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头颈部 RMS 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51岁,中位年龄25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痛性或无痛性肿块,组织学分型:胚胎型8例,腺泡型3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结蛋白、波形蛋白;肌调节蛋白(MyoD1)、生肌蛋白(myog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45%、55%;2例表达突触素,所有病例均不表达广谱角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及 S-100。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2例死亡,4例复发,2例转移。结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标准和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患者2例,行瘤体加瘤周5 mm部分腺体摘除术,术后肿物标本行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患者术后随诊26 ~ 36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常规病理镜下见肿瘤组织包膜完整,肿瘤实质由黏液软骨样基质、脂肪组织及肌上皮细胞构成;脂肪组织弥漫均匀分布于瘤组织内,呈蜂窝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肿瘤组织发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肌上皮细胞胞浆阳性表达;S-100蛋白表达阳性,主要在脂肪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阳性,胞膜表达,主要在内层导管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AE1/AE3阳性;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率1%;患者术后随诊期内未见肿物复发.结论 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的依据,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作者分析了12例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瘤镜下主要有4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1.)透明细胞增生为主,可伴有角化珠形成;(2)梭形细胞增生为主,伴有或不伴有粘液样区域;(3)瘤细胞为浆细胞样,弥漫分布;(4)瘤细胞为立方形,构成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该瘤对抗肌动蛋白(actln)、肌球蛋白(myos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一100蛋白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因此作者认为:运用这4种抗体的染色有助于该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一例少见的复发性胎儿横纹肌瘤进行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原发和复发肿瘤均主要由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肌母细胞和幼稚的横纹肌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漩涡状、栅栏状和束状密集排列,肌母细胞和横纹肌细胞主要排列于肿瘤周缘,其MG和Mactin染色均阳性。电镜下可见胞浆内有肌原纤维、幼稚的Z线及原始肌节。该肿瘤尽管有包膜,但在包膜外也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肿瘤中尚见有多量骨样组织及富于血管粘液的区域。文中还对该肿瘤与纤维肉瘤、血管外皮瘤、蝾螈瘤以及分化好的横纹肌肉瘤的鉴别诊断以及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胎儿横纹肌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复发和恶性改变倾向,故临床治疗时应视其为临界瘤来处理。  相似文献   

5.
癌肉瘤是一种既有癌又有肉瘤成分的恶性肿瘤,也称为梭形细胞肉瘤。原发于舌的癌肉瘤极其罕见,约占头颈部肿瘤的1%。本文报告1例舌癌肉瘤和鳞状细胞癌共存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癌肉瘤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是儿童横纹肌肉瘤的好发部位,作者于1960—1975年治疗19例分化程度不同的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儿,年龄为13个月至17岁,平均6.7岁,受累最多的部位为眼眶9例和面部软组织5例,中耳3例,鼻咽部和喉部各1例。本组患儿处理以放疗为主,7例作手术,其中4例因复发行放疗;其余3例未能切净胚胎性横纹肌,术后立即进行放疗。除1例鼻咽部肉瘤患儿因在其它医院作过放疗,只作姑息性放疗外,余18例对原发肿瘤行根治性照射。大多数患儿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ADAM)8和12在颌骨巨细胞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颌骨巨细胞病变细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0例颌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10例颌骨周围性巨细胞病变,9例巨颌症,6例颌骨动脉瘤性骨囊肿石蜡组织中的ADAM8、ADAM12的基因表达。结果 颌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颌骨周围性巨细胞肉芽肿、巨颌症、颌骨动脉瘤性骨囊肿中的几乎所有多核巨细胞和部分圆形单核基质细胞均为ADAM8、ADAM12阳性;颌骨中心性和周围性巨细胞病变中部分短梭形的细胞ADAM12阳性。结论 颌骨巨细胞病变中的多核破骨样细胞可能由圆形单核基质细胞融合而成,而ADAM8、ADAM12参与了此融合过程,同时,ADAM12可能还参与了病变中梭形单核基质细胞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0—2020年间21例头颈部NF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头颈部NF常表现为短期迅速增大的皮下或黏膜下实性肿物,颈部多发;影像学表现缺乏鉴别特征;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呈漩涡状排列且胞质染为淡红色,伴红细胞外渗,向周围肌肉内生长,没有异常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和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uscle-specific actin,MSA)呈阳性表达,desmin、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CD34、S100呈阴性表达。术后随访6个月,21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头颈部NF的组织学特征与身体其他部位的NF相似,但头颈部NF的肌肉组织受累频率更高。仅凭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NF,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眶外巨细胞血管纤维瘤(extra-orbital giant cell angiofibroma,EO-GC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整理Pubme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12例口腔颌面-头颈部EO-GCA文献资料,并结合我院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4~84岁,平均43.5岁。