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MP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近年来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出现耐药,结合位点的基因突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引起MP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对MP耐药性的研究可为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Xin DL  Hou AC  Wei TL  Li Q  Ma QH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3):212-212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所引起的肺炎及肺外并发症对儿童健康危害严重。儿童MP感染的主要治疗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国外已从临床治疗无效的病例分离出耐药菌株,提示MP耐药现象的存在。本研究通过MP的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了解国内MP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 方法2004 01—2005 07于北京友谊医院儿科病房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260例患儿,从其咽部或鼻咽部获取标本,利用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技术及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 结果260例标本中,分离阳性株13例,耐药株9例,占69.2%(9/13)。 结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耐药株产生,耐药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MP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出现耐药,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大优势.该文就MP的国内外耐药状况及中医药治疗小儿MP的优势、机制研究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伴随大环内酯(Ma)类药物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世界范围的Mp变异、耐Ma类药物Mp感染已超过13年,并快速增加.Mp基因变异位点超过10个,发生率亚洲高于欧美.欧美以Mp的23S rRNA基因的V区2058位点发生A~G转换(A2058G)为多,亚洲以A2063G为主.不同变异位点与耐不同种类Ma有关.实时PCR直接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p及其变异位点快速准确.常用的Ma因大多耐药而不再作为治疗Mp感染首选.二甲胺四环素和加雷沙星为已知治疗耐Ma Mp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百旨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MP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近年来御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出现耐药,结合位点的基因突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引起御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对MP耐药性的研究可为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MP)耐药情况,并试图说明MP耐药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确诊MPP而住院治疗的82例患儿,其中48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10 mg/kg,1次/d,静脉滴注5~7 d),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学仍持续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 采集1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咽拭子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3s rRNA编码基因2063/2064 A:G突变情况,依结果分为突变耐药组(耐药组,n=81)和野生型敏感组(敏感组,n=55),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构成、呼吸道症状、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改变、治疗方式及住院天数。结果 耐药组较敏感组发热时间、高热时间延长,有血氧饱和度降低的例数多(P < 0.05);耐药组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敏感组(P < 0.05)。常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敏感组疗效好,而耐药组更多需要加用激素治疗。结论 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单从某一项临床特征无法鉴别,但发热和高热时间延长、血氧饱和度降低,以及ALT、LDH升高有一定提示作用。对于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配合激素可能是更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大环内酯类是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治疗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大环内酯类耐药MP(macrolide resistant MP,MRMP)明显增多,难治性MPP(refractory MPP,RMPP)和暴发性MPP(fulminant MPP,FMPP)明显增加,成为引起临床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有关MRMP、RMPP和FMPP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就MRMP、RMPP和FMPP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讨论。优先考虑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并及早开始有效抗菌药物治疗、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和抗炎治疗、积极治疗并发症和混合感染是RMPP和FMPP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MP肺炎患儿,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行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大环内酯类耐药(MR)组和敏感(MS)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指标。结果 225例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的病例进入本文分析,MR组195例和MS组30例。两组均表现为高热及咳嗽,在性别、年龄、最高体温、重症肺炎所占的比例,急性期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表现为大叶性实变影,以右肺单侧为主,但MR组发生双侧病变的比例略高于MS组(P=0.056)。MR组较MS组的总病程[(18.3±6.1)vs(16.5±4.2)d,P=0.031]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的发热时间[(7.0±4.3)vs(4.7±3.4)d,P=0.003]均显著延长。对MS组患儿行疗效分析发现,初选大环内酯类药物较初选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患儿的总发热时间[(9.6±3.5)vs(12.1±5.6)d,P0.001]和总病程[(16.1±4.1)vs(19.3±6.6)d,P0.001]显著缩短。结论 MP耐药率较高。MP耐药患儿发生双侧肺病变的风险增高、总病程及发热时间显著延长。早期诊断并及时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仍能缩短大环内酯类耐药患儿的病程和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11.
