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通华  蒋琪  梁涛 《实用医技杂志》2013,(11):1196-1197
<正>生活饮用水中硫酸盐的测定是水质分析的常规项目之一,主要采用硫酸钡比浊法、离子色谱法、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热法)、铬酸钡分光光度法(冷法)及硫酸钡重量法测定[1]。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热法)测定硫酸盐以其测量范围宽、干扰因素少、准确性好、精密度高的优点而被基层单位广泛采用[2-5]。热法采用铬酸钡与硫酸盐反应,经加热、加酸除去水中碳  相似文献   

2.
测定水中硫酸盐有重量法、硫酸钡比浊法,铬酸钡比色法是国际法[1,2],但操作繁琐,干扰因素多。离子色谱法是目前测定硫酸盐较好的方法,由于设备昂贵,很难广泛应用,本文参考文献[3]提出EDTA法,改用离于交换树脂技术,消除离子干扰。以此法测定水中硫酸盐简便、快速、准确,适合基层推广。与铅酸钡比色法比较,结果满意。实验部分1原理: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剩一定量的BaCl2溶液,使水样中的生成BaSO4沉淀,过量的Ba2+“在PH=10的介质中以EBT的镁盐作指示剂,用EDTA滴定。从其滴定值中减去用水进行同样操作所得的空白实验的…  相似文献   

3.
巫卓英  熊杏茹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63+65-63,65
目的改进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硫酸盐。方法在酸性溶液中,加入铬酸钡粉末与硫酸盐生成硫酸钡沉淀及铬酸根离子,将溶液中和后,多余的铬酸钡及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可过滤除去,滤液中则含有为硫酸根所取代的铬酸根离子,比色定量。结果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5%,回收率为96.O~102.3%,与原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效率高,可以用于生活饮用水中硫酸盐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煅玄精石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煅玄精石的质量标准,主要研究乙二胺四醋酸(EDTA)配位滴定法用于煅玄精石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用EDTA测定煅玄精石中含硫酸钙(CaSO4)的含量。结果:本法对煅玄精石的含量测定,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7.60%,RSD=1.91%(n=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种食品的食物中毒钡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对比分析国标法与改进法对各种食品的食物中毒钡含量检测的差异。结果改进后的硫酸钡法所得的实验结果与GB/T 5009.42-2003国家标准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检出限为0.02 mg/ml,回收率在90%~95%之间。结论改进后硫酸钡法测定食品的食物中毒钡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和抗干扰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超声-酸性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生活饮用水的硫酸盐测定方法进行简化。方法改用酸性铬酸钡代替铬酸钡,用超声代替加热煮沸,对国标法进行改进,进行精密度及准确度试验,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方法的测定范围为5-250mg/L,回收率为99.0%-102.7%,CV%为0.94%-5.2%,与国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酸性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硫酸盐含量,准确、快速、便捷、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铬酸钡比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硫酸盐的影响因素,简化操作程序。方法根据铬酸钾与氯化钡生成的铬酸钡在碱性及中性条件下形成的悬浮液不稳定这一特性,将铬酸钡悬浮液改成固体铬酸钡溶于酸的溶液,从而使铬酸钡溶液保持均匀一致性。简化一次加热,与原法进行对比。结果线性范围0—300mg/L,相对偏差小于1.2%,相关系数0.999,平均回收率99.3%.结论减少了吸光度波动不稳定性,空白管吸光度相对比较稳定,线性关系也较好。简化了操作程序,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吕丽卿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53-4855
测量不确定度是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的要求,是判定测量结果可靠程度的依据。笔者对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酸盐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采用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热法)。不确定度来源主要为制备标准工作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其次为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含量,试液体积,测定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提高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质量,有利于无名沟和微小病变的显示,肠腔必须处于低张状态。我院自1988年起用低张药物654—2与硫酸钡搅和混悬灌注法(灌肠法)进行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100例,并与肌肉注射654—2法(肌注法)100例及静脉注射654—2法(静注法)100例比较,结果证明灌肠法略优于肌注法和静注法。现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为了便于观察,本组受检者均系自然就诊需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患者。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10.
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许多金属离子都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因此在许多元素的快速测定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为了配合生产需要对以下几种金属盐类的测定进行了一些探讨,所得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密度皆很高,而且操作简单迅速,有实用的价值。一、铋的测定据文献记载铋盐的络合物滴定法有电流滴定法,用Mg(NO_3)_2或Th(NO_3)_2测定过量EDTA的间接滴定法,用KI硫脲,儿茶酚紫或用焦性没食子酸红作指示剂的  相似文献   

