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套管的拔除方法和拔管困难的对策.方法分析128例气管套管拔管的体会.结果多数均可不经堵管或换管而直接拔除,仅见3例拔管困难.结论气管套管在条件许可时应尽早拔除,昏迷不是绝对禁忌证,通常可直接拔除,对小儿和痰液多者可逐步更换细管,对置管时间太长者宜施行拔管后渐进性封闲法,确实拔管困难者可带管出院或延期堵管和拔除.  相似文献   

2.
刘丰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82-128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套管拔除时机与方法。方法:分析112例气管套管拔管的体会。结果:44例施行堵管拔管,其中4例堵管失败,后来改直接拔管成功,68例直接拔管均一次成功。结论:气管套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直接拔除,不必堵管,昏迷不是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拔管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套管的拔除方法和拔管困难的对策。方法:分析128例气管套管拔管的体会。结果:多数均可不经堵管或换管而直接拔除,仅见3例拔管困难。结论:气管套管在条件许可时应尽早拔除,昏迷不是绝对禁忌证,通常可直接拔除,对小儿和痰液多者可逐步更换细管,对置管时间太长者宜施行拔管后渐进性封闭法,确实拔管困难者可带管出院或延期堵管和拔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比较气管切开病人应用两种拔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在堵管试验结果为阳性后,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更管组(c组)和立即拔管组(Ⅰ组),每组20例。C组病人更换较细金属气管切开管并进行堵管,观察至少24~48小时无异常后拔管。Ⅰ组病人立即拔管。观察两组拔管成功率和留管时间。结果:两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Ⅰ组留管时间短于C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堵管试验,结果阳性后立即拔管,缩短了留管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可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作者对 42例非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者随机分为直接拔管和堵管 1~ 2天后拔管(传统法 )的两组病例进行观察比较 ,直接拔管法比堵管后拔管法更具有安全性。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中男 2 8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42± 2 .5岁。均非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者 ,其中脑损伤术后 2 0例 ,脑血管意外术后 8例 ,脑干损伤 5例 ,脑挫裂伤 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3例。上述病例留置气管套管时间 7~ 2 0天。2 方法与结果2 .1 将病例随机分组 ,直接拔管组 2 2例 ,堵管 1~ 2天后拔管组 2 0例。为保证脑细胞充分给氧 ,两组拔管…  相似文献   

6.
巧用一次性引流袋保护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患者一般状况好转后拔管前需要试堵3~7d,笔者自2001年-2004年尝试将一次性引流袋保护帽收集后作为气管切开患者的试堵管材料,先后为81名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试堵管,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拔管方式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拔管方式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102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先堵管后拔管)52例和研究组(不堵管一次性直接拔除气管套管)50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拔管时间、总置管时间,首次拔管成功率及拔管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置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4%(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59.6%(31/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气管套管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拔除,一次性拔除气管套管可减少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不堵管拔除气管切开插管5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科1998年3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51例,均经不堵管直接拔除气管切开插管;同时回顾性总结1996年3月~1998年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37例,均按传统的先堵管后拔除气管切开插管不仅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并发症少,拔管时间早,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是解除喉梗阻,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及某些手术的前置的预防性手术.而气管切开在拔管前必须先试堵管24~48小时.传统的气管切开堵管(简称堵管)是用棉签一端缠绕胶布,但是胶布长时间受潮后易脱落,且自制过程易污染.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科于2009年1月至今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活塞前端的黑色橡胶塞(简称橡胶塞)行堵管,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制气管套管堵管器应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决定拔管前需先试半堵管24h,病人无发热、呼吸困难,然后全堵管24~48 h,医生根据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及缺氧情况再决定拔管或延长堵管的时间。临床上常采用堵气管套管的材料是一种自制软木塞,虽然取材方便,但每次需依据套管型号反复多次刻制试用,且需分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直接拔管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80例,研究分析其气管切开后护理和拔管护理方法。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后总共出现21例并发症患者,并发率为26.25%,21例并发症患者经过及时的处理后均获得妥善处理,拔管后患者均无特殊不良现象的发生。结论:对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患者给予护理减少拔管困难,并且能够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堵管问题.方法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堵管易引起失败,换用银质气管切开套管后堵管,均能堵48h,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再经过治疗后都达到临床痊愈出院.结果改用银质气管套管,表面光滑、阻力小,避免换套管导致粘膜气道损伤,减轻病人痛苦,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安全与有效地解决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拔管前的堵管问题。方法将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的墨菲滴管自制的气管堵管器,临床应用于2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试堵管。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墨菲滴管自制的堵管器,克服了传统堵管器的缺陷,全堵管和半堵管可灵活转换,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造成气管切开的原病治愈后,决定拔管前需试行堵管24~48小时以上,医生根据患者呼吸及排痰功能情况,不发热即拔管。我们采用了3m透明敷料膜简易气管堵塞法为气管切开患者试堵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呼吸生理和病理研究的进展以及对各种危重疾病抢救水平的提高,气管切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气管切开术后,如果创口已形成瘘道,而临床上放置导管的理由不复存在时,一般即开始逐渐堵管和拔管。按照这种通常指征和步骤仍未能达到堵管和拔管者,称为拔管困难。现就我科近20年来所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周晓玲 《当代医学》2008,14(24):98-98
气管切开病人,应用一次性气管套管,拔管前均需要进行半堵管及全堵管实验.以往通常应用软木塞、橡胶塞或胶布堵塞,但存在制作、消毒麻烦,并且有被吸人安全隐患.当前,我们改用一次性输液器,经过简单制作后直接应用于气管套管拔管前封堵治疗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病人,应用一次性气管套管,拔管前均需要进行半堵管及全堵管实验.以往通常应用软木塞、橡胶塞或胶布堵塞,但存在制作、消毒麻烦,并且有被吸人安全隐患.当前,我们改用一次性输液器,经过简单制作后直接应用于气管套管拔管前封堵治疗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目前仍然是解决喉源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另一方面每种手术也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我院自1959~1979二十年间,因喉梗阻、昏迷、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以及为手术目的而行气管切开者265例,术后发生拔管难者7例(占2.46%):其中成人气管切开212例、发生拔管困难1例(0.47%);小儿气管切开53例、发生6例(11.3%)。在发生拔管困难的患者中,除1例未坚持治疗外,其余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者为2年零2个月,但绝大部分为1~3个月,拔管后出院。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伴舌根后坠、吸入性肺炎及后颅窝肿瘤术后并呼吸衰竭病人,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呼吸,气管切开术是一个有效抢救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术对病人来说是暂时性的,随着病情的好转和抗生素的应用,病人气道分泌物逐渐减少,意识障碍程度减轻和咳嗽反射增强,一般留置7 d以上,无发热可以拔除气管套管,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但有关拔除套管的问题教科书及有关杂志报道甚少,而且多数还是用常规方法需分段堵管,观察24~48 h病人无不适再拔管。经观察发现:堵管时大部分病人出现咳嗽加剧,痰液增多,呼吸次数增加,常把堵…  相似文献   

20.
刘芳  陈娜 《北京医学》2022,(7):650-652+657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辅助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30例佩戴气管切开套管患者,在拔管前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评估气道,指导安全拔管,并与对照组(30例)的传统拔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130例患者中,经评估98例(75.4%)可直接拔管,并且一次拔管成功率为100.0%,7例于手术干预后拔除,25例暂不宜拔管;对照组30例患者的一次拔管成功率为90.0%(27/30)。两组一次拔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辅助气管切开套管拔除前行气道评估,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拔管成功率,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