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SEBS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熔融接枝法在Haake转距流变仪上进行SEBS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通过FT—IR验证了SEBS接枝产物的产生。用酸碱滴定法和FT—IR测定SEBS—g—MAH的接枝率,同时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MAH量、过氧化二异丙苯(DCP)量对SEBS—g—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SEBS接枝MAH的优化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为10min,反应温度为160℃,MAH量为6%,DCP量为0.55%。  相似文献   

2.
通过原位FT-IR跟踪SEBS熔融接枝MAH的反应过程研究SEBS熔融接枝MAH接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原位FT-IR上相应官能团的吸收强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不同的引发剂引发SEBS熔融接枝MAH的接枝机理不一样。对引发剂A,MAH在SEBS分子链上的最易接枝位置是在-EB-段的叔碳原子,其次是仲碳原子;对引发剂B,在温度低于180℃之前,仲碳原子最易发生接枝反应,其次是叔碳原子。当温度高于180℃后,伯碳原子、仲碳原子和叔碳原子的反应速率差不多。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酐接枝HDPE/SEBS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SC方法研究了HDPE、HDPE/SEBS、HDPE/SEBS-g-MAH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莫志深方法和DSC曲线分析说明HDPE中添加非结晶的热塑性弹性体SEBS后,HDPE的结晶焓变小,结晶速率变慢;当HDPE/SEBS聚合物链接上马来酸酐后,由于分子链之间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和分子链的支化更加阻碍了分子链的规则排列和影响链段在结晶扩散迁移规整排列的速度,使得结晶焓降低的幅度最大、结晶速率最小。Kissinger法分析结果得出SEBS的加入使HDPE结晶变得困难,活化能升高,但当HDPE/SEBS链接上MAH后结晶活化能变得最小。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酐接枝SEBS对尼龙6/SEBS共混物聚集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马来酸酐(MAH)接枝的部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SEBS-g—MAH)对尼龙6/SEBS的共混物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EBS—g—MAH上的MAH侧基和尼龙6的端氨基发生了缩合反应,增加了尼龙6和SEBS的界面相互作用.透射电镜(TEM)的结果表明,当SEBS在尼龙6/SEBS共混物中为分散相时,SEBS-g—MAH使得分散相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两相界面变得模糊.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的研究结果表明,SEBS-g—MAH的引入对尼龙6/SEBS共混物的熔融峰、结晶峰和结晶度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SEBS-g—MAH与SEBS相比能更有效地与尼龙6相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尼龙6/SEB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PE)网衣为基材,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SEBS)为原料,通过浸涂法制备得到PE/SEBS-g-MAH/SEBS(PSMS);分析讨论了不同SEBS附着率时PSMS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表面性质、抗蛋白吸附和抗大肠杆菌吸附等性能。结果表明,PSMS表面呈大小不一的泡孔形貌,且随着SEBS附着率的增大,PSMS表面泡孔密度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SEBS附着率为46.1%时,PSMS的拉伸强度和表面自由能分别为6.045 MPa和14.055 mN/m,抗蛋白吸附率达93.21%,同时兼具良好的抗大肠杆菌吸附性能。除此之外,PSMS在海洋挂板实验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6.
界面相互作用对尼龙6/SEBS共混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SEBS-g-MAH对PA6/SEBS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影响,结果表明,PA6/SEBS共混体系的粘度随SEBS增加先降低后升高;PA6/SEBS—g—MAH共温体系的粘度随SEBS-g—MAH含量增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将SEBS和SEBS—g—MAH混合使用时,共温材料的流变行为表现为二者的协同作用结果,其中SEBS—g—MAH对共混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更大.红外分析的结果表明,共混后SEBS—g—MAH与尼龙6发生了反应,生成群离羧酸,并且随SEBS—g—MAH含量的增加,游离羧酸的量也逐渐增加,即共混后增加了体系中分子键长度,流动时分子键间更易发生缠结,使粘度增加,这与高压毛细管流变实验的结果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酸酐(MAH)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通过溶液接枝法制备了聚乳酸(PLA)接枝MAH/BA共聚物(m PLA)。使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单体质量比BA/MAH的增加,单体在PLA上的接枝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m(MAH)/m(BA)=1/1,m(MAH)/m(PLA)=3/100时,制备的m PLA接枝率最高为1.96%;与纯PLA相比,m PLA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比有所下降,且样品的接枝率越大其结晶度越低;随着单体中BA含量的增加,m PLA的熔融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结合Avrami方程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LLDPE/SEBS及不同接枝率的LLDPE/SEBS-g-MAH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Gupta法、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分别对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热塑性弹性体SEBS及其接枝物的加入阻碍了LLDPE分子链的规则排列,影响了链段在结晶扩散迁移规整排列的速度,使得结晶速率变慢,对LLDPE晶体生长起了抑制作用。但在所有结晶速率下,样品的Avrami指数n值均在1.1~1.5之间,说明LLDPE的结晶成核机理和生长方式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PA6/SEBS(SEBS-g-MAH)/CaCl2共混体系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PA6/SEBS(SEBS—g—MAH)/CaCl2共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结构和性能的研究。SEM研究结果表明,加入SEBS后材料的断裂方式由脆性断裂变为韧性断裂,随CaCl2含量的提高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DMTA测试结果为CaCl2和SEBS在共混体系中对尼龙6的玻璃化转变都产生作用.力学测试发现,当CaCl2含量为3%时,SEBS/SEBS-g-MAH的含量为5%~10%,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能达到300%以上,大大高于纯尼龙6以及相同SEBS配比的PA6/SEBS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增强和增韧,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竞争反应,因此可以通过调整二者的含量和加入的顺序实现尼龙6力学性能(增强或增韧)的可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等温多个扫描速率的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线性升温数据,详细研究了部分氢化的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在交联剂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BIPB)存在下的化学交联机理模型。根据Friedman微分法和非线性回归得到了精确的交联反应机理模型,并得到了确切的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BIPB引发的SEBS交联经历了明显的三步反应,BIPB的分解反应是交联反应的控制步骤。根据机理模型的计算发现,为了得到适应不同应用范围的交联SEBS,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联温度,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来得到相应交联程度的SEBS产品。热分析动力学是筛选合适交联剂,选择最优交联反应条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用化学改性方式将环氧大豆油(ESO)与用马来酸酐(MAH)改性过的PLA接枝(MPLA),制备了反应性增容剂ECP并提出其可能的接枝机理.用FT-IR、DSC、SEM等手段表征ECP,研究了制备ECP时4种加料方式和ESO与MAH基团的摩尔比对其接枝率和酸值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MPLA阶段先加入1/3配方比的ESO,...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融法进行马来酸酐(MAH)和丙烯酸丁酯(BA)双单体接枝聚丙烯(PP)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仅添加一单体马来酸酐时,接枝率G在其加入量为4%(质量分数)时达到最大(0.65 mmol/g PP);马来酸酐添加量保持不变,接枝率随第二单体丙烯酸丁酯添加量增加而出现一极值(1.34 mmol/g PP),比一单体接枝聚丙烯的接枝率高出一倍,并高于文献值(0.36 mmol/g PP)。经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均与聚丙烯发生接枝反应,并且以短支链的形式连接在PP的主链上。  相似文献   

