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改善作用,为建立我国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技能训练模式奠定基础。方法:共入组49例6~16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其中训练组30例,对照组19例,两组年龄、性别、智商相匹配。对训练组患儿进行为期14周的社交技能训练,每周训练1次,每次90 min,家长接受同期团体训练以了解患儿训练的内容。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14周结束时,分别对训练组和对照组患儿用异常行为量表评估患儿孤独症症状的变化程度。结果:训练组训练14周后,异常行为量表总分[(53.1±27.6)vs.(37.0±23.4)]和社会退缩[(14.6±8.7)vs.(10.0±6.6)]、不恰当言语[(3.8±2.7)vs.(2.8±2.7)]、情绪不稳[(12.3±8.9)vs.(7.5±6.3)]、刻板行为[(4.9±3.7)vs.(3.8±3.0)]、多动[(17.4±9.4)vs.(12.8±8.2)]等5个因子分均较训练前下降(Ps0.05)。训练前两组间异常行为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训练14周后训练组异常行为量表总分[(16.1±14.3)vs.(1.1±15.5)]和社会退缩[(4.6±6.2)vs.(-0.9±5.1)]、情绪不稳[(4.8±5.3)vs.(-0.7±4.3)]、多动[(4.6±5.5)vs.(0.8±6.0)]等3个因子的基线-终点减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s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并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不稳和多动症状。对不恰当语言和刻板行为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我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试验设计,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成人ADHD患者58例(18~39岁),进行每周1次、为期12周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培训方案翻译自Safren的ADHD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并根据文化差异做适当修改。使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自评问卷(BRIEF-A)、自尊量表(SES)分别于基线和第12次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用ADHD评定量表于每次治疗结束后对ADHD的核心症状进行评估。结果:12周的治疗过程中ADHD-RS总分逐步减低,在第3周治疗结束后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9)vs.(24.8±0.9),P0.05],到第12周治疗结束后[(15.0±0.8)vs.(24.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12周治疗结束后,BRIEF-A总分[(133.0±22.7)vs.(155.5±25.4)],行为管理指数[(53.8±9.8)vs.(59.0±11.9)],元认知指数得分[(73.6±15.0)vs.(85.0±16.0)]均低于基线(均P0.01),SES总分高于基线[(29.7±6.4)vs.(27.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能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发育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儿童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关系的调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70例新乡医学院二附院儿童少年精神科住院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用躯体异常量表(Waldrop Scale,WS)进行微小躯体异常(minor physical anomalies,MPAs)评定,用CT测量脑室(脑室值用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评定认知功能。选取对照组Ⅰ(n=42)与对照组Ⅱ(n=170),比较对照组Ⅰ和研究组之间的脑室值,对照组Ⅱ和研究组之间的MPAs,并进行认知功能与WS、脑室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①研究组哈氏值[(5.28±0.37)vs.(4.94±0.34)]、三脑室宽度[(3.83±1.14)cm vs.(3.16±0.41)cm]及WS总分[(3.77±1.29)vs.(1.70±1.4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室指数[(1.55±0.18)vs.(1.65±0.22)]及前角指数[(3.52±0.30)vs.(3.77±0.34)]低于对照组(均P0.01)。②哈氏值与领悟、木块呈负相关(r=-0.26,-0.28;P0.05),侧脑室体部指数和侧脑室宽度指数与图形排列呈正相关(r=0.33,0.32;P0.01)。③WS总分与填图、操作总分及全量表分呈负相关(r=-0.29,-0.24,-0.25;均P0.05)。④MPAs明显组(WS总分≥4)的算术[(8.29±2.72)vs.(9.63±2.31)]、木块[(5.21±2.53)vs.(7.25±2.70)]、操作总分[(31.53±7.35)vs.(35.34±8.04)]及全量表分[(74.29±10.23)vs.(79.94±12.76)]均低于MPAs不明显组(WS总分≤3)(均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损与脑室扩大和微小躯体异常有关,提示该病的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76例成瘾青少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人).对研究组成瘾者,给予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met Addiction Scale,CIA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I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CIAS得分低于对照组[(39.5±8.1)vs.(46.4±6.0),P<0.01],治疗后研究组SCL-90量表的抑郁、焦虑、强迫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1.58±0.37)vs.(2.82±0.58),(1.45±0.62)vs.(3.05±0.73),(1.87±0.41)vs.(3.08±0.79);均P<0.01];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低于治疗前[(0.31±0.13)vs.(0.40±0.24),(0.37±0.12)vs.(0.47±0.21),(0.42±0.15)vs.(0.55±0.23);均P<0.01)].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eatment-refractory schizophrenia,TRS)的疗效及其对记忆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云南省精神病医院24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并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条件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3名。研究组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合并氯氮平治疗,最大剂量为350mg/d;对照组仅单一使用氯氮平治疗,最大剂量为450mg/d,治疗期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8周末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和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天后、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后2周用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定两组患者的记忆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22.34±5.79)vs.(33.97±6.73);P0.001]。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37.40%)vs.(23.77%);P=0.030]。研究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3.12±1.83)vs.(3.68±2.14);P=0.028]。