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独二孩"政策启动后,政界和学界对于"单独二孩"政策是否会导致新出生人口出现堆积问题,并对人口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担忧。利用泉州市"单独夫妇"二孩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目前泉州市"单独夫妇"二孩生育意愿比较低。该数据和福建省"单独夫妇"二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的领证以及生育行为的现实情况相近似。鉴于目前"单独夫妇"二孩生育意愿的现实情况,并结合我国人口现实情况及其发展的可能趋势,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走向可以实行"三步走"战略,从而实现人口再生产的自然平衡和人口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22):51-51
针对媒体报道“中国可能在两年左右时间后向所有夫妇放开二胎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回应称,目前暂无全面放开生育二胎的时间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但是,对于全面放开二胎,国家层面仍然持谨慎态度。今年7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曾表示,如果现在普遍实施二孩政策,就会使中国的生育水平有一个很大的反弹,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使国家制定的人口发展目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被通俗称为“单独二胎”(人口学界一般将其称为“单独二孩”)的政策一经公布.立即在社会各层面引起强烈震动。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1)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而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整体性的配套。二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国人口发展的长期趋势。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育龄人群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在调整生育政策的同时推进相关政策和机制的改革以及公共服务的改善,特别需要关注政策调整对女性就业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可能促进中国家庭模式的转变,亟需完善家庭政策和重构家庭伦理,以提高家庭承担各种功能责任的能力。二孩政策的实施会涉及地区、城乡、男女乃至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平等和利益调整,应通过整体性治理的有效途径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学需要一种“性别的想象力”,尤其要分析一种治理或政策对女性、儿童及家庭的影响。“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在部分释放家庭生育需求的同时也在加剧育龄女性的照料压力以及职业发展困境。有效化解育龄女性生育与职业发展的冲突是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时代下人口结构优化战略面临的一项重要公共管理议题。基于浙江省的调研数据,笔者从雇主和育龄女性两个层面考察和分析“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对育龄女性职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隐性歧视强化、收入下降、职业中断、职业发展机会受阻等。基于整体性治理思路,从政府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的建立、生育成本多元主体共担机制的重构、托育服务体系以及家庭政策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单独二孩"政策正式落地,但政策并未带来生育意愿的"井喷",也没有带来预测中的"婴儿潮"。至2014年底,政策实施一周年之际,全国符合单独二孩再生育条件的1100多万对夫妇中,只有近100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尽管卫计委称符合预期,但此结果与之前预测的每年诞生200万单独二孩存在较大差距。"二孩"全面放开是否已到时机?此类争议较大的公共政策决策又该如何制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的现状与危害不容忽视.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主要是由落后的生育文化、传统的父权制度、现行公共政策的性别盲点以及社会保障的缺失等因素造成的.应从构建新的生育文化、协调社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和提高女性地位等方面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决定放开“单独二胎”,人口政策进入新的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9.
"单独"家庭可生二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王培安(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具体实施时间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但各地启动实施的间隔时间不宜太长。符合规定的"单独"夫妻需要等待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修订相关条例后再提交"二胎"申请。同时,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不在"单独"之列。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要继续给予奖励扶助;对违法生育的,要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政策的动态调整,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变化。人口政策从"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到"全面二孩"的转变,表明了我国人口发展观已经从视人口为经济增长的拖累,严格控制增长,逐步转向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适当可控的人口增长模式。然而,上述人口政策的转变仅仅是近5年内完成的,"全面二孩"制度短期内能否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文章通过对人口制度转型的演化分析,强调旧制度的功能性锁定、人们的生育偏好降低、认知模式趋于稳定、演化博弈策略均衡,对夫妇生育选择的影响。对"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提出如下建议,重塑生育制度结构;创造与生育制度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加强人们生育认知模式引导;注重制度实施后的动态跟踪,并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11.
生育历来是关乎国计民生之大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这一战略要求对顺应民众需求,推动人口均衡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宏观背景下,文章提出生育政策配套体系的建构设想。首先在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育关涉的重大决策基础上,概括新时代生育政策配套体系建构的理论内涵。其次分析建构生育政策配套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其主要成因。最后,文章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阐述宏观思路,并为建构生育政策配套体系的顶层设计绘制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6,(1)
具有严苛性和性别盲视性的生育政策被视为近二三十来中国持续遭遇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能否有效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系统分析现行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措施以及"普二新政"后的措施和手段面临的挑战。基于未来可能的挑战与困境,提出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强化宣传倡导、消除政策中的性别短视和盲视、从关爱女孩推及关爱女性等措施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  相似文献   

13.
如今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趋势性转变,呈现"新常态",具体表现为年龄结构向"倒金字塔"转变、性别结构向"男性过剩"转变、人口区域分布结构不均衡、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初见端倪等方面。这样的人口结构"新常态"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鉴于此,须完善人口生育、人口投资、人口性别、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老年人口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以此优化"新常态"下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强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一时间,"全面二孩"刷屏朋友圈,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提倡"一个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再到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生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走过了三十余个春秋。时间指针的不断向前划动,也指示着人口问题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微言堂     
正A对"排队怀孕"不能只是谴责:郑州市中牟县部分学校施行有序生育,而且用文件明确规定了各个学科可以怀孕二胎的教师名额。@江武:就学校而言,出台这样的规定,兴许有其苦衷: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女教师争上生育末班车,扎堆生育,教育教学人员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江西出台文件,称有特殊情况的夫妻可申请生育二胎,此政策遭各界质疑。而后,广东又明确表示:广东城镇居民赴港生二胎算超生。这两则新闻将二胎生育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7.
<正>据韩国《中央日报》1月12日报道,韩政府每年投入高达13.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72.2亿元)的生育奖励资金,但生育率仍然没有上升趋势。对于韩生育现状,韩三星经济研究所发出警告:"长此以往,2100年韩人口将只有目前人口数的一半。"专家指出,应把鼓励生育政策的对象集中在职场女性身上,给予她们国家会抚养孩子的信心。同时,企业要积极改变工作政策,让女性尽量避免长时间工作或不规律工作。  相似文献   

18.
要从根本上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必须加强生育文明建设。而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生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建立有利于控制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利益机制,为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提供制度保证,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完善性别平等的法律政策,切实提高妇女地位就成为加强生育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7月22日,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主任谢玲丽表示,上海非常鼓励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生育二胎,比如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按照政策生  相似文献   

20.
王建军 《党风建设》2002,(10):38-38
2001年3月,某市监察局对该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孙某某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计划生育的问题予以立案调查。经调查认定,孙某某已于1996年2月生了一个女孩,但孙某某总想再生一个男孩。2000年2月,孙某某弄虚作假,为自己办理了一个准许生育二胎的准生证。2000年12月,孙某某又生育了一个男孩。对此,某市监察局研究认为,孙某某弄虚作假,为自己办理了准许生育二胎的准生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