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港口海域水质观状及发展趋势,在对入海污染源、污染物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水质现状进行了监测评价,并利用港湾水体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主要污染物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等的环境容量,对港口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海水水质对海湾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基于环境容量的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海湾水体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从分析水质目标约束下污染源对环境容量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入手,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分类方法和常规水质模型,对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潟湖入海污染源对海湾环境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渔排养殖、城镇污水和径流注入3类共41个影响潟湖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的主要污染源中,10个污染源对环境容量存在全局性影响;渔排养殖是影响潟湖无机氮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渔排养殖、城镇污水和径流注入污染源对活性磷酸盐环境容量的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海洋环境容量及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制定海洋管理制度、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从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水交换数值模拟,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并对海洋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的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从而为污染海域的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指导思想,利用ARCGIS 8.1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实施以陆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近岸海域水污染控制规划.针对胶州湾东北部污染较为严重的现状,通过污染源现状调查,确定了该海域的污染状况.在划分排污单元的基础上,预测了2015年的污染源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根据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从合理利用海...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学庆  孙英兰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4):347-350,359
在胶州湾水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计算了各个点源的响应系数,分担率及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胶州湾内COD各入海污染源均有余量,不需要削减.胶州湾东北部N、P污染较严重,污染物入海总量已经超过海域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将为胶州湾污水排海、海域水质管理、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CALPUFF大气扩散模式与MM5气象模拟技术,深入开发、解析污染源普查数据,通过对主要污染物源解析和环境质量实测数据拟合,分析区域污染源排放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各类污染源总量控制多种方案,最终提出与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总量分配方案和相关控制对策,并为包头市中心城区环境质量达标制定控制方案,为科学利用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适应区域环境污染控制和综合防治中,首先要确定的是污染物控制目标及环境容量。环境容量的确定多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来求取污染源的环境约束量。在个旧市鸡街区域环境综合防治研究中,对大气污染物的容量控制除用总量控制方法来求取大气污染源的环境约束量外,还用制定SO_2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简称“P”值法)计算了SO_2最大允许排放量。本文介绍了“P”值  相似文献   

8.
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岐江河中山城区段污染源排污现状的分析评价、水体纳污能力的计算和排污口污染物控制总量的研究,明确了岐江河城区段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并提出了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和污染物排放削减建议.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不仅为岐江河城区段水环境管理从定性向定量转变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其它河流开展总量控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配指数的渤海TN总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控制渤海富营养化、减少TN排放量为目的,对渤海TN总量分配进行了研究. 综合考虑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采用环境容量、水资源量、人口、耕地面积、GDP和现状排放量6个因子建立了渤海污染物总量分配指数,构建了基于线性响应场的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 考虑到权重系数的影响,分别按全指标、强调水资源利用和强调非点源3类,构建了7种权重系数方案(F11、F12、F13、F14、F21、F31、F32). 结果表明,渤海2010年TN入海量(16.4×104 t/a)是其环境容量(4.7×104 t/a)的3.5倍,同时受污染源位置和分配公平性的影响,接近或超过一半以上的环境容量实际上并不能被充分利用. 采用总体削减率和削减率≥95%的污染源所占比例2个指标,对7种权重方案下的总量分配结果进行了比较. 方案中凡是过分强调单项因子(如环境容量、水资源量、耕地面积等)的TN分配结果均具有明显的不足,只有F13方案兼顾了公平和效率. 综合考虑TN总体削减率和削减率≥95%的污染源所占比例2个指标,建议方案F13为推荐方案,其TN总体削减率为85%,其中前10位的污染源削减量之和可占总削减量的79%.   相似文献   

