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3—9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和未发生VAP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4例发生VAP患者中,共检出病原274株,革兰阴性菌占85.04%,居前3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5d、昏迷、抗生素联合使用。结论防治VAP应根据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调查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重症监护室9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观察临床特点、病原菌感染情况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基础疾病多、机械通气时间长和不用人工鼻湿化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增高;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者81例(88% ),单一感染者仅11例(1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丝酵母菌占前3位.结论:在VAP患者的治疗中,除了应用临床有效的抗生素外,做好重症监护室的环境监护,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气道管理及口腔护理,控制感染和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防治VAP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李妍  姚源  李琦  马雪梅  陈云 《护理研究》2013,(11):3664-3666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为降低VAP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2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9年-2012年我院ICU使用呼吸机分别为177例、220例、220例、154例,VAP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0.3%,13.2%,12.3%,7.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年死亡例数依次为6例、6例、5例、1例.[结论]2009年-2012年我院重症监护室VAP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009年-2012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次为真菌感染、多药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a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室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资料。结果患者基础疾病、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气道护理不当、患者吞咽反射减弱、误吸,以及插管损伤、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和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做好监护室管理,加强患者营养支持,维持有效的半卧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加强口腔护理,做好气道的相关护理工作及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9h后或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肺炎[1],是ICU9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VAP导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ICU9留治时间延长[92],增加医疗成本,并导致重症患者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3]。为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现状及干预措施实施效果,为VAP9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院自2010年始对呼吸机相关肺炎进行目标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吴小红  曾云香 《全科护理》2010,8(5):390-39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7月使用呼吸机的96例ICU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茵技术和消毒隔离、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b>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b>共调查该院59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VAP患者56例,VAP的发生率为9.49%,VAP的千日感染率为5.7例/1 000通气日。经多因素分析得出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长期卧床等因素为影响机械通气患者VAP的独立因素。在手术室内由麻醉师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更有利于患者VAP的防控。结论 <\b>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获得VAP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加强消毒隔离等基础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洗必泰刷牙冲洗法对预防气管插管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0.12%洗必泰30ml+刷牙+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法.比较2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能够彻底清洁口腔,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标本多重耐药菌(MDROs)分离结果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接受机械通气患者997例,发生VAP患者120例,VAP的发病率为12.04%,千日感染率为11.14‰。从120例VAP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20株,含MDROs78株,构成比为65.00%。MDROs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居前3位。经分析发现,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以及GCS评分等因素对患者感染MDRO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医院ICU患者VAP病原菌中有65%为MDROs菌株,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和使用呼吸机是导致患者感染MDRO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行机械通气48h以后而发生的肺部感染。VAP是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因。国外文献报道,在重症监护(ICU)病房,VAP发生率达9%~27%,死亡率高达20%~50%,在抗生素治疗不当的病例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其死亡率可达70%。现将VAP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玉  冯小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07-810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指导NICU医护人员做好临床防治工作,减少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a唐山市人民医院NICU180例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的因素。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胎龄<37周早产儿VAP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37周足月儿。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是外部环境与患者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儿使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原发肺部疾病、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实验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康复时间短(P<0.05)。两组中患VAP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8年9月ICU收治的40例经1:3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MV)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了解VAP的发生情况。结果:4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VAP7例,发生率17.5%;因VAP死亡3例,死亡率7.5%。结论:做好环境的消毒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吸痰方法,加强呼吸道管理等是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改良口腔护理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良口腔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应用改良口腔护理(口腔冲洗+擦洗+冲洗),对照组运用传统口腔护理。结果试验组VAP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住重症监护室(ICU)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能解决传统口腔护理的不足,达到彻底清洁口腔、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银凤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4):356-357,360
摘要 目的 <\b>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率与病原菌分布特点,为加强重症病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b>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综合ICU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其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b>共监测ICU住院患者1 321例,发生医院感染11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8.33%。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中,发生VAP患者63例,发病率为15.44‰。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居前5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b>该医院ICU住院患者呼吸机使用率较高,VAP发病率与国内报道接近,严格控制呼吸机使用率和无菌操作是控制VAP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菌的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0月进行机械通气的210例患者中115例VAP发生情况,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和原发病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插管次数(OR=2.219,P=0.040)、机械通气时间(OR:5.674,P=0.000)和住院时间(OR=2.014,P=0.030)等,其中机械通气时间与VAP的相关度最大。10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2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76株(78.22%),革兰阳性菌44株(19.56%),真菌5株(2.22%),前三类主要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伯雷菌。结论VAP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和原发病等。引发VAP的病原菌主要有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病原菌常为多重耐药菌株,是ICU患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及时合理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为明确本院ICU病房引起VAP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陶化青  李新辉 《全科护理》2016,(16):1666-166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以提出预防对策,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单元(NSICU)行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了解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检测病原菌,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和经皮气管切开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机械通气时间长的病人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气管插管相比气管切开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0例病人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以肺炎克雷白杆菌为主;50例病人中死亡27例,病死率为54.0%,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死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SICU的VAP发生率较高;应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针对病原菌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以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标本多重耐药菌(MDROs)分离结果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接受机械通气患者997例,发生VAP患者120例,VAP的发病率为12.04%,千日感染率为11.14‰。从120例VAP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20株,含MDROs78株,构成比为65.00%。MDROs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居前3位。经分析发现,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以及GCS评分等因素对患者感染MDRO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该医院ICU患者VAP病原菌中有65%为MDROs菌株,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和使用呼吸机是导致患者感染MDRO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肝癌化疗栓塞术52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调查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重症监护室9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观察&#183;临床特点、病原菌感染情况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基础疾病多、机械通气时间长和不用人工鼻湿化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增高;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者81例(88%),单一感染者仅11例(1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丝酵母菌占前3位。结论:在VAP患者的治疗中,除了应用临床有效的抗生素外,做好重症监护室的环境监护,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气道管理及口腔护理.控制感染和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防治VAP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