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对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血管重建术的缺血型烟雾病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26例。于手术进行到颞肌贴敷前即刻,分别给与羟考酮组、 舒芬太尼组患者0.1 mg/kg羟考酮、0.1 μg/kg舒芬太尼,术毕转入麻醉复苏室(PACU)。比较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在PACU停留时间;比较患者在麻醉前和PACU期间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比较患者恢复定向力后10 min疼痛VAS评分及术毕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呼吸抑制、拔管呛咳、恶心呕吐、不良记忆的发生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气管导管拔出以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舒芬太尼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后10 min疼痛 VAS评分、术毕30 min的Ramsay评分以及各时点MAP、HR均无统计学差异。羟考酮组患者拔管后呼吸抑制率、术后恶心呕吐率较舒芬太尼组低(P<0.05),而拔管呛咳、不良记忆等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羟考酮可有效应用于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的术后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使用羟考酮术后镇痛可减少麻醉苏醒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提高烟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诱导对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阿芬太尼20 μg/kg(A20组)、40 μg/kg(A40组)和60 μg/kg(A60组)进行麻醉诱导,余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一致。评估3组患儿的Helbo-Hansen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入恢复室后的躁动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A20组比较,A40、A60组患儿Helbo-Hansen整体评分和咳嗽得分较低(P<0.05)。与T0比较,A40和A60组患儿在T1~T3时点MAP降低,A20组患儿T2、T3时点HR增快,A40组患儿T1时点HR减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HR减慢(P<0.05);与A20组比较,A4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T2、T3时点HR较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HR较慢(P<0.05)。A60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诱导期给予阿芬太尼40 μg/kg或60 μg/kg联合丙泊酚3 mg/kg、罗库溴铵0.3 mg/kg均可使患儿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而前者麻醉诱导期间生命体征更平稳,可实现术后快速拔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注射液(dexmedetomidine, DEX)在可预见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位可预见困难气道患者分为A、B、C 三组(n=46),A、B组分别应用DEX 0.6 μg/kg、1.0 μg/kg,C组使用0.03 mg/kg咪唑安定,分别进行慢诱导麻醉。三组患者在静脉诱导同时给予7 L/min高氧驱动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 5 mL 行呼吸道表面麻醉。比较三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1)、纤支镜插入鼻腔时(T2)、纤支镜插达隆突即刻(T3)、插入气管即刻(T4)、插入气管后2 min(T5)5个时点监测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以及T1、T4、T5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水平。 结果: 自T4时起,3组患者血中的NE与E值显著升高,与T1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T4与T5时NE与E值升高,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T3~T5时的MAP、HR与Ramsay镇静评分等监测结果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气管差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于插管前进行慢诱导清醒镇静治疗辅以高压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能为可预见困难气道患者的清醒气管插管操作提高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肺癌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B组和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3 μg/kg,然后以0.3 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至缝皮前,C组和D组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A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24 h(T2)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3+、CD4+、CD4+/CD8+水平。记录T0、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CD3+、CD4+和CD4+/CD8+水平比较,A、B、C组T1和T2时点低于T0(P<0.05),B、C组T1和T2时点高于A组(P<0.05),D组T1和T2时点高于其他组(P<0.05)。A、C组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MAP和HR明显高于T0(P<0.05),B、D组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MAP和HR明显低于A、C组(P<0.05)。B、D组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和高血压发生率低于A、C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用于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围术期免疫抑制状态,抑制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应激及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下行胃肠肿瘤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1),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D2),对照组(C)。D1、D2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持续10 min,随后分别以0.2、0.6 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评分。