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以帕斯考·舒宁提出的"电影建筑"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卒母托和努维尔的建筑实践与理论研究,从场地的介入、材料肌理、超现实的在场感等几个方面分析,试图理解作为一种建筑理念的"电影建筑学"概念的基本构成与表达方式,进而探讨影像化时代背景下"电影建筑"存在的普适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建筑学领域,提到伦佐·皮亚诺、让·努维尔、理卡多·雷可瑞塔、弗兰克·盖里、贝聿铭、多米尼克·佩罗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大家对他们的建筑作品也都耳熟能详,但是他们作为一名建筑师的成长道路却鲜有人知。1998年,时任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的著名建筑大师安藤患雄邀请了当今世界上这六位炙手可热的建筑大师到东京大学和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畅谈他们年轻时的求学生涯和从业经历,本书即是当时的的访谈内容记录。  相似文献   

3.
竞赛与奖项     
《中国园林》2012,(9):127
让·努维尔中标中国国家美术馆设计竞赛有消息称,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让·努维尔(Jean Nouvel)在中国国家美术馆(NAMOC)设计竞标中胜出,尽管官方结果要在2012年11月才会公布,但《建筑学档案》杂志称多方消息已经证实了这个结果。让·努维尔此次击败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和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接下了这个在中国继奥运场馆以来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工程。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学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往往被视为“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反面,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则常被归入后者。而实际上,他的建筑美学恰恰具有强烈的哲学意义上的后现代及解构主义精神,尤其体现在其作品中突出的“模棱两可性”及对风格与形式窠臼的规避。文章从去中心化及真实与幻象交叠的作品特征、对传统建筑学理念的消解、难以归类的风格与形式,以及他的文脉主义是如何融入后现代解构精神四个角度分析努维尔的建筑美学中的解构实践,并借此梳理长久以来存在于中文学界的对建筑学的解构主义与哲学的解构主义的混淆,厘清一些由此产生的对解构主义的误解,以此获得新的设计启迪。  相似文献   

5.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1,(9):138-138
在当今建筑学领域,伦佐·皮亚诺、让·努维尔、理卡多·雷可瑞塔、弗兰克·盖里、贝聿铭、多米尼克·佩罗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大家对他们的建筑作品也都耳熟能详,但是他们作为一位建筑师的成长道路却鲜有人知。1998年,时任东京大学教授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邀请了当今世界上这6位炙手可热的建筑大师到东京大学和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畅谈他们年轻时的求学生涯和从业经历,本书即是当时的访谈内容记录(本来还有库哈斯,可惜他因病未能赴约)。  相似文献   

6.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技术理性与艺术浪漫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设计手法、艺术风格层面进一步阐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7.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技术理性与艺术浪漫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设计手法、艺术风格层面进一步阐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黄绳 《中外建筑》1998,(5):22-24
英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完成于本世纪之末(1995年)的著作《跃迁宇宙建筑学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jumping Univesrse)作了一次横断世界前沿科学成果的交织论述,提出了当代建筑学深入发展所面对的新概念。詹克斯把许多科学成果新术语作为建筑创作的理论基础,让建筑学跻身于“深科学”(詹克斯称 Complexity Sci-ence)。从自然界规律、科学发展、时代特征去思考这种意识不无道理。 1、建筑的内涵新释 建筑是什么?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词的释意越发深邃了。然而,正是随着对建筑内涵认识的发展,不断产生着推动人类建筑文明的动力。今天的建筑是由古代最为简单的窝棚窑洞、土木屋发展而来的一种人类生息场所,对其新释可广义地称建筑为:人类创造的聚居环境。它是一个超出常规三维系统建筑学概念的开放领域  相似文献   