耐红霉素肺炎支原体肺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病房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0例患儿,从其咽部或鼻咽部获取标本,利用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肺炎支原体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对24例确诊为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耐药株产生,110例标本中,分离肺炎支原体阳性株26例,耐药株24例,耐药率占92.31%,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4岁占83.34%。持续发热5d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100.00%,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83.33%),但发热期血沉(83.33%)及C反应蛋白(91.67%)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右侧12例(50.00%)多于左侧6例(25.00%),双侧6例(25.00%)。19例(79.17%)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3例(12.5%)。阿奇霉素平均疗程9.4d。结论临床应认识到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存在;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敏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MP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近年来在实验室诱导出对抗生素耐药的MP,并且体外分离到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结合位点的基因突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引起MP耐药的主要机制.对MP耐药性的研究可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肺部和肺外感染与损害的分布情况。方法微量颗粒凝集法检测3 773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与632例成人进行对照,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与成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8%和25.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5~14岁为高发年龄组。78.1%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呼吸系统感染,36.8%有肺外感染和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长儿。除肺炎外,对肺外感染和损害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检测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36例MPP患儿痰标本进行MP-DNA及23SrRNA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在此基础上分为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组与12例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等资料.结果 36例MPP患儿中24例检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均为23SrRNA V区A2063G突变,12例为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在住院时间(P=0.025),总咳嗽时间(P=0.035),总发热时间(P=0.008),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P=0.010)及病程(P=0.048)方面均高于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CRP较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更高.大环内酯类耐药组12例患儿仅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5d内体温消退,3例需改用喹诺酮类抗感染;另10例联合激素,6例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所有患儿预后良好.大环内酯类敏感组8例患儿在大环内酯类治疗后12h~3d体温消退.结论 相比大环内酯类敏感组,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MPP患儿在住院时间、总咳嗽时间、总发热时间和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病程上更长,白细胞计数及CRP更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部分耐药MPP治疗有效,病情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或根据病情酌情更改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MP耐药情况及其与DNA载量和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MP肺炎的23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快速培养基培养药敏法测定9种常用抗菌药物对MP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患儿咽拭子MP-DNA载量;PCR测序检测MP 23S r RNA V区2063位基因型。结果 230例MP患儿中,86例2063位基因型为A(37.4%),134例为G(58.3%),8例为C(3.5%),2例为T(0.9%)。突变基因型(G+C+T)MP-DNA载量高于野生基因型(A)菌株(P0.05);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组MP-DNA载量高于非耐药组(P0.05)。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60%以上产生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病例均检测出A2063G突变,喹诺酮类药物少见MP耐药(低于2%)。结论 23S r RNA V区2063位点发生基因突变可能导致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和DNA载量的变化,可作为MP治疗用药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与临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1)对我院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及咽试子标本肺炎支原体DNA均阳的97例住院肺炎患儿,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DNA测序分析,筛选突变株,比较耐药基因组与无耐药基因突变组的临床表现.(2)将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几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普通MPP组和难治性MPP (RMPP)组,回顾性总结分析并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别,对RMPP的表现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耐药基因的突变与RMPP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1) 97例MPP中17例无基因突变(17.5%),80例存在耐药基因突变(82.5%).(2)耐药基因突变组中,CRP值更高,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更长,大叶性肺炎发生率更高,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3) RMPP组与普通MPP组相比,耐药基因突变率更高,外周血中性粒百分百分比、CRP、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的值更高,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以及耐药基因的突变与RMPP具有相关性.结论 MPP中耐药基因普遍存在;耐药基因的突变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恢复慢,CRP值更高,大叶性肺炎发生率高;RMPP与普通MPP组相比:耐药基因突变率更高,炎性指标及乳酸脱氢酶的值更高,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更长,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及耐药基因的突变与RMPP具有相关性,为RMP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ELISA方法检测MP IgM均≥ 1∶80和痰MP培养阳性 ,且EB病毒检测病毒衣壳抗原 (VCA IgM、VCA IgG、VCA IgA)、早期抗原 (EA IgA)均为阴性 ,并除外CMV感染可能 ,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单的 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6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 ,肝脾肿大 5例 ,鼻塞 3例 ,血尿 1例 ,皮疹 1例 ,肺部有改变 6例。全部病例仅经红霉素治疗 14~ 2 1天痊愈。结论 MP感染可并发传单 ,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中、低热 ,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亦多见 ,使用红霉素规则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并开始抗感染治疗十分必要。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培养、直接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DNA和RNA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其他一些新方法。本文就这些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优势、局限性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能引起多种形式的肺外损害.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最常见疾病类型.肺炎支原体脑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直接侵袭、免疫损伤和神经毒素被认为是可能的发病机制.由于肺炎支原体脑炎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率,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国内外关于难治性MPP的病例报道也明显增多,MPP的治疗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本文就MPP的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