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及CT扫描对预测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146例,患者均行CT及腹部彩超,检查者CT及腹部彩超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检测的准确率及漏诊率,检测CT淋巴结转移数、CT三分区转移情况及CT最大病变直径等CT检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结果:CT淋巴结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检出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中胸上段、胸中段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检出率,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手术日起计算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107/146)、47.9%( 70/146),CT 转移数≥2枚、CT三分区转移<2区、CT最大病变直径≤3cm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率较高,CT转移数、CT三分区转移及CT最大病变直径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术后生存率情况.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右胸三切口与左胸两切口入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左胸两切口入路)和B组(n=46,右胸三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并发症和远期预后。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均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B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A组,淋巴结总转移率则低于A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两切口入路相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选用经右胸三切口入路,虽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略慢,但该入路方式在淋巴结转移率、生存率方面有明显改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早期即具有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中下段食管癌喉返神经累及可作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食管癌术前应详细评估有无淋巴结转移,术中应尽可能广泛切除病变组织.常见的手术路径包括经胸及经食道裂孔两种方式,但由于不能有效清扫纵隔淋巴结,因此经食道裂孔食道切除术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三野淋巴结清扫适用于中上段食管癌,二野淋巴结清扫结合术后新辅助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生存率.本文主要就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改善食管癌的预后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放疗联合食管支架对晚期食道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晚期食道癌患者90例,经西医诊断标准经病理学及CT检查确诊为晚期食道癌,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放疗联合食管支架术)与对照组(食管支架术)。比较患者肝、肾功能,及生存率。采用Cox分析法对患者预后与放疗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半年、1年、3年、5年生存率相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分析,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书、TNM分期以及是否放疗有关(P0.05);经COX分析后可见,是否有食管瘘、是否根治术、病理分型、TNM分期、是否放疗为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是否有食管瘘、是否根治术、病理分型、TNM分期、是否放疗是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的放疗治疗对患者的生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对p T1-4aN1-3M0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胃肠外科单一手术组行D2胃癌根治术p T1-4aN1-3M0期患者63例1427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这些淋巴结中CK19表达,观察微转移的情况并分析发生微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分期p T1-4aN1-3M0胃癌患者中,经免疫组化染色,1427枚HE常规染色阴性淋巴结中CK19阳性表达率为15.49%(221/1427);63例胃癌患者中CK19表达阳性率39.68%(25/63);术后随访时间5.6~68.5月(平均时间43.88月),淋巴结中CK19阴性表达、阳性表达患者的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3%、28.00%;两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7,P=0.003)。淋巴结CK19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5)、浸润胃壁深度(P0.05)有关。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25例患者发现淋巴结微转移并推荐再分期,再分期率39.68%(25/63)。结论:p T1-4aN1-3M0期胃癌病人,CK-19免疫组化法染色能检出常规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细化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乳腺癌保乳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究年龄是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4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乳腺癌时年龄不同分年轻组(年龄≤35岁)和中老年组(年龄35岁),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统计两组患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结果:456例患者中,年轻组80例,中老年组376例。与中老年组相比,年轻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4的患者比例较大,且激素受体阴性率较高。年轻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3%、83.4%、88.1%;中老年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7.3%、88.3%、88.2%。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较小(≤35岁)、组织学分级高以及术后未行化疗放疗是影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较为特殊,虽然年轻组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但其死亡率并未增加,仍建议保乳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三种常用术式方法的选择原则、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确诊无广泛转移胸段食管癌60例,分别采用常规左胸入路手术20例,右胸、上腹部二切口手术18例和右胸、腹、颈部三切口手术22例,均为根治性手术,术中清扫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分析不同手术径路对食管癌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组研究病例全部顺利完成根治性手术,术中淋巴结活检检出有淋巴结转移25例,淋巴结转移率41.67%(25/60)。本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患者13例,其中吻合口瘘4例,胃排空障碍4例,肺部并发症5例。其中通过右胸、腹、颈部三切口入路手术并发症最高,达41.25%,与其它组别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因人而异,正确的选择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淋巴结清扫率及降低肿瘤复发率,此外不同手术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胸入路三野清扫淋巴结治疗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右胸入路行Ivor-Lewis术,根据淋巴清扫范围方式分为二野组(n=37)、三野组(n=25)。比较两组淋巴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及预后。结果:与二野组比较,三野组淋巴清扫数显著增加(P0.05),上纵膈淋巴结转移率及总转移率显著升高(P0.05);二野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三野组(P0.05);二野组和三野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3.2%、1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中位DFS为19.7个月(95%CI:15.5~23.8),显著高于二野组中位DFS为16.8个月(95%CI:12.0~20.9)(P0.05)。结论:右胸入路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降低术后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从2010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84,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和常规组(n=66,常规放疗治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3年生存情况。