9.
迈向城市、建筑、地景一体化的景观建筑学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龙华 《建筑师》2005,(1):109-112
文章以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为依据,探讨规划、建筑、地景一体化的景观建筑学设计方法;并结合作者创作实践,阐述景观建筑学在规划设计创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整合规划、建筑、景园三者关系,让三者互为融合与补充,使景观建筑学体现于城市建设的各个层次与全过程,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当代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也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时代精神与历史文化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技术手段层面进一步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陈缨 《时代建筑》2003,(4):76-79
本文作者记叙了与安德鲁、夏邦杰、让·努维尔3位建筑师及其事务所合作交流的体会,分析了明星建筑师对于提高国内建筑设计水平的价值:其独特的视角、大胆的尝试以及对规模项目的整体操作方法和全局掌控或可为他山之石。作者同时探讨了明星建筑师形成且能经久不衰的背景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黑色的心脏     
《现代装饰》2008,(6):66-71
本案地处首尔的言人区雨山山麓,由三座主建筑构成:儿童教育馆、文化中心、美术馆。其中瑞士建筑师马呈奥·波塔(Mario Botta)负责设计以陈列韩国传统文化为主轴的古代美术品展览空间:法国的让·努弗尔(Jean Nouvel)负责设计现当代美术品的展示空间;荷兰OMA雷姆·库哈斯负责设计儿童教育文化中心以及户外展示空间。这三个部分最后交集于综合大厅,内设休息室和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3.
黄艳 《建筑细部》2006,4(2):176-176
在一把巨大的红伞下.Jean Nouvel为三个新的建筑物创造了一个城市空间,生动地呼应了旧博物馆。在多孔屋面板下.与旧建筑西墙相邻的新建筑物与街道平行,形成了一个三角庭院。三个部分分别是图书馆、礼堂和临时展位。三部分的平台将办公室、展览区和公共区的空间通到户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倡导一种建筑思想导向(orientation)上的转向,即从“建筑是什么”到“建筑做什么”的转向.对于前者的定义恰恰要通过对于后者的考察来完成。通过聚焦于建筑的建造材料,我们的关注点将从“建筑作品”转向建筑在怎样“工作”。在这一方面,力、抵抗、能量这些问题,与用光、材料加工等设计问题一样.都是重要的话题。文中对于材料所承担的工作的讨论是基于这么一个简单的假设:我们对建筑作品不能静态地去看.唯有在建筑建成之后.把建筑的行动、运转、绩效.也就是建筑究竟都做了些什么.都考虑进去,才能把握它的真实性(reality)。据此,本文描述了建筑一旦向世界敞开后.会发生什么,建筑又怎样在诸多建筑中表现着。本文还检视了若干现代和当代的绘画及建筑作品,包括亨利马蒂斯.乔治·修拉的绘画.以及勒一柯布西耶、让-努维尔和彼得·卒姆托的建筑。  相似文献   

15.
巴黎盖·布朗利博物馆是让·努维尔于2006年竣工的又一力作。博物馆展出来自非洲、亚洲、美洲与大洋州的原始艺术收藏。建筑师用生态的方式妥善处理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又突出了其"非西方"的主题。整个建筑就像消融于森林的古代祭仪园,散发出与展品相符的灵气。  相似文献   

16.
吴晓彤  郑曦 《风景园林》2016,(10):30-37
关注场地的建构一直是风景园林的核心。历史上重要的风景园林设计实践和理念基本都是基于对场地的严谨认知和探索,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时间检验。本文以斯塔滕岛为研究场地,从时间的维度探讨与斯塔滕岛结下不解之缘的3位风景园林师的故事,剖析他们基于斯塔滕岛的风景园林实践与理论体系形成之路。追述场地自身随时代发展的改变,以及不同时代风景园林师与场地的互动所触发风景园林的源起和变革,并进一步探讨这些思想变革对风景园林行业和建成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罗松 《福建建筑》2012,(1):19-21
建发房产琴亭湖住宅项目从环境情感、场地情感、建筑情感三个方面深入诠释了在人居项目设计中,情感在建筑创作中潜移默化的贯穿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风水的思想,风水的思想亦体现在建筑活动的若干方面,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也体现在传统建筑的细部装饰中,它反映了古人的一种文化理念。因此,了解这种风水思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必定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的建筑活动亦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它应该属于当代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继承、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整体的设计理念,建筑与景观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但由于分工原因致使建筑与景观设计往往各行其是,难以实现建筑师们最初的理想。该文以镜泊小镇游客集散中心的两个设计方案为倒,突出景观建筑理念,力争从场地最观规划角度来定位建筑,用建筑设计方法来协调景观,探讨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文章从设计理念、母题和材质三方面来进行建筑与景观相互交融的尝试,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创作思路。景观的认识能够给建筑创作带来灵感,甚至景观成为建筑设计理念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