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最近几十年中, 炎症性肠病(IBD)病因和发病机制领域最明显的进展来自对IBD动物模型的研究, 这些模型允许进行在人体不能做的试验并动态研究炎症的进展. 1986年Mosmann等根据所分泌细胞因子的差异将小鼠CD4+ T细胞分为Th1和Th2两大亚群, 后来证实人的CD4+T细胞也可分为Th1和Th2, 二者由共同的前身细胞-Th0分化而来. Th1和Th2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相互调节, 保持Th1和Th2亚群比例的平衡. Th1/Th2比例失衡与肿瘤免疫逃逸、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均有关系, 并参与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 深入研究Th1/Th2亚群的比例和功能, 加深了对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 已建立的几种动物模型中, 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虽然这些模型不足以复制溃疡性结肠炎(UC)或Crohn病(CD)的各个方面[1], 但是通过这几种模型中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研究对研究人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Th1/Th2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mRNA表达的相关性,为CA的客观化、微观化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CA患者随机分为Ⅰ型-湿热蕴结型(24例)和Ⅱ型-正虚邪恋型(18例),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IFN-γ、IL-4、IL-10mRNA表达水平,并与2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结果湿热蕴结型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表达增强,正虚邪恋型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mRNA表达增强(P<0.05)。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现象。正虚邪恋型患者存在Th2漂移现象。根据CA患者机体的Th细胞亚群漂移状况,结合辨证分型论治,也许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析,了解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的免疫状况。方法:对175例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偏低,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和质的慢性HBV携带者,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仍表现为明显的低下与失衡。  相似文献   

4.
“脾者主为卫”是说卫外御邪是脾的主要功能,脾气旺盛状态下,机体可以依靠自我调节维持动态平衡,避免疾病发生。中医脾功能与机体细胞免疫机制相关,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是“脾者主为卫”的微观表现。Th17/Treg平衡是影响AS的新靶标,Th17/Treg比值处于正常范围时,相互反馈调节并维持动态平衡状态,Th17和Treg控制动脉粥样化相关细胞因子,分别发挥抗动脉粥样化或促动脉粥样化作用。巨噬细胞极化产生炎症调节因子,在T细胞分化中发挥作用,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影响Th17/Treg平衡。健脾祛痰法可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极化调节Th17/Treg平衡从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观察生血灵对慢性ITP Th1、Th2亚群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慢性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结果慢性ITP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IL-2和IL-10的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01),生血灵对其具有明显提升作用(P<0.01)。结论慢性ITP患者Th亚群免疫功能低下。生血灵治疗慢性ITP能够增强Th亚群免疫功能,恢复其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雌激素α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4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雌激素a受体基因以及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并与正常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结果:肝严重损害患者的IL-4、IL-10含量与肝轻度损害患者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含量与r谷氨酰转移酶以及碱性磷酸酶(GGT、ALP)呈正相关;而肝严重损害者Il-2和TNF—a的含量明显高于肝轻度损害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含量与GGT、ALP呈负相关。雌激素a受体基因中的Pp基因是肝硬化发病的易感基因,Xba1和PvulI基因的多态性会增加雌激素受体的转录翻译,增加雌激素受体的含量。此外,ERa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易感背景影响PBC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的偏移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雌激素a受体基因的多样性表达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含量不同,Th1类细胞因子介导了对肝脏细胞的破坏作用,而Th2型细胞因子则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雌激素a受体基因中的Pp基因是肝硬化发病的易感基因,同时,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会增加肝硬化发生的概率,也会影响PBC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的偏移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Th17细胞是有别于传统Th1、Th2细胞分化途径的Th细胞亚群,是近期发现的以产生IL-17主要特征的一种CD4+T细胞亚型。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国内外近年来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以及胞外细菌感染的防御等免疫应答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Th17细胞亚群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阐明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清肺止哮汤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抗原激发后48h收集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骨髓标本,计数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细胞(Eos),检测外周血Th1/Th2反应,以及肺组织学检查。结果:清肺止哮汤可明显减少BALF中Eos数,能使肺组织中细支气管、血管周围的Eos浸润和黏液的过度分泌得到控制,但和布地奈德(BUD)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中药干预后外周血总的CD3^+T细胞表达IL-4的细胞群/表达IFN-γ的细胞群与OV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c2/Tc1,Th2/Th1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清肺止哮汤能部分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并使外周血CD3^+T表达IFN-γ的细胞群增加,对于哮喘时Th1/Th2失衡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自身免疫过度活化、关节滑膜炎症和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CD^4+T细胞接受抗原激活后在不同细胞因子及微环境作用下分化为Th1、Th2、Treg、Tfh、Th9和Th17细胞几个亚群,Th17作为一个新亚群被证实对自身免疫和感染等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一类重要细胞。Th17细胞的异常活化引起Th17/Treg细胞间失衡,在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局部炎症反应和骨破坏方面。长期的局部炎症诱发和恶化RA关节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肺功能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鸡卵白蛋白(OVA)抗原液腹腔注射致敏并以低浓度OVA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小鼠哮喘模型,从激发起,分别予以麻杏石甘汤、地塞米松片连续7天灌胃,测定小鼠呼气阻力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FN-γ、IL-13的变化.结果 麻杏石甘汤能降低小鼠呼气阻力,增加支气管肺组织粘膜IFN-γ浓度、降低IL-13含量,效果优于地塞米松(P<0.05,P<0.01).结论 麻杏石甘汤有利于增强肺功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1.