肿瘤多数生长缓慢,大小与发生部位有关。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以富含血管和多核巨细胞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CD34及vimentin等间叶组织标志物呈阳性。临床极易误诊,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少见。结论: 口腔颌面-头颈部EO-GCA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临床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腮腺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两例原发性腮腺LMS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并对该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男性患者腮腺区肿块,镜下肿瘤细胞均呈长梭形平行或交织条束状排列,侵及周围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SMA、Caldesmon.两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随访两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原发性腮腺LMS是颌面部罕见恶性肿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头颈部癌(head and neck cancer,HNC)接受放射治疗患者临床分离口腔念珠菌的菌株定植特征,为临床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0例HNC患者,于放疗前、放疗期间、放疗结束采用口腔含漱法取样,CHROMagar显色培养基、API 20C AUX 酵母菌鉴定系统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比较2组念珠菌的检出率和不同念珠菌种的检出量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0例HNC放疗患者中,54例出现口干和吞咽困难,50例产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IOM),18例感染口腔念珠菌病;60例HNC放疗患者放疗期间和放疗结束口腔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7%和63.3%,较放疗前(26.7%)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χ2=18.320,P<0.001);54例临床分离株以白念菌为主(n=42),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n=6)、热带念珠菌(n=4)和光滑念珠菌(n=2);放疗患者口腔念珠菌致病菌的检出率量为30%,定植菌占46.7%。结论 HNC放疗患者口腔念珠菌的定植率明显升高,念珠菌感染可能是RIOM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纤维蛋白胶联合OK-432和博来霉素治疗头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皮硬化治疗巨大淋巴管畸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13个月~14岁(平均6.1岁)。治疗区域包括颈部(6例)、腮腺区和咽旁(4例)、口底(2例)、面颊部(2例)和眶区(1例)。病变大小4 cm×5 cm~12 cm×16 cm(平均7.7cm×9.5 cm)。全麻下注射纤维蛋白胶和OK-432、博来霉素混合物。术前、术后采用CT扫描,并由3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组成的小组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4周面部肿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8~16个月(平均11.5个月),8处病变完全治愈,5处大部分治愈,2处部分治愈。结论:纤维蛋白胶联合OK-432和博来霉素经皮硬化治疗头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使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瓣(facial-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FSAIF)同期修复年轻或老年腭癌患者肿瘤术后BrownⅡ类缺损的疗效。方法:65例腭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术后缺损采用FSAIF修复。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年轻组(≤60岁)35例,老年组(> 60岁)30例。2组患者心脑血管等其他疾病的比例分别为37.1%(13/35)和156.7%(47/30)。临床分期包括Ⅰ、Ⅱ和Ⅲ期,年轻组分别为8.6%、85.7%和5.7%,老年组分别为6.7%、86.7%和6.7%。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组间数据差异。结果:65例Brown Ⅱ类上颌骨缺损中,Ⅱa类4例,Ⅱb 49例,Ⅱc 5例和Ⅱd 7例。皮瓣成活率为96.9%(63/65)。老年组伴发疾病的几率显著高于年轻组(P<0.05)。2组间在性别、TNM分期、上颌骨缺损类型、皮瓣大小、皮瓣总存活率、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状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瓣修复老年腭癌患者肿瘤术后BrownⅡ类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持续性难治性口底瘘或口咽瘘的患者,运用清创+皮瓣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8年12月因持续性口咽瘘和口底瘘,而进行二期或三期清创及皮瓣修复重建的患者。总结瘘管发生的可能原因,修复重建的方法,相关并发症及随访结果,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19例(61.3%)为口底瘘,12例(38.7%)为口咽瘘,修复重建手术中,股前外侧皮瓣占15例(48.4%)是最常用的皮瓣。19例患者(61.3%)有既往头颈部放疗史。在持续性难治性口咽瘘和口底瘘的皮瓣修复方法上,股前外侧皮瓣占8例(25.8%),胸大肌皮瓣占18例(58.1%),腓骨皮瓣占3例(9.7%),所有皮瓣术后均成活。并发症发生率为38.7%(12/31),以肺部感染和轻微术区伤口裂开最为常见,随访期间患者总生存率为58.1%(18/31)。经Cox多因素分析,与总生存率相关的预后因素包括并发症(P=0.043)、瘘管形成至修补修复的时间间隔(P=0.025)。结论: 对于难治性持续性口底瘘或口咽瘘的病例,清创及皮瓣修复手术具有挑战性,需要详细周密的手术计划和熟练的修复重建技术方能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角质形成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表达水平与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数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分为野生型组、短发夹RNA干扰组(shRNA组,Hsp90蛋白抑制剂)和格尔德霉素抑制组(17-AAG组,Hsp90低表达),进行体外培养。以超速离心法收集各组培养体系中的sEVs,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生物学特性;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检测粒子数量。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包中的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分析各组之间sEVs的数量差异。结果: 超速离心法获得的HaCaT细胞来源的sEVs符合形态学和生物学鉴定标准,sEVs中Hsp90蛋白无明显表达。shRNA干扰角质形成细胞中的Hsp90AA1表达后,其sEVs数量上升。