果 :本组 48例患者术后动态复查CT有 47例血肿吸收消失 ,1例血肿增大改为开颅手术。按GOS分级评级 ,治愈 (恢复良好 ) 38例 ,好转 9例 ,未愈 1例 ,无临床死亡。结论 :CT辅助立体定向置管抽吸配合尿激酶灌入溶凝引流血肿治疗及脑内血肿 ,具有手术风险低、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术后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期死亡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远期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近年来,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成为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报道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50例。手术包括脑肿瘤切除28例、脑内异物摘除7例、脑囊肿摘除4例、脑内病变活检3例、脑内血肿排空水2例、脑胀肿摘除2例、脑囊虫取出2例、脉络丛烧的治疗脑积水2例。病变均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其中鞍区17例、大脑半球14例、创脑室和三脑室内9例、基底节区8例、小脑半球2例。手术中应用钛激光进行分离和气化肿瘤,止血效呆良好。手术有效中96%(水后1月)。无手术死亡及昏迷、偏瘫、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配合尿激酶的方法,根据出血量、部位和血肿形态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靶点进行手术治疗,并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152例患者死亡25例,占16.4%;其中18例术后1~3d死于严重脑功能衰竭,7例死于2周内严重的并发症。余病例均于术后3~7d内拔除引流管,CT复查脑组织完全或基本复位,血肿清除率85%以上,无一例发生严重再出血。结论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损伤小,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静脉损伤性脑内血肿一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总结。方法对23例静脉损伤性血肿采用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评估。结果良好21例,中度残疾2例,全组无死亡、重残病例。结论对于血肿量15~30m l单纯型或混合型静脉损伤性脑内血肿,以及血肿量>30m l单纯型静脉损伤性血肿可以采用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75例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中枢衰竭3例,术后血肿腔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做好细致的并发症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脑疝、术后再出血及术后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预防是降低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陆川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42-2843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与CT定位定向两种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两组.立体定向组32例.使用立体定向仪定位。CT定位定向组50例,不使用立体定向仅,根据CT片直接穿刺、抽吸血肿。两组病例在年龄、出血量、发病距手术时间、意识状态等因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血肿抽吸率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总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引流时间、注尿激酶次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性上有统计学差异(U=537.500,P=0.010)。结论:与CT定位定向相比,立体定向术中定位更精确、血肿抽吸更有效,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其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是众多医家仍在讨论的问题,随着CT扫描的发展,使神经外科揭开了使用立体定向技术清除脑内血肿的新篇章。1978年Backluncl和Vonholst提出立体定向血肿排出顺器成功为脑出血病人作了血肿清除术,为外科处理脑内血肿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这种办法满足了损伤小、安全性高、危重病人易耐受等要求。近年来,人们又在怎样更高效地破碎血凝块,选择手术时机,防止再出血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进,使此项方法日臻完善。自2002年以来,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共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内窥镜手术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内窥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病人中,脑内血肿31例,颅内囊性病变12例,均采用内窥镜手术。结果:手术有效率97.7%(术后1月);1例术后第7天死于吸入性肺炎。结论:内窥镜手术使立体定向手术的不可视性变为可视性操作,是颅内囊性病变和脑内血肿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CT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及保守治疗后患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BB(CK-BB)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CT脑立体定 向抽吸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29例,同期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压性脑出血27例,于治疗后第1、3、5、10和20d取血测定不同组别血清CK-BB的变化。结果:抽吸组和保守治疗组治疗前CK-BB值无显差异(P>0.05)。抽吸组治疗后CK-BB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保守治疗组治疗后CK-BB值虽仍所下降,但较手术组差,结论: 血肿抽吸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保守疗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应尽量行早期血肿抽吸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立体定向脑深部微电极记录引导下的术治疗书写痉挛的方法及疗效,探讨治疗的机理。方法:运用脑深部微电极记录引导下立体定向技术,对10例书写痉挛患者实施了丘脑腹中间核(Vim)和丘脑腹嘴核(Vo)的毁损术,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0例患者术后书写功能即刻恢复正常,2例出现的感觉异常和构音障碍的可逆性手术并症,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1-2年的随访疗效稳定无复发。结论:选择性丘脑切开是治疗书写痉挛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脑内立体定向技术使手术器械能精确地到达大脑内任意一点[1] ,可应用于脑内血肿清除、脑深部病灶定向活检、肿瘤、脑血管畸形、脑脓肿、脑积水、脑内囊性病变立体定位治疗及置管引流等。1 资料与方法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我们开展CT立体定向治疗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4 5~ 73岁。其中脑深部病灶定向活检 2例 ,脑脓肿立体定位治疗 3例 ,脑血肿立体定向清除术 2 3例。全部病变均一次准确定位。本组病例先行CT扫描确诊为颅内病变 ,3例为脑脓肿 ,2例未确诊 ,2 3例为颅内血肿。患者在局麻下安装国产ASA -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治疗组(微创组)3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31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优于内科组.结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较内科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后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与抑郁发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文轩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866-386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与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的445例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后30d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挑选符合匹配条件的患者(立体定向技术组57例和传统的开颅手组35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立体定向技术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患者的HAMD总分及5个因子评分均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显著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技术颅内血肿清除有明显减轻脑出血后抑郁的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