脱敏止嚏汤治疗52例成年人变应性鼻炎的病例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王琦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用方脱敏止嚏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4年兰州会议上制定的标准。结果:共纳入52例成年人变应性鼻炎的病例,患者服用脱敏止嚏汤4、6、8周的显效率分别为57.69%、59.45%、63.33%,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89.18%、90.00%。3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胃痛,去掉或减轻鹅不食草的用量、嘱咐患者饭后服药后胃痛消失。结论:脱敏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复发、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玉 《辽宁中医杂志》2014,(8):1676-1677
目的:研究益气脱敏汤对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分析。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脱敏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IgE、IL-4值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停药3个月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IL-4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IgE、IL-4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患儿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稳定持久,能降低IgE、IL-4水平,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防治哮喘与Th1/Th2的平衡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世界多发病,疑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因此,对于哮喘的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当今的研究表明:Th1/Th2的失衡与哮喘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西医对于这一失衡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中医药运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特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回顾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理论与西医发病机理,探讨中医药防治哮喘与Th1/Th2的平衡调节关系,以期为哮喘的防治开辟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是机体处于"稳态"的条件,而阴阳失衡则会使机体处于"病态".现代医学认为免疫自稳、免疫平衡与机体的"自稳态"有着密切关系,若免疫功能出现失衡则相关疾病就会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与免疫失衡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免疫失衡机制在哮喘的发病中占有主导地位,既往认为Th1/Th2比例失衡是哮喘的主要免疫发病机制,但近年来,Th17/Treg免疫失衡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Th17细胞比例的上调、Treg细胞比例的下降导致的Th17/Treg免疫失衡与哮喘发病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哮喘历史悠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制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不仅为中医药治疗哮喘赋予科学内涵,也为更多的哮喘患者带来福音。本文通过阐释Th17、Treg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对近十年来中医药对哮喘Th17/Treg免疫失衡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同仁互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消黄利胆汤对阻塞性黄疸(OJ)患者外周血清炎症介质和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OJ手术后患者按照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消黄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清炎症介质和Th1/Th2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ET、TNF-α、IL-4、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h1/Th2比值显著增高,且治疗组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黄利胆汤可有效减轻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炎症和感染症状,并可以调节Th细胞免疫平衡,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对过敏性紫癜尚无特效疗法,相对而言,中医辨治具有独特优势,并已取得良好疗效。张士卿教授诊治过敏性紫癜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临证从“敏湿热瘀”思路出发,治以清热祛湿、抗敏消瘀,创制“抗敏四草消斑汤”为基础方,并根据敏毒、湿热、血瘀阻滞脉络的病位不同,合用清热祛湿方,斟酌增损,疗效颇佳。本文整理张教授诊治过敏性紫癜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抛砖引玉,启迪后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外感湿热证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化,探讨外感湿热证的部分发病机制。方法:30例均为外感发热患者,辨证属外感湿热证者。正常对照组15例,为同时期健康志愿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与健康者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患者3天,复测上述指标,观察蒿芩清胆汤的干预作用。结果:经蒿芩清胆汤治疗后,外感湿热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INF-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Th1/Th2比值失衡可能是外感湿热证发病机制之一,调整Th1/Th2失衡是蒿芩清胆汤治疗外感湿热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温肺升阳汤治疗阳虚质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4(白细胞介素-4)、IL-6(白细胞介素-6)、IFN-γ(干扰素γ)的调节作用。方法:90例AR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分为西药治疗的对照组(42例)和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观察组(48例),两组均接受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察鼻部症状改善,检测血清IgE、IL-4、IL-6、IFN-γ含量;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温肺升阳汤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鼻部症状明显减轻,血清IgE明显降低,血清IL-4、IL-6水平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观察组鼻部症状改善、IgE水平降低和血清IL-4、IL-6水平降低、IFN-γ含量升高均明显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温肺升阳汤可提高西药治疗阳虚质AR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鼻部症状,恢复免疫平衡,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效果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单体在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是多环节的,如减少和防止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抑制信号通路传导等。中药除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抗过变态反应作用外,还可不同程度地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助于某些顽固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根除。从中草药中研制出效果优、不良反应少的抗变态反应性疾病新制剂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种趋势,具有广阔的医疗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