无抽搐电痉挛治疗1天后,研究组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低于对照组[(76.49±14.16)vs.(82.12±16.53);P=0.004];研究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1周后MQ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13±14.65)vs.(85.36±16.74);P=0.107]。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合并氯氮平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少,对患者记忆力影响短暂,随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研究组,38例)和奥氮平治疗组(对照组,37例),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2周末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1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6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3,P0.0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4周末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基线下降(t=2.418,P0.05);组间比较,8周末和12周末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595,2.796;P0.05)。4周末,两组SANS总分较基线下降(t=8.574,4.438;P0.01),研究组情感平淡因子分明显下降(t=5.415,P0.01);8周末,研究组SANS总分、情感平淡分、注意障碍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120,3.429,2.165;P0.05);12周末,研究组意志缺乏和兴趣缺乏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402,4.014;P0.01)。8周末和12周末研究组CGI-SI评分低于对照组(t=2.729,3.284;P0.01)。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比单用奥氮平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检验系统家庭治疗对青少年家庭内暴力行为的疗效及对其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选取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以家庭内暴力行为为主要问题的青少年79例,其中男41例,女38例;年龄10~18岁,平均(16±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2.7)年,平均家庭年收入为(2.5±1.3)万元。采用系统家庭治疗5次,每两周1次,每次1.5 h。在治疗前后施测外显攻击量表(MOA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分析系统家庭治疗的MOAS减分率及和家庭功能、婚姻质量、家庭环境的关系。结果:治疗后,青少年的MOAS总分及体力攻击、财产攻击、言语攻击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如,MOAS总分(5.7±1.4)vs.(8.9±1.5),均P<0.05];青少年的FAD总分及情感介入、角色、问题解决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如,FAD总分(1.8±0.4)vs.(2.7±0.5)],而ENRICH总分及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角色平等性与亲友的关系因子分均高于治疗前[如,ENRICH总分(387.5±35.4)vs.(331.3±33.5),均P<0.05];青少年的FES矛盾性分量表分低于治疗前[(2.2±0.8)vs.(6.5±2.2)],而情感表达分量表分高于治疗前[(6.5±2.3)vs.(3.6±1.2),均P<0.05]。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家庭环境、减少青少年家庭内的暴力行为有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71名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病例组),及71名按照性别、年龄(±5岁)、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对照组),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CFMPS)、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s Questionnaire,DSQ)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的CFMPS总分[(88.5±16.2)vs.(63.0±10.7)]和担心错误[(16.4±6.4)vs.(11.6±4.0)]、行动的疑虑[(14.6±3.6)vs.(8.8±2.7)]、条理性[(23.4±5.3)vs.(17.2±4.1)]、个人标准[(19.6±5.1)vs.(14.8±3.7)]、父母期望[(14.5±5.0)vs.(10.7±3.5)]维度分,及DSQ的不成熟防御机制[(4.8±0.6)vs.(3.7±0.6)]、中间型防御机制[(4.9±0.5)vs.(4.2±0.6)]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而DSQ的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3.8±0.6)vs.(5.7±0.8),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正相关(r=0.58,0.44,P0.01),与成熟防御机制负相关(r=-0.5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动的疑虑是强迫性障碍的危险因素(OR=1.46;95%CI=1.09~1.94)。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可能比正常人更追求完美,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Morita therapy-based group counseling,MTGC)对大学生面试焦虑障碍(interview anxiety disorder,IAD)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山东省2所重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中,筛选出IAD学生4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0)。同时,由实验组选择非面试焦虑学生组成榜样组(n=21)。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自编量化和质性报告、专家评估于治疗前后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施测。结果:(1)团体辅导前,实验组SAD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榜样组[如总分(104.8±10.1)vs.(67.0±7.7),P0.001]。后测与追踪测试中,实验组SAD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团体辅导前[如总分(104.8±10.1)vs.(71.6±4.8)、(72.1±6.9),P0.001],也均低于对照组[如后测总分(71.6±4.8)vs.(102.7±8.3),追踪测试总分(72.1±6.9)vs.(105.8±9.5);均P0.001]。(2)实验组显效率为76.2%,总有效率90.5%。结论: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能改善大学生的面试焦虑,促进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剧技术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团体心理剧技术干预,治疗3个月。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Performance Scale,PSP),自知力评定量表(Scale of Assess Unawareness of Mental Disorder,SAUMD)进行评估。结果:经过12周的团体心理剧干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因素对SDS和PSP总分均存在主效应(F=10.56,4.77;P0.001),对SAS总分无明显主效应;在SAUMD各因子中,治疗因素对目前症状认知和过去症状认知两个因子存在主效应(F=7.54,4.56;P0.05),对归因两因子无明显主效应。结论:团体心理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个人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目前症状及过去症状的认知程度,促进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