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尤松鹤 《市政技术》2007,25(5):423-426,428
以自制的低强度再生粗骨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取代率情况下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再生粗骨料取代部分天然粗骨料对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影响不大,混凝土密度有所降低,含气量略有增加,混凝土坍落度保留值略有增加;随着取代率的提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有下降趋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略有降低,但通过掺加适量引气剂可以满足250次快速冻融试验要求,其抗渗性也可满足工程要求;用较低强度的再生粗骨料配制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RCM法研究了再生粗骨料的种类、取代率,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优于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但差于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随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掺加粉煤灰可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混凝土水胶比、水泥用量、再生粗骨料来源、掺合料、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碳化速率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50%左右、水胶比在0.3左右时的再生混凝土密实程度达到最佳状态,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4.
钢纤维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强度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钢纤维粉煤灰再生混凝土(以下简称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考察了粉煤灰取代率(质量分数)、钢纤维掺量(体积分数)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质量分数)对再生混凝土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与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一致,但对其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却不相同;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钢纤维掺量对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的影响显著,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强度总体上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增大.要使再生混凝土强度得到提高,需降低粉煤灰的取代率,增大钢纤维掺量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当粉煤灰取代率在30%以内、钢纤维掺量在18%以内时,粉煤灰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最次是钢纤维掺量;钢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粉煤灰取代率,最次是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再生骨料取代量和矿物掺合料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品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且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大;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接近天然骨料混凝土强度。再生骨料和各种掺合料的适应性比较好,超细矿粉和普通矿粉复掺能够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50%,粉煤灰和矿渣微粉按1:1复掺且掺量为30%、50%的一组再生混凝土,以及一组普通混凝土。以矿物掺合料掺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影响因素,开展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复掺技术,较高质量的再生粗骨料、骨料级配良好的条件下,取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均超过了不加矿物掺合料的普通混凝土,取代率增至50%时,强度最低仍可达到55.1MPa。所有配合比再生混凝土28d碳化深度均未超过3.0mm,可不必担心碳化问题。分析了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7.
再生混凝土抗气渗性及抗碳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废弃混凝土为再生粗集料,再适当掺加一定量的水泥和矿物掺和料,制成再生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的抗气渗性和抗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气渗性和抗碳化性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该两者均较普通混凝土差.通过加入矿物掺和料,则再生混凝土的抗气渗性和抗碳化性能均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四点弯曲的加载方法,对6根不同再生粗骨料和粉煤灰取代率的清水再生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取代率对梁的裂缝和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再生粗骨料取代部分天然粗骨料,对梁的抗拉性能具有降低作用;而以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对梁的抗拉性能具有提高作用;当再生骨料取代率为40%、粉煤灰取代率为30%时,清水混凝土梁相比普通混凝土梁,其极限承载力仅降低2. 38%,为最佳取代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的火山灰浆液改性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比分析了改性和未改性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和压碎指标,探讨了改性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再生粗骨料相比,改性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和表观密度增大,压碎指标减小;在火山灰浆液中掺入30%复合掺合料后,随着复合掺合料中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在火山灰浆液中掺入适量稻壳灰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氯离子扩散系数减小;在火山灰浆液中掺入适量分散剂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综合考虑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盐侵蚀性能,火山灰浆液的最佳配合比为矿粉掺量30%、稻壳灰掺量3%、不掺粉煤灰和分散剂。  相似文献   

10.
赵书锋 《低温建筑技术》2015,37(3):14-15,24
试验研究了再生粘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及粉煤灰、硅灰单掺和复掺对粘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依然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水灰比增大其抗碳化性能够迅速降低,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增加,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降低。粉煤灰和硅灰单掺和复掺均会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掺量10%以下与普通混凝土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1):40-41
目前,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尤其是互联网与云计算、5G通信、仿真等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传播力、影响力以及渗透力来改变我国的生活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由于我国在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的起步比较晚,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文章主要对信息系统审计进行分析,探讨大数据环境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每一个D蕴涵在不需任何条件下都满足对第一变量的单调性,右边界条件和左单位性等基本性质.排中律是D蕴涵满足左边界条件的充要条件,从而是排序性和换位对称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王莺歌 《山西建筑》2005,31(7):53-54
以筒体结构一桩筏基础为例,介绍了考虑共同作用后桩顶反力、基础沉降等随施工过程变化的情况,利用其中的算例真实的模拟出施工过程中荷载和上部结构刚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秸秆砌块蠕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秸秆砌块在自然环境中干燥时的蠕变规律.蠕变曲线表明小麦砌块属于粘弹性物质;在三维尺寸中,高度蠕变量最大,长度、宽度蠕变量较小.高度蠕变最小值与大气平衡含水率密切相关,长度、宽度蠕变曲线属于3段式蠕变曲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可用于防治建筑冷凝水的L型抗冷凝调整剂的使用效果。采用该抗冷凝调整剂可以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表面热阻及透气性,控制冷凝水对建筑使用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建筑膜材力学性能与焊接缝合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一系列常用建筑膜材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包括:ETFE、PTFE膜材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极限强度和破断延伸率;ETFE、PTFE膜材反复加载试验,得到其在反复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弹性刚度(弹性模量);PVC/PES背贴焊接缝合试验,得到了应力-应变曲线、背贴条宽度、焊接缝合强度系数;PTFE膜材搭接缝合性能试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搭接宽度、焊缝效率系数.本文成果对膜结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陶粒保温承重混凝土力学性能与热工性能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其表观密度、导热系数、抗压、抗拉、抗折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主次顺序,同时通过功效系数法,确定了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轻质管片混凝土的最佳养护制度,利用力学性能和29Si NMR试验分别研究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对轻质管片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水化程度和C-S-H聚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相对标准养护均可显著提升轻质管片混凝土3 d龄期的力学性能、水化程度和C-S-H凝胶聚合度,但28d龄期时的提升效果一般;轻质管片混凝土宜根据生产周期和成本要求选择蒸汽养护制度或标准养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以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考察了石粉含量对胶凝材料水化性能及混凝土抗折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石粉含量不仅降低了胶凝材料体系的最大放热速率,且延迟了最大放热速率出现的时间;混凝土抗折强度和耐磨性能随石粉含量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在石粉含量为10%时抗折强度和耐磨性能达最大值,在石粉含量为3%-13%的范围内范围内,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耐磨性能均优于河砂混凝土试件。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2015,(9)
对尺寸ф150 mm×300 mm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不同龄期(28、112、183、345、810、1 248、1 550 d)和不同应变速率(10-5、5×10-5s-1)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并定义了损伤变量D,研究了龄期和加载速率对混凝土的损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应变速率下,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的强度增强,损伤变量值降低,但损伤发展越来越迅速。(2)选用了Weibull-Lognormal损伤本构模型,当应变为0~1×10-3时混凝土出现初始损伤;当应变为1×10-3~2×10-3为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当应变为2×10-3~4×10-3混凝土的损伤变量D随应变的增长迅速加快;当应变超过4×10-3时,损伤变量D随应变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3)混凝土峰前曲线形状控制参数m值随龄期的变化趋势服从Lognormal统计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