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创伤较小,远期生活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诊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空心钉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法进行诊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随访中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相关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所需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明显多于对照组[(61.43±5.34)min、(30.54±4.27)m L、(6.43±0.56)cm比(46.54±3.26)min、(16.43±2.43)m L、(1.83±0.44)cm](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38/46)比50.00%(23/46)](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不愈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股骨头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7%(1/46)比13.04%(6/46)](P0.0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方法更佳,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患者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的几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的82例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术后引流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3.25±4.51),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2.76±3.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25例患者记为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5例患者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00%(22/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均能较好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前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卧床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更少,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评价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相对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术中创伤大,临床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疼痛率及翻修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3.6±19.3)min,术中出血量为(432.1±32.7)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10.2)min、(201.3±30.1)m 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Harris评分分别为91.43%,(91.13±5.0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4%、(80.15±4.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翻修率分别为20.00%、0.00%,低于对照组的22.85%、5.7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疼痛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均能起到有效的治疗,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对疼痛较为敏感和活动较多的老年患者而言,宜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保护素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密度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已经确诊的11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和观察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和重组人骨保护素),连续治疗4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髋关节Harris评分、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水平以及复发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较高平(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总有效率(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6.36%)(P0.05)。两组血清TRAP及CTX-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TRAP及CTX-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重组人骨保护素能够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和强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望成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根据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材料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陶瓷界面组和金属界面组,每组15例。陶瓷界面组行陶瓷界面假体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金属界面组行金属界面假体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陶瓷界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量均少于金属界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陶瓷界面组高于金属界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无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瓷界面结合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谢家威  陶海南  方钢  黄绍东 《蛇志》2017,(3):317-318
目的观察手术内固定对脑梗死后遗症期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梗死后遗症期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各30例,手术组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手术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内固定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满意,有利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腓骨柱植骨支撑固定防治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机理研究和临床疗效。方法:随访符合标准的56例患者,记录骨折的Garden分型、内固定的全程稳定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演变等指标,并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恢复解剖复位,在术后3-6月骨折愈合,平均4个月,愈合率为100%;Harris功能评分51-100分,平均分为84.6分,其中优者(≥90.0分)37髋,良者(80.0~89.9分)14髋,中者(70.0~79.9分)者1髋,差者(70.0分)4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10%,没有发生内固定失效和骨折不愈合;22例根据MRI表现出股骨头坏死症状,坏死率39.30%,其中17例影像学坏死能够在随访期内维持为ARCOⅠ-Ⅱ期或者完全修复。其余的5例进展为临床坏死;晚期出现塌陷4例(7.15%)。Garden Ⅰ、Ⅱ级和GardenⅢ、Ⅳ级相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的晚期塌陷率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与腓骨柱的所具有的生物力学稳定效能,能提供全程可靠的抗挤压、抗拉伸及抗旋转三维度稳定性,可以提供强大的机械稳定性;同时腓骨柱具有较强的生物学修复能力,为股骨头骨头血运重建和坏死区修复持续稳定的血供及持续有效的生物学修复能力。生物学愈合后腓骨柱在软骨下形成一个较大接触面积的支撑效果,可以预防股骨头坏死后塌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就诊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各段血管斑块分布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评价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与闭塞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检出狭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均有斑块检出,观察组斑块总检出率为6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2%(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可进行有效评估,该方法对患者轻、中度狭窄以及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更高,在临床诊断及预后防治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F"型置钉与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NS)固定术对成人创伤性Pauwels III型股骨颈骨折疗效、骨折愈合状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成人创伤性Pauwels III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FNS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F"型置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术后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56%高于对照组52.78%(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随时间发展而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率77.78%高于对照组41.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型置钉及FNS固定术均可以治疗成人创伤性Pauwels III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但"F"型置钉治疗疗效更好,并且力学稳定性能更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UFI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UFIF患者156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78)及对照组(n=78),其中观察组给予FHR术式治疗,对照组给予PFNA术式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31%,与对照组的88.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输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内植物松动、骨折不愈合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VAS评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UFIF患者而言,PFNA术式及FHR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对侧皮质锁定螺钉与锁定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诊治的5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对侧皮质锁定螺钉+NCB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6例(A组:对侧皮质锁定组),采用锁定螺钉+NCB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6例(B组:锁定螺钉组)。记录两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内固定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治疗后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在每个随访节点对每位患者进行患肢的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末次随访时对患肢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骨折愈合的定义为活动时骨折处无痛且在骨折正侧位X线平片上可见到断端骨皮质骨痂连接。术后并发症包括:关节僵硬、内固定断裂、骨不连以及感染等。结果:本研究52例骨折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在手术相关指标及切口愈合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骨折愈合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A组均显著短于B组(P均0.05)。末次随访时52例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A组:优18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88.5%;B组:优15例,良6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0.8%。两组对比A组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A组发生骨不连2例,骨折内固定断裂2例。B组发生骨不连3例,畸形愈合2例。结论:与传统锁定螺钉相比,对侧皮质锁定螺钉在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患肢功能优良率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对侧皮质锁定螺钉的治疗指征及自身强度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