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注气完毕后即刻(T2)、拔管后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结果:三组患者术后A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D1、D2组T1、T2、T3时MAP、HR明显低于C组(P<0.05),D2组T3时HR明显低于D1组(P<0.05);D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相比于D1组和C组,D2组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均能减轻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应激、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术后睡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布啡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0):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入室后取膀胱截石位,N组于麻醉诱导前2 min,静注纳布啡0.1 mg/k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以1.5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术中静注丙泊酚2 mg·kg-1·h-1+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穿刺取卵即刻(T2)、苏醒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及患者术毕4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呼吸抑制、体动、辅助呼吸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毕医、患满意度;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的HR减慢,MAP和SpO2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T2、T3时,N组的MAP和SpO2较高(P<0.05),N组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更短(P<0.05),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更少(P<0.05),术后40 min的VAS评分更低(P<0.05);术中呼吸抑制、体动、辅助呼吸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更低(P<0.05),医、患满意度更高(P<0.05);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相关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纳布啡联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麻醉过程平稳,镇痛效果确切,医、患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影响辅助生殖患者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盐酸羟考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术病人60例,年龄49~74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7~24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盐酸羟考酮组(O组)、小剂量DEX复合羟考酮组(D1组)和大剂量DEX复合羟考酮组(D2组)。静脉输注泵术后镇痛(PCIA)方案:O组盐酸羟考酮50 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D1组在O组方案基础上于PCIA泵中加入0.05 μg·kg-1·h-1 DEX;D2组在O组方案基础上于PCIA泵中加入0.1 μg·kg-1·h-1 DEX。麻醉恢复室(PACU)期间维持VAS评分不高于4分。多导睡眠仪监测术前1晚(T0)、术后第1晚(T1)和术后第2晚(T2)的睡眠效率指数(sleep efficiency index,SEI)、觉醒指数(arousal index,AI)及快眼动睡眠(rapid eye-movement,REM)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记录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头晕、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与T0时点比较,3组T1时点SEI降低、AI升高,T2时点O组SEI降低、AI升高(P<0.05);与O组比较,T1和T2时点D1组、D2组SEI升高、AI降低(P<0.05);与O组比较,D1组、D2组低血压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高、总呕吐发生率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发生率高(P<0.05)。结论:小剂量DEX复合盐酸羟考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可显著改善胃肠肿瘤手术病人睡眠质量,不良反应更少,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应用米库氯铵预注法对其组胺释放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为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4组(A、B、C、D组),每组各10例。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后5 min,对照组(A组)预注生理盐水;B、C和D组分别预注米库氯铵0.014 mg/kg(20%ED95)、0.021 mg/kg(30%ED95)和0.028 mg/kg(40%ED95),预注后2 min,给予剩余插管剂量米库氯铵(A组0.21 mg/kg、B组0.196 mg/kg、C组0.189 mg/kg、D组0.182 mg/kg)。在给予米库氯铵前(T0)、给予米库氯铵后2 min(T1)和5 min(T2)三个时间点分别抽取2 mL静脉血样,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组胺浓度,并记录相应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观察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患者T1时点血浆组胺浓度增高,HR增快,MAP降低;B、C、D三组在T1时点的血浆组胺浓度明显低于A组,HR快于A组,MAP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D组T1时点血浆组胺浓度显著降低(P<0.05),C和D组皮肤潮红发生例数较少。结论: 采用预注法能够有效减少米库氯铵诱发的组胺释放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大预注剂量可以进一步减少组胺释放。  相似文献   

9.
余亮  周大春  刘洋  高斌 《金属学报》2017,22(9):1062-106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气腹期间眼内压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8):低剂量芬太尼组(F1组)、高剂量芬太尼组(F2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中剂量瑞芬太尼组(R2组)、高剂量瑞芬太尼组(R3组)。腹腔镜手术人工气腹前即刻F1和F2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4 μg/kg,R1组、R2组和R3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 μg/kg瑞芬太尼后微泵以0.1、0.2和0.4 μg·kg-1·min-1速度持续输注。记录气腹前即刻(T0)、气腹和头低脚高位后10(T1)、30(T2)、60(T3)、90 min(T4)、结束气腹和恢复平卧位后10 min(T5)时的眼内压(IO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各组术毕拔管时间。结果: 与T0比较,F1、F2和R1组T1~T5时IOP显著增高(P<0.01),F1组T1~T4、R1组T1~T5时MAP明显升高(P<0.01),F2、R3组T1~T5时HR明显降低(P<0.01);与R2、R3组比较,F1、F2和R1组T1~T4时IOP ,F1、R1组T1~T5时MAP、HR均明显增高(P<0.05)。术中高眼内压发生率F1、F2和R1组高于R2、R3组(P<0.05);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F1、R1组高于F2、R2和R3组(P<0.05)。R3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F2组术毕拔管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5)。结论: 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能够降低妇科腹腔镜气腹期间升高的IOP,且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苏醒迅速,适合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10.
