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早期广泛应用于小腿及足踝部缺损的修复重建,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该皮瓣薄且柔韧,特别适合修复头颈部皮肤及黏膜缺损。随着解剖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其优势逐渐被认可。本文对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演进及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主力皮瓣是穿支皮瓣,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则应用最为广泛。最近头颈邻近皮瓣得到重新开发和利用,包括锁骨上动脉皮瓣、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和颏下皮瓣,成为头颈部缺损修复新的热点。头颈修复在向着数字化、精准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供区功能的保留和受区器官功能重建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组织工程学、活体组织器官的复合打印技术作为3D打印在头颈修复的潜在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探索。  相似文献   

3.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早期广泛应用于小腿及足踝部缺损的修复重建,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该皮瓣薄且柔韧,特别适合修复头颈部皮肤及黏膜缺损.随着解剖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其优势逐渐被认可.本文对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演进及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手术的术后缺损修复是头颈外科医师面临的难点,目前应用于缺损修复的皮瓣很多,包括局部皮瓣、带蒂组织瓣及游离组织瓣,各种皮瓣均有其优缺点.锁骨上区是一个重要的皮瓣供区,其临近头颈部并且皮肤质地与头颈部相似,目前成为头颈修复皮瓣研究的热点,被越来越多的头颈外科医师应用并推崇.本文对锁骨上皮瓣在头颈修复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有些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造成的复杂缺损给医生带来挑战,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游离腓骨皮瓣等都是常见的修复选择供区。近年来,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在头颈部的修复重建中也得到较多的应用。论文收集近期的文献资料,综述股前外侧筋膜瓣的应用解剖特点以及对该皮瓣在头颈部各个亚单位的修复应用现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该皮瓣使用的适应证、优缺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筋膜瓣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4年Song等报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以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997年Kimata等埘首先报道了其在头颈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截止到2008年2月,已有大量应用该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报道。股前外侧皮瓣具有提供的皮肤和软组织量大(最大可达20cm×25cm),可携带肌肉,可塑性强(可修成5mm薄),供区畸形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很多头颈部的修复中有取代前臂皮瓣的趋势。我科自2002年开展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迄今已经有20余例,现对皮瓣制作中的教学体会加以总结,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头颈外科学     
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目的:探讨下斜方肌皮瓣的解剖基础和该皮瓣在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颅颌面外科2000年1月~2004年1月间应用下斜方肌皮瓣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的缺损进行同期  相似文献   

8.
头颈肿瘤外科切除后的重建修复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从早期选择轴型皮瓣局部重建,到后期游离皮瓣重建。皮瓣的“血管供应单元”(angiosome)概念提出后,穿支皮瓣应运而生。无论是局部还是游离穿支皮瓣制作,都已从肥厚蒂部的传统轴型皮瓣过渡到岛状轴型穿支皮瓣。岛状皮瓣设计遵循“点-线-面”的设计方法,即先利用超声等各种手段先确定穿支皮瓣的从源动脉穿出点,再确定轴型血管的走行,最终确定皮瓣切取的面积、形态和方位。在头颈部局部皮瓣的修复重建中,胸大肌的岛状设计不仅供区胸大肌功能得到最大限度保留,受区皮瓣容易塑形,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岛状设计可以运用到头颈部其他局部皮瓣的改良设计,如内乳穿支、颏瓣、锁骨上瓣、胸肩峰动脉穿支、下位斜方肌穿支等。本文对头颈局部岛状皮瓣概念、设计理论、设计技巧及临床应用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锁骨上岛状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应用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修复下咽11例、气管8例、头颈部皮肤6例、喉部3例、口腔2例、食管1例及咽瘘1例。制备皮岛大小约(3~7)cm×(3~10)cm,皮瓣蒂部的长度约10~20 cm。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受区及供区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岛局部坏死。并发咽瘘6例(皮瓣均 存活)。肩部供区皮肤均直接拉拢缝合,无切口感染、肩部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适用范围较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重建手术。由于该皮瓣较薄、顺应性好,故多用来修复软组织缺损。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取皮瓣后供皮区手和腕的功能加以评估。实验组21例,为1993年6月~1995年2月间利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进行头颈部重建手术的患者,将其中符合条件的13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4岁,男:女之比为7:6,有口腔口咽缺损、喉咽缺损、下咽或颈段食管缺损需行修复者,所有患者均随访3.5~17.5月(平均9.5月);第二组为头颈部癌肿需行游离组织转移但非前臂挠侧游离皮瓣。平均年龄59岁,男:女之…  相似文献   