单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3年生存情况与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损伤、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1、2、3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以及GTV的食管鳞癌患者三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疗,可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共118例,分为高龄组(≥70岁)26例及非高龄组(<70岁)92例,均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及转移枚数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84.62%,2年生存率为69.23%,非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90.22%,2年生存率为79.34%。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 x2=3.351,P=0.082)。结论:高龄NSCLC患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可获得与非高龄患者一样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术式是治疗高龄NSCLC患者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食管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57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样本,进行过碘酸雪夫氏(PAS)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合HE染色,观察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比较和Cox风险模型分析。通过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三维培养建立,观察RNAi沉默VE-cadherin对食管鳞癌Eca109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癌中VM表达的阳性率为54.3%,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VM在病理分型为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8.9%,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III-Ⅳ期食管鳞癌患者VM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食管鳞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者VM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癌VM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VM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无VM组(P0.05);Cox分析显示VM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F=0.67)。三维培养结果显示Eca-109细胞在基质胶上形成典型的血管网状样结构,VE-cadherin-siRNA可有效抑制VE-cadherin在Eca109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的Eca109细胞VM的形成。结论:血管生成拟态是食管鳞癌一种独特的血液供应模式,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A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MLVD及与患者生存期限的关系。结果: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A表达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8.10%(P0.05);2 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MLVD为(8.35±2.45)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的(5.32±1.44),(P0.05);3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年存活率为41.67%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61.90%(P0.05)。结论:VEGF-A表达在确定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 (CDC25B)表达特点,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集的6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C25B表达,分析CDC25B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或放化疗治疗,观察不同疗效患者CDC25B表达差异,分析CDC25B对食管癌放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DC25B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CDC25B阳性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放疗敏感组CDC25B阳性表达率低于放疗抗拒组(P<0.05)。CDC25B预测食管癌放疗敏感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95%CI:0.580~0.856),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68%。结论:食管癌患者CDC25B表达上调,CDC25B阳性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恶性侵袭行为有关,CDC25B可作为食管癌放疗敏感性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研究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系统性腹腔、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内的生存率、疾病复发转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检出阳性淋巴结15枚,发现4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患检出阳性淋巴结3枚,发现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两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及淋巴结转移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年内生存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复发转移率为1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9%(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7.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淋巴囊肿、输尿管尿瘘、体温转复时间5 d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延长子宫内膜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降低病灶的复发及转移率,虽然术后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182(miR-18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miR-21、miR-182表达量,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miR-21、miR-182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食管癌组织中miR-21、miR-182表达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iR-21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miR-182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miR-21、miR-182表达量在食管癌中上调,与食管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iR-21高表达以及miR-182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下降,检测miR-21、miR-182表达量在食管癌患者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PR结构域蛋白1(PRDM1)、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PRDM1、KIF23蛋白表达。分析PRDM1、KIF2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PRDM1、KIF23蛋白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DM1、KIF23蛋白表达阳性率上调(P<0.05)。有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PRDM1、KIF2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Ⅰ~Ⅱ期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PRDM1、KIF23蛋白阳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RDM1、KIF23蛋白阴性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DM1、KIF23蛋白表达、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当中PRDM1、KIF23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较高的患者PRDM1、KIF23表达阳性率上调,PRDM1、KIF23表达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距离肿瘤边缘2 cm以上癌旁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I~II期患者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F20A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KIF20A高表达组;LAPTM4B-35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LAPTM4B-35高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KIF20A mRNA高表达和LAPTM4B-35 mRNA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较高患者癌组织KIF20A、LAPTM4B-35 mRNA表达水平上调。KIF20A 、LAPTM4B-35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