朱波  王寿根  张自强  陈蕾  马佳燕 《金属学报》2016,21(9):1050-105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镇静、镇痛及控制循环的效果。方法: 选择75例择期表麻下单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血压患者, ASA分级I-Ⅲ级,年龄65~8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C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D2组),每组25例。均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输注时间15 min。D1组负荷量右美托咪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 1 μg/kg,D2组0.7 μg/kg,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记录入室(T0)、手术开始时(T1)、白内障摘除时(T2)、手术结束时(T3)、出手术室时(T4)的5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VRS)。记录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患者术前及术后1 d焦虑评分(SAS),术中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及心血管药物使用例数。结果: 共71例患者纳入该研究。C组13例患者需使用乌拉地尔降压,4例艾司洛尔降心率,D1、D2组术中血压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有2例使用阿托品升心率。与C组比较,D1组、D2组的T2、T3、T4时点的HR降低(P<0.05),与D2组比较,D1组HR下降更明显(P<0.01)。D1组、D2组处于明显镇静状态,在T2、T3、T4时点,D1组较D2组镇静更为明显(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D1组、D2组明显增加(P<0.05)。但手术前后焦虑评分、镇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缓慢泵注0.7 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镇静及控制高血压、心率的效应,患者满意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脑电双谱指数与肌松效应的影响,探究含有麻醉药成分的自体血回输对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体质量55~80 kg,ASA Ⅰ~Ⅱ级,预计术中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A组为进行ANH组,在麻醉诱导平稳后实施ANH,血细胞比容(Hct)目标值28%~30%;B组为对照组,即术中常规补液,不进行ANH。于术毕回输自体血时(T1)、回输10 min(T2)、20 min(T3)、30 min(T4)、40 min(T5)、50 min(T6)、60 min(T7)各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值)及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观察并记录术前(T0)及T7时点血气变化,观察患者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以及苏醒质量。结果:A组BIS值在术后T6、T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TOF值在T5、T6、T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术后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药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术后T7时点乳酸(Lac)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Aldret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NH后术毕自体血回输可增加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加深患者的麻醉深度,增强肌松效应,使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和拔管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Hunt/ Hess分级为I~II 级的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0 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B组) ,每组25例。A组麻醉前 10 min 微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0.5 μg/kg,术中 0.4 μg·kg-1·h-1持续泵注,B组给予等容量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入手术室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 5 min(T3)、10 min(T4) 的血压(BP)、心率(HR)变化,抽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血糖(GLU)、血乳酸(LAC)浓度, 并记录麻醉恢复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拔管后 30 min 视觉模拟(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结果:B组的MAP、HR、COR、GLU、LAC较A组增高更为明显(P<0.01 或P<0.05);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和拔管后 30 min VAS评分高于A组,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效抑制了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能提高麻醉苏醒质量,不延迟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局部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Dex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Dex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后续以0.2~0.4 μg·kg-1·h-1泵入)。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术中镇痛效果,麻醉满意度,两组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术中循环呼吸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Dex组无明显差异(t=1.010,P=0.316),而Dex组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174, 9.703, 32.866,P=0.000, 0.000, 0.000)。Dex组患者穿刺时和消融时的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78, 9.451,P=0.000, 0.000),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6.887,P=0.000)。与T0时刻相比,两组患者T1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T1、T2、T3时刻血氧饱和度(SpO2)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其中,Dex组患者的HR、MAP和S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0和T4时刻相比,对照组T2、T3时刻的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T2、T3时刻的HR和MAP均明显高于Dex组(P<0.05),而Dex组T0、T2、T3、T4时刻的HR和MAP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呼吸循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显著高于Dex组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对循环和呼吸指标的干扰较小,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王尔华  蔡定球  陶佳  崔士和  马正良 《金属学报》2008,13(10):1173-1176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芬太尼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 40 例ASAⅡ ~ Ⅲ级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2 组。C 组采用常用剂量的芬太尼、异氟醚全身麻醉 ;E 组诱导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1 mg/kg,继以 25 μgkg-1 。min-1持续输注, 均使术中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HR) 在基础值 (100%±20%) , 脑电双频指数(BIS) 在 45 ~ 60。观察手术期间MAP 、HR、BIS 的变化 ;记录拔管后VAS 、Ram-say 评分;记录复苏时的咽喉反射时间(LRT) 、睁眼时间(EOT) 、拔管时间(ET) 、围术期用药情况,随访术中知晓等并发症。结果: E 组插管后 5 minHR、插管后 1 min BIS 小于 C 组(P <0.05) , 组间VAS 、Ramsay 评分相近 (P >0.05) 。E 组 LRT 、EOT 、ET 、芬太尼药量少于 C 组(P <0.05) ,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 >0.05) 。结论: 艾司洛尔减少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芬太尼药量, 苏醒迅速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