11.
腹壁浅动脉皮瓣是应用于乳房再造和头颈、四肢缺损修复的一种较新型皮瓣,其面积充足,供区创伤小、疤痕隐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就该皮瓣的应用解剖、设计和切取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的优缺点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巨大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胸大肌皮瓣及下斜方肌皮瓣对17例头颈部巨大皮肤恶性肿瘤术后的缺损进行一期重建与整复,观察分析患者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结果16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股前外侧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至5年,11例患者生存,其中1例带瘤生存;6例患者分别死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及二重癌。结论根据患者年龄,肿瘤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重建,对头颈部巨大皮肤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腹壁浅动脉皮瓣是应用于乳房再造和头颈、四肢缺损修复的一种较新型皮瓣,其面积充足,供区创伤小、疤痕隐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就该皮瓣的应用解剖、设计和切取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的优缺点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锁骨上皮瓣在喉咽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带蒂锁骨上皮瓣修复喉咽癌术后缺损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带蒂锁骨上皮瓣修复缺损,皮瓣面积(6~20) cm×(4~6.5) cm。记录皮瓣制备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皮瓣存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皮瓣制备时间平均为30 min(25~35 min),术中总出血量平均为56 ml(50~80 ml),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平均为6.6 d(5~10 d)。5例患者的锁骨上皮瓣均存活,无一例坏死。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无伤口感染及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上皮瓣具有制备技术简便,修复缺损可靠,伤口美观,局部功能损伤少,无需显微血管吻合等优点,可用于喉咽癌缺损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15.
头颈部肿瘤术后一期修复是治疗中的难题。带蒂组织瓣因血供可靠,不需血管吻合,为修复头颈部缺损的重要手段。颏下岛状皮瓣其血管蒂恒定,部位隐蔽,厚度适中,获得满意的功能重建效果,逐渐成为修复头颈部缺损的常用带蒂组织瓣之一。本文就皮瓣的解剖学、制备、优劣势和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锁骨上带蒂皮瓣修复头颈肿瘤多次手术加放/化疗后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例头颈部肿瘤经过多次放/化疗术后缺损的患者,应用锁骨上带蒂皮瓣进行修复,并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者术后随访皮瓣成活良好,均无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出现。其中1例因缺损较大,未能完全修复,剩余部分缺损3个月后瘢痕化愈合;另外2例恢复良好。结论 锁骨上带蒂皮瓣血运丰富,弹性好,可用于修复头颈部肿瘤多次放/化疗术后等疑难复杂缺损,改善患者外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头颈部组织缺损不但要修复创面,而且要与供区的皮肤色泽、质地及感觉相匹配.本文就反流轴型皮瓣的产生过程、成活机理及头颈部常用的反流轴型皮瓣解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头颈肿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手术会造成头颈部组织的巨大缺损,并对患者的吞咽、发音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显微外科技术支持下的游离皮瓣是目前头颈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主流方式。本文综述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几种游离皮瓣,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头颈部软组织缺损重建时游离皮瓣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前臂挠侧游离皮瓣可以用来重建团口腔内肿瘤广泛切除后所造成的舌、口底粘膜及牙龈粘膜的缺损。临床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安全实用,成活率高的缺损重建方法。分析47例分别因舌、口底粘膜、扁桃体、颊粘膜、前磨牙牙龈粘膜鳞癌作了肿瘤切除术的病例。44例术前接受过局部放疗。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臂挠侧游离皮瓣进行缺损重建。15例采用下颌骨正中切开的手术径路。皮瓣设计包括完整的烧侧腕屈肌和掌长肌腹腔旁组织,烧动脉作为吻合血管。供区创面自行愈合。转移皮瓣前测定皮瓣活力。受区用甲状腺上动脉和面动脉作为吻合血管。皮瓣定位后,采用显微…  相似文献   

20.
对软组织挛缩、皮肤坏死、缺乏受区血管的下颌骨缺损进行重建十分困难,常用的髂骨皮瓣的旋髂深动脉穿支血管缺失常造成皮肤坏死。为此设计一种将吻合血管的髂骨瓣加上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合二为一、共用一个受区血管的新手术。方法为先在腹股沟区取皮瓣并寻找出对该皮肤供血的旋髂浅血管穿支;再取髂骨瓣,分离供应该骨的旋髂深血管和5cm长的旋髂深血管升支;最后将该升支与旋髂浅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