第5天时,shRNA干扰组的sEVs粒子数为[(177.4 ±4.18)×108, n=3],与空载质粒组的粒子数[(82.34±4.83)×108, n=3]相比显著升高(P<0.000 1)。17-AAG抑制Hsp90蛋白5天后,17-AAG组的粒子数为[(652.5±26.73)×108, n=3],对照组粒子数为[(262.22±5.44)×108,n=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低表达Hsp90蛋白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sEVs,sEVs可能与炎症状态下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物质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腮腺保留式调强放疗后唾液组成、流量及口干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11月庆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放疗的头颈部鳞癌患者10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调强放疗组(54例)与常规放疗组(4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治疗前、后腮腺摄取指数,治疗后唾液成分、口干、口咽反应症状与分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与分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患者唾液中总蛋白,分泌型IgA,钙、磷浓度显著大于常规放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腮腺摄取指数、分泌指数与唾液流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调强放疗组患者腮腺摄取指数、分泌指数与唾液流速显著大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治疗后口干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射组出现咽痛与咽下困难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患者治疗后口咽分度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P<0.05)。结论:腮腺保留式调强放疗对唾液组成、流量及口干情况影响较小,对腮腺分泌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eomorphic lipoma (PL) is a rare benign tumor mainly located in the upper back, upper shoulders, and back of the neck in elderly men. More rarely it is located in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and in the oral cavity.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should be made with sclerosing liposarcoma and 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A 59-year-old male patient was referred for the presence of a lesion involving the marginal and adherent gingiva of teeth # 5; this lesion extended into the vestibular mucosa. The lesion had a 2 cm diameter, showed no tenderness, had a hard-parenchymatous consistency, was mobile on the underlying tissues and was covered by normal appearing mucosa.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he lesion was completely removed. A free gingival graft from the palate was used to cover the defect. Microscopically, it was possible to observe mature adipocytes, spindle cells and rare 'floret-like' cells. Lipoblasts and mitoses were absent. The definitive pathologic diagnosis was pleomorphic lipoma. No recurrences were present after a 5 years follow-up. Local excision is adequate for PL and the tumor does not recu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分析和评价心理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HNC)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开展HNC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linicaltrials.gov、ICTRP、Web of Science、CBM、CNKI、VIP、万方等网站有关HNC患者心理干预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到2021年5月15日,经过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RCT 18项,包括2 097例受试者。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试验组加入心理干预降低了HNC患者的焦虑评分[SMD=-2.33,95%CI(-2.96,-1.70),P<0.000 01]、抑郁评分[SMD=-2.26,95%CI(-2.78,-1.74),P<0.000 01],生活质量评分提高[SMD=6.04,95%CI(1.53,10.56),P=0.009]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MD=29.99,95%CI(-36.22,-23.76),P<0.000 01]提高。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HNC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HNC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受纳入RCT质量的限制,需要更多设计严谨、方法学质量较高的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搜集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采用HE染色法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别为47例(83.93%)和9例(16.07%),常见临床体征是包块(痛性及无痛性),感染溃疡。49例回访,7例失访。在回访中,22例(44.90%)复发,经分析表明复发率与患者的年龄及累计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颏下。仅有头颈部症状者48例(85.71%)。初次诊断不明确者46例(82.14%)。1次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4.8%。治疗主要为手术+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58%。结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形态多样化,容易与临床上其他疾病相混淆。应通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累犯≥2个部位和年龄〉50岁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