11.
李彬强  姚海东  黄智棠  邱凯涛 《吉林医学》2010,31(15):2147-2148
目的:研究利用钡剂代替标记物行结肠运输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利用钡剂及标记物对正常人及便秘患者行结肠运输试验,测量出各组结肠运输试验的结肠通过时间。结果:正常组全部志愿者72h排出80%以上的钡剂或标记物,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组72h均未排出80%的钡剂或标记物。钡剂结肠运输试验与标记物结肠运输试验的结肠通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钡剂可代替标记物行结肠运输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术后胃钡餐检查法及在胃术后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连续钡餐检查的术后胃152例。结果:17例发现异常。除1例病变定位错误外,定性全部与病理相符。结论:钡餐检查是术后胃既有效又简便、经济的影像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善义  许德辉  王杰  李大刚  韩标 《安徽医学》2012,33(11):1529-1532
目的探讨膈疝的胸部X线征象及钡餐造影应用价值,对胸部X线检查出现误诊漏诊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2例患者经钡餐造影和部分手术证实为膈疝的胸部X线征象及钡餐造影表现。结果膈疝具有下列征象:①膈面异常:膈面轮廓不清,假膈面升高;②胸腔纵隔心影重叠区异常阴影:膈上囊状影或团块影(可含气、液平面),且与膈肌不易分开;胸腔宽大气液面;胸部侧位见心后食管走形区大小不一的囊状影或肿块影;下肺野心膈角区囊状影;胸骨后前肋膈角区团块影;单侧肺野蜂窝状透亮影;③胸腔阴影形态的可变性:不同时间、不同体位阴影的形态、密度及内容物可发生变化;④临近脏器异常:纵隔向健侧移位,腹腔脏器上移位;⑤钡餐造影发现钡剂进入胸腔阴影内。结论单纯胸部X线征象可以高度提示膈疝的诊断,钡餐造影对明确膈疝的诊断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食管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并均经病理证实。结果:X线钡餐造影在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粘膜破坏程度、功能性改变中具有优势。CT检查在判断管壁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方面有优势,对指导临床分期及手术、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结论: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50例插管法小肠钡灌肠造影检查。讨论了小肠导管插管中的难点及处理方法。正确掌握插管技术,可在5~10分钟内将导管插至十二指肠空肠曲远侧。探索了钡剂性能、浓度、温度、配制方法及灌注速度对造影的影响。认为应用颗粒细而均匀型钡剂,浓度20~30%W/V,灌注速度每分钟70~100ml,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造影效果。同时,良好的术前准备,适时应用低张药物对于获得优良的小肠钡灌肠点片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钡诱发大量心律失常,舌下静脉注入剂量分别为1mg/kg、2mg/kg、4mg/kg的氟哌啶醇衍生物F3,并以利多卡因(5mg/kg)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F3对BaCl2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并呈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X线征象特点。方法:对22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平片可见小肠结肠显著积气,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分为4型。结论:腹部平片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钡灌肠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对不典型X线表现的患儿要密切结合临床,并注意24 h复查。  相似文献   

18.
结肠双对比检查在结肠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提高双对比检查的质量。本文介绍结肠双对比检查的方法,主要是肠道清洁准备,硫酸钡混悬液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等。使用肠道清洁准备程序在266例中有241例(占94.7%)达到结肠双对比检查的要求。同时,还讨论了肠道清洁准备的重要性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孙永康 《中外医疗》2009,28(31):188-189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气钡双对比连影的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对39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的胃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分析。结果贲门部软组织肿块(35例),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半球形;贲门区龛影(5例),多数为浅龛影;食道下段浸润(32例),呈索条状粘膜下浸润;胃体小弯侧僵硬(9倒),小弯侧胃壁僵硬,与正常胃壁闯形成小切迹或凹陷,粘膜变平.消失。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取多体位、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捡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