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焦虑状态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状态评分及焦虑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状态评分及焦虑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护理后焦虑状态评分及焦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可有效缓解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以提高综合护理水平。方法:对9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心理评估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发生率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存在心理焦虑状态,对其实施包括心理护理、现身说法、信息支持、家庭支持等多项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其焦虑状态,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某三甲医院胸心外科风湿性心脏病行手术的患者78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ICU治疗时间、谵妄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焦虑评分、ICU治疗时间、谵妄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可以缓解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患者焦虑情况,减少ICU治疗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接受常规指导后定期复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家庭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独立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抗凝过度出血、失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在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精神状态及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1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分别用SCL-90和SF-36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CL-90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实验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总分、阳性项目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实验组总分、阳性项目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共1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心脏瓣膜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焦虑情绪对患者影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将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SAS与SDS评分情况以及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发生率12.90%、抑郁发生率16.13%,显著低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48.39%、抑郁发生率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强化护理干预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各37例。两组均采取机械瓣膜置换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1%较对照组21.62%低(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4.59%较对照组75.68%高(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术后康复护理干预,为患者制订详细的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心理康复护理、康复锻炼指导、心理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食欲、睡眠、疲乏、自理能力、运动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老年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缓解作用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患者在支架置入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记录患者住院3d和心理干预3个月时焦虑、抑郁评分,并统计3个月内2组患者随访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住院3d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心理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住院3d时评分(P<0.05),且心理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随访3个月,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心理干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缓解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老年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同时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6例住院接受PTCA手术成功的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的综合心理干预,可较好地改善PTCA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卵巢囊肿患者6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卵巢囊肿.2组患者在入院时即给予卵巢囊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包括入院时心理护理、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焦虑和抑郁程度的评定.观察2组患者对术中疼痛强度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无痛、轻微不适及不适发生率为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0%.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减轻术中疼痛,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心理护理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46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及30名健康成年人采用Zung抑郁量表(SDS)进行抑郁心理评分比较,进而制订针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将46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例.分别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后2组SDS评分及抑郁发生率.结果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SDS评分分值及抑郁心理发生率高于健康成年人.给予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分值及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SDS评分分值偏高,抑郁发生率较高,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略高于对照组的87.0%,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应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心理产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ACS合并焦虑心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焦虑心理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SAS评分和焦虑心理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焦虑心理缓解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焦虑心理缓解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ACS患者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轻和消除焦虑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及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对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31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60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了包括认知干预、情绪干预、教育性干预、音乐疗法、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及暗示与催眠法等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只给予一般的心理支持与常规的护理.结果 按照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价并比较,干预前2组评分差异不明显;干预后2组评分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较实验组高.结论 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的系统化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水平,使患者能够以稳定的情绪接受介入诊治手术,降低了不良心理因素带来的负性影响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伴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及生物反馈治疗等.对每例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略高于对照组的87.0%,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应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病人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520例甲亢手术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70例,对照组2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是由专人负责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确诊后和手术前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比较2组焦虑情况,手术中观察记录疼痛情况,2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焦虑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