13.
原位红外研究SBS接枝前后的热氧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位红外对比研究了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 (SBS)、马来酸酐接枝 SBS(SBS- g-MAH)、聚丁二烯 (PB)和聚苯乙烯 (PS)的热氧化过程。研究表明 ,接枝产物对双键的保护作用使得 SBS-g- MAH的抗热氧化性比纯 SBS明显提高 ,热氧化速率变慢 ;SBS中 PB段的双键和烯丙位同时氧化 ;PB的热氧老化机理和 SBS一样 ,但 PB的起始热氧化温度比 SBS低 ,热氧化速率比 SBS快 ,说明苯乙烯段有抑制氧气向丁二烯段扩散的作用 ;SBS中 PS段未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抗热氧化性能的顺序为 :PS>SBS- g- MAH>SBS>PB  相似文献   

14.
黄雁 《包装工程》2017,38(3):15-18
目的研究MAH的质量分数对LDPE-g-MAH/PA6共混物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MAH质量分数分别为0.03%,0.05%,0.1%,0.2%,0.3%时,其对LDPE-g-MAH接枝率、粘度及形态表征的影响,及其对LDPE-g-MAH/PA6共混物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在MAH质量分数为0.1%时,MAH单体接枝LDPE的接枝程度最高,接枝率为4.9%,且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结论 MAH质量分数为0.1%时,LDPE-g-MAH/PA6共混性能、拉伸强度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制备了马来酸酐(MAH)和1-十六烯/MAH二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了1-十六烯作为第二单体对MAH-g-PP接枝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纯MAH-g-PP体系接枝率只有0.68%,而当1-十六烯与MAH物质的量比为0.7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达1.69%。接枝机理分析认为,1-十六烯作为第二单体与MAH共接枝PP时,可能与MAH发生烯反应,生成的反应物中1-十六烯部分与PP化学结构相近,使得反应物更容易接枝到PP上,从而显著提高了接枝率。  相似文献   

16.
PVC/PA1010/SBS-g-MAH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制备了SBS-g-MAH接枝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以SBS-g-MAH作为PVC/PA1010共混体系的增剂,对不同配比的PVC/PA1010/SBS-g-MAH共混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流变性及差热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BS-g-MAH接枝聚合物对PVC/PA1010共混体系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得到了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较高的PVC/PA1010/SBS-g-MAH共混物。  相似文献   

17.
超韧尼龙11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相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尼龙11和POE的共混物,制备了不同的马来酸酐接枝率的尼龙11/POE-g-MAH和尼龙11/POE/POE-g-MAH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相态。结果表明,引入POE-g-MAH能够提高相容性和共混物的韧性,并且马来酸酐接枝率越高效果越为明显,与此同时,拉伸强度却降低得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