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进展,极大提高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生存率。有研究[1]报道,生后第1天的低蛋白血症是严重不良结局的独立因素,与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探讨生后第1天血清蛋白水平对评估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姜红  肖丽  范玲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95-1797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贴敷治疗及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静脉炎效果.[方法]选择277例留置PICC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将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141例做为A组,将改进护理措施的136例做为B组;A组留置PICC后出现静脉炎时采用水胶体敷料贴敷穿刺侧治疗.B组留置PICC后立即采用水胶体敷料贴敷穿刺侧预防静脉炎.比较两组不同穿刺部位的静脉炎发生率、水胶体敷料贴敷治疗及预防效果.[结果]头静脉和肘部下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静脉炎发生率高于肘部贵要静脉;B组静脉炎总发生率8.1%,A组为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均有显效.[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头静脉和肘部下行静脉留置PICC易发生静脉炎,水胶体敷料贴敷治疗及预防静脉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5%上升为8.1%[1]。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2],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易发生呕吐、腹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率高。持续胃肠减压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的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减压效果直接影响其病情进展、住院时间、甚至预后。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表发育不成熟,前额发际模糊不清,采用前额发际到剑突的体表测量不能准确  相似文献   

4.
冯青 《全科护理》2011,9(33):3110-3111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g的早产儿[1]。由于其全身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抵抗力低下,生存能力差,极易出现合并症和并发症,病死率高。我院NICU于2011年2月23日收治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2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同时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组和无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导致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因素,并进行多元回归性分析。结果 250例患儿中,77例患儿出生时有宫内发育迟缓,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为175例。217例患儿体质量恢复出生水平时间为(8.98±2.08)d,每日体质量增长(58.87±28.97)g。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出生胎龄、住院时间、出生体质量、呼吸机通气、禁食总时间、开始喂养时间、热卡摄入达标时间均是影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较高,导致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较多,与性别、出生胎龄、住院时常、出生体质量等均有关系,需要临床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加以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周,观察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天数。[结果]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4例(21.1%),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11例(55.0%),观察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07d±1.67d)明显短于对照组(9.74d±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促进低体重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实验组73例。实验组在出生后24h内即开始微量喂养,对照组在出生后72h后开始微量喂养,并根据喂养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比较3周内两组NEC的发生率。采用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发生NEC的概率为6.8%,对照组发生NEC的概率为7.9%,治疗组的NEC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24h内开始微量喂养及生后72h后开始微量喂养,其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金芝  嵇亚平  王艳 《全科护理》2016,(26):2752-275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和存活质量.[方法]对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通过产时管理、温湿度管理、维持有效呼吸、合理喂养、预防感染、早期护理干预等措施,观察患儿存活率和存活质量.[结果]放弃治疗9例,存活21例,存活率70%.[结论]通过精心的治疗及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总结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 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主要原因是导管异位,其次小儿生长发育致留置PICC发生导管移位,同时由于导管末端未送入上腔静脉,长期输注高渗透压液体,导管末端静脉压力逐渐增高,局部静脉通透性增高,致药液外渗。其护理要点包括: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 PICC后,准确导管定位,待胸片确定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后方可使用;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定期复查胸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发现异常时及时调整和处理。本组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PICC后发生胸腔积液,其中3例经治愈出院,1例胸腔积液吸收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0.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不足15 0 0g者 ,极易发生呼吸暂停 ,其发生率占 4 9% [1] 。呼吸暂停是一种严重表现 ,如不及时处理 ,长时间缺氧 ,可引起脑损伤。为了减少并发症 ,提高成活率及生命质量 ,我们自 1998年5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收治的 10 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严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合并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36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按照孕妇是否有妊娠高血压分为妊高征组和非妊高征组。比较2组患儿一般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合并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91例,其中妊高征组84例,无妊高征组207例。2组患儿胎龄、剖宫产、母亲年龄、5 min Apgar评分、小于胎龄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败血症、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旁白质软化(PVL)、出生体质量、能否遵医嘱出院回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母亲妊娠高血压与其婴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败血症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是否发生败血症分为败血症组(25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DW、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败血症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败血症组的RDW、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CRP、PCT诊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败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21、0.686。RDW最佳截断值为17.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00%、7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DW、CRP、PCT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败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患败血症时RDW明显升高,且RDW有助于提高对败血症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出院准备度得分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65例(81%)认为已做好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院准备,出院准备度总分为42~120(97.00±14.00)分;适应能力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7.78±1.79)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您知道多少有关孩子出院回家后在家需要您照顾的事项"(6.10±2.0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年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胎龄及住院时间不同,母亲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35岁、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胎龄为32~33+6周、住院时间≤15 d的母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变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供给方法,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减少静脉营养的并发症.[方法]选择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营养供给采取部分肠道喂养,剩余由静脉补足的方法,与以往单纯采用全静脉营养提供营养的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对照.[结果]观察组静脉营养时间与对照组静脉营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所需营养,部分经肠道喂养供给,剩余部分由静脉补足的方法,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足够的营养,使其很快适应宫外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的经验,归纳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特点及并发症的防护。[结果]5例患儿有4例导管尖端送至上腔静脉,1例送至右锁骨下静脉。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及导管堵塞1例,经处理后好转继续使用至出院;导管尾部发生断裂1例,因无法修复而拔管。[结论]重视穿刺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血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耐心细致的导管维护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清  倪志红  盛晓郁  吴金花 《全科护理》2020,18(8):997-1000
[目的]深入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母亲母乳喂养的认知与体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对18名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进行深度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反复分析和归纳,最终凝练出4个主题:对母乳喂养认知缺乏;母乳喂养困难;母乳喂养意愿;母乳喂养支持需求。[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母亲母乳喂养认知与体验反映了该类人群母乳喂养认知相对缺乏,自行哺乳时担负巨大压力。医护人员应注重强化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重视其情感需求,以帮助顺利实施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随访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时符合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新生儿门诊随访,观察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建立随访档案,按照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模式进行出院后管理。收集两组患儿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身长、体重、头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GH)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身长和体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血清中IGF-1和GH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模式对其进行随访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系统发育,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不同用氧方式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生的影响,以便更安全地选择用氧方式,减少ROP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用氧护理信息,收集2005年1月-2008年7月全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病历资料,重点记录用氧方式包括给氧途径、时间、浓度,比较不同用氧方式患儿ROP的发生率,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描述和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应用头罩吸氧方式者与未应用者相比,ROP发生率更高(P=0.012);应用机械通气者较未应用者ROP发生率更高(P=0.011).结论 头罩吸氧较其他吸氧方式ROP发生可能性更高,建议在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不选用头罩吸氧方式;机械通气是发生ROP的高危因素,选择应用时应慎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用氧安全浓度是否应该低于一般早产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人360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其中有49例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0周的早产儿发生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是胎龄≥30周的2.39倍;正中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颞浅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分别是腋静脉置管的12.32倍和9.85倍。结论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推荐考虑腋静脉和贵要静脉作为PICC置管的穿刺静脉;在导管维护过程中应保证及时有效的指标监测,以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质量1000~1499 g 的早产儿[1]。极低出生体重儿因体质量极低,全身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极其低下,特别是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2],加上在住院期间必须接受多种治疗和护理,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本院2013年以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