10.
大鹏湾环境容量研究Ⅱ:环境容量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华永  李绪录  韩康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2039-2045
采用基于响应场的线性规划方法,考虑非点源与湾外污染物输入形成的本底值,结合深圳沿岸排污口的分布计算了大鹏湾的环境容量,并给出了总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大鹏湾物理自净能力差,但水体容量大,具有较大的稀释容量,加上污染物的生化降解,大鹏湾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BOD5、总氮、总磷的最大允许排放总量分别为79.0,11.418,0.86t/d,BOD5、总氮、总磷的剩余环境容量分别为61.34,9.318,0.43t/d.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近岸海域环境容量与纳污总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岛"十二五"期间近岸海域纳污总量、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容量比较分析,得出各主要排污区环境容量的剩余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全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入海量仅占环境容量的2.6%,氨氮占环境容量的26.6%,虽然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基本未受污染物入海量影响,仍有较大的纳污空间,可利用的环境容量非常充裕。为避免出现排污达标但环境质量下降的状况,提出建立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由浓度控制到总量和浓度控制并存。  相似文献   

12.
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和特征,剖析了大气污染的成因;重点介绍了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多尺度的空气质量模拟技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大气环境容量优化技术,基于环境容量和排放绩效的总量分配技术,多种总量监控方法,科学有效的总量控制管理机制和规则等的关键技术、技术突破、主要研究与理论创新及成果的应用与示范;紧密结合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的需要,提出了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政策和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容量使用权:为节能减排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节能减排,成为评价经济发展、考验环境自净能力的约束性指标和必然的政策选择。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表明,可转让的环境容量使用权有利于外部性内部化。节能减排立法的重点是权利安排,本文借鉴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并结合国内外环境容量使用权的交易机制以及节能减排的国际行动等实践经验,提出水、土、气等基本要素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设想,旨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政策选择,为今后的法律行动提供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达  蒋家文  陈波洋  钱枫 《环境科学》1999,20(5):97-101
为了寻求社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方法和可行途径,在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以城市多源大气扩散模式(ISCST)为建模工具,采用以“总量控制线性方程组”作为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方法,对控制北京市西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环境目标的几种方案作了分析,如燃烧优质煤和天然气等。同时,给出了总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图和功能图。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境容量的分配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晓枫  卢力 《环境工程》2000,18(1):50-53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的是更加有效地保护区域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在总量控制中将环境容量分配工作更加具体化和提出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法值得研究。本文从局部污染控制与削减入手,提出了环境容量分配和对点源排污量的计算方法,为最终实现从局部控制到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Eutrophication status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Taihu Lak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water quality and eutrophication status of Taihu Lake in recent years are presented and the pollution trends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because of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s, pollution discharge per GDP is high within the Taihu basin, and the pollution discharge from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exceed the basin’s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specially, excessive pollutant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re being discharged. Moreover, eutrophication may also result from internal pollution sources such as the release of nutrient elements from sediment. All these factors have resulted in the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of Taihu Lake. To solve this environmental problem, possible control strategie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control of internal pollution sources and inflow-river pollu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degraded lakeside zone ecosystem, clean water diversion, dredging, and manual algae removal.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环境控制单元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资料不全且无法进行试验的地区,为了估算污染物进入目标水体的负荷,需要充分利用易获得的数据.使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同时考虑距离对污染物入河过程的影响,来估算水环境控制单元内的污染物入河量.大辽河水环境控制单元营口段是以城区污染为主的城市水环境控制单元,以大辽河水环境控制单元营口段为例估算控制单元内污染物入河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根据距离考虑入河系数的情况下能够较准确的估算出污染物入河量,可以为后期进行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城市规划管理者提供制定减排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了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总结了2017年以来特别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直排海污染源治理成效,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与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相比一直处于低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2018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开始,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污水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和浓度比明显下降,直排海污染源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山东省、辽宁省属于直排海污染源排放量和排放强度高的省份;时间分布上,2018-2020年第四季度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结合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排放特征,建议应健全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管控体系,分类推进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精准整治,提升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能力,为深入开展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总量控制区域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区域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平权函数"和"平权排污量"保证初始排污权分配的现实性和公平性;通过引入"有效环境容量"保证初始排污权分配与环境质量目标相一致作为简化实例,本方法应用于某区域SO2排污权的初始分配,该区域包括3个子控制区、12种行业类型.分配结果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