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经常采用复合地基。当处理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的关键是应用合适的扩散模型求出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本文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在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时所采用的扩散模型,详细介绍了各种扩散模型的应用方法,对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时,必须验算地基承载力。如果存在软弱下卧层,还必须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关于地基承载力计算及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的相关规定,推导出一种可直接计算出满足要求的基础底面积的简便计算方法。运用该方法可准确地求出基础底面积而不必反复验算。  相似文献   

3.
张颍梅 《安徽建筑》2007,14(2):69-70
在进行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时。必须验算地基承载力。如果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还必须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中关于地基承载力计算及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的相关规定,文章推导出一种可直接计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底面积的简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验算地基承载力时,如果存在软弱下卧层,须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导出了可以直接满足软弱下卧层承载力要求的基础底面积计算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
有软弱下卧土层时地基承载力的简便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院光 《山西建筑》2005,31(7):56-57
分析探讨了一种有软弱下卧土层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简便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基底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土的承载力,通过一次或两次计算,即可得到一般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的最小底面尺寸,指出该计算方法既避免了重复验算工作.又充分利用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王道标 《中外建筑》2009,(1):159-160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设计实践,介绍了不同基础形式软弱下卧层承载力一般计算方法:对不同地质状况、不同基础形式及有多个软弱下卧层等条件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设计验算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并举例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具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问题。三组室内模型试验表明具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破坏模型基本上属于冲切破坏。据此,提出具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试验结果、实际工程事故的验算以及和其它有关公式的对比,表明该公式在H/B≤3范围内能给出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要结合上部结构形式和布置以及建筑场地的特点来考虑。地基的承载力验算包括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两部分,当遇到高饱和度粉土软弱层时,用水泥土桩进行加固形成复合地基很好地解决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具有软弱下卧层时桩基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州地区嵌岩桩基中经常遇到的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 ,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变形控制的计算方法 ,对类似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之春  蒋永生  隋术前  裴智 《建筑技术》2002,33(12):921-9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89)(以下简称规范)中给出了单独基础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公式。当相邻基础按规范压力扩散角传到软弱下卧层顶的附加压应力不产生重叠时(图1) ,按此进行验算是合适的和正确的。但是 ,实际工程设计时常遇几个相邻基础靠得较近、按规范压力扩散角传到软弱下卧层顶的附加压应力产生重叠的情况(图2) ,第i个基础在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应力值Pi,而规范对此并未作出规定 ,有的设计人员不考虑基础间的应力叠加影响 ,按单独基础验算下卧层承载力 ,认为单独基础满足Pcz+Pz≤fz即可(P…  相似文献   

11.
对目前使用的桩墙式多支撑逐层开挖支承力不变法从受力原理和计算方法上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可视化语言Visual Basic6.0编制了计算程序,最后指出该方法适用于深基坑支护中多层支撑的支挡结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厦工工业园城市型道路结构层组合设计以及对板厚、板块的校核计算的尝试,对工厂设计中城市型道路结构计算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儒东  邓芬 《山西建筑》2007,33(36):120-121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软弱下卧层的验算,选择了合理的基础持力层和设计基础宽度,提出了最优基础形式——独立基础,以达到减少基础施工工期、节省施工成本、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范斌  王勇  郑少奎 《山西建筑》2012,38(3):182-184
以山西云中山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花岗岩隧道,当软弱夹层相对隧道的位置不同时,在工地现场监控量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现场监控量测进行对比,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对软弱夹层在角度、长度和宽度特定、而相对于隧道的位置不同时的几种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具体分析了支护结构的弯矩以及锚杆受到的轴力等变化规律,并把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和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软弱夹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采用这种方法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范围、部位及抽查数量 ,确定了具体的检验方法及其结果判定法 ,提出了局部破损法检验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及事后修补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推导了底部架空的填充墙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分别得到大震和小震下架空层的基底剪力和剪力放大系数β,对影响β值的参数以及β的取值范围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得到相应的计算图表,可较方便地通过小震计算进行架空层抗大震倒塌的计算。算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并通过倒塌率的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深层搅拌桩设计中,布桩间距、负摩阻力等问题不应该被忽略;当复合地基中存在相对软弱夹层时,应对其进行强度验算;当桩端未加固土层以下有软弱下卧层时,应对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相似文献   

18.
梁俊颖 《山西建筑》2014,(21):56-57
在阐述建筑结构转换层设计竖向布置、平面布置、结构计算原则的基础上,分别从框支梁、框支柱、剪力墙、框支楼板、厚板、转换桁架等方面深入研讨了建筑结构转换层具体的设计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转换层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刘怡 《山西建筑》2012,38(17):42-43
介绍了国内外钢结构抗火规范中钢结构防火保护层的确定公式,通过计算典型截面在不同耐火极限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将我国规范的计算结果与国外规范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我国规范推荐的方法与国外规范推荐的方法确定的最小保护层相差很小,计算同时表明构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受截面形状系数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黄慧芳 《山西建筑》2012,38(6):106-107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屋面找坡层的计算思路和具体计算方法,并论述了屋面找坡层标高计算中的关键措施和注意事项,以期指导实践,提高了屋面施工质量和计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