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选择超敏C-反应蛋白(Ultrasensitive reactied protein-C,UCRP)做为对AMI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预测愈后的辅助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3组:组1,溶栓治疗组。组2,死亡组,组3,A组梗塞面积较小,B级梗塞面积较大。测定心梗后不同时间UsCRP、cTnT、CK-MB。结果组组1:(1)心梗后三项标开始升高时间;在梗塞后4小时UsCRP、cTnT开始升高,CK-MB在6小时开始升,高说明梗塞后4小时UsCRP、cTnT已领先于CK-MB而升高。(2)窗口时间:UsCRP在梗塞后第5天达高峰,(峰值为11.4mg/L),第9天未降至正常。cTnT第4天达高峰(峰值为6.0mg/L),第9天降至正常。CK-MB在梗塞后第2天达高峰(峰值为157U/L),第5天降至正常。组:该组患者血清三项标志物在梗塞后开始升高的时间,峰值及下降时间与组1相似。经3天时CK-MB已经开始下降,而UsCRP、cTnT继续升高,因病人死亡,其峰值及下降时间未能继续观察。组3:组A为单一局性心肌梗塞,组B为双重梗和梗塞面积较大者,统计A、B两组在心梗后备2-4天UsCRP的均值,A组为7.6、9.1mg/L,B组为9.1、11mg/L,由此可以看了B组UsCRP升高幅度大于A组。。结论:UsCRP具有敏感度高,开始升高时间早,诊断窗口期时间长的优点,尤其用于指导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在梗塞后恢复上有很大的优势。但UsCRP却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点,即特异性差的问题,而cTnT为心肌细胞所特有,我们认为把UsCRP和cTnT组合起来可为心肌梗塞诊断,治疗,判断愈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锋  董建勇 《医学争鸣》1997,18(3):228-230
观察针刺对家兔缺血性中风模型,血浆,脑组织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在针刺治疗中风“沼痿独取阳明”原则基础上,配以“三阴交”、“内关”,行重,中强度刺激。针刺能使血浆和梗塞区脑组织匀浆中TXB2含量下降,6-Keto-PGF1-含量上升,血浆TXB2/6-Keto-PGF1α有明显改善;梗塞脑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针刺组神经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3.
美国波士顿消息:弗洛伦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小剂量肝素明显减少了6~18个月前出现过心肌梗塞的50~75岁病人的再梗塞和总的死亡率。”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65人和肝素组363人。对照组用该研究中心的普通疗法,而肝素组注射皮下肝素钙。约9个月后,肝素组的再梗塞率比对照组低63%。通过药效和“治疗意向”分析都表明了两组累积再梗塞率的显著差异。根据药效分析和“治疗意向”分析,肝素治疗减少总累积死亡  相似文献   

4.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MP-140,GP5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检测了15例单纯型TIA和11例梗塞型TIA患者血小板GMP-140,GP5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梗塞型TIA组,GMP-140,GP53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型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0005),但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梗塞型TIA组在发生梗塞后,其阳性率较梗塞前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动态监测TIA患者的GMP-140,GP53,有助于预测TIA的发展趋势。对血小板活化率较高的TIA患者,可视为血栓前状态,应积极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5.
血浆FPA,FPBβ—15—42测定对肺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例肺梗FPA、FPBβ-15-42浓度>15ng/ml;即疑有肺梗塞,溶栓治疗后,FPBβ-15-42持续高浓度,即预示病人高死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陈刚  贾勇 《包头医学》2003,27(1):3-4
目的:比较Ender钉和Grosse-Kempf钉(带锁髓内钉-简称G-K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990年1月-1997年7月采用Ender钉治疗胫骨骨折58例。获得随访的58例;2000年1月-2001年9月采用G-K钉治疗胫骨骨折32例。其中获随访23例。对其生物力学特性适应症,肌折愈合时间,手术方法,肢体和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3年5个月,平均23个月。G-K钉生物力学性能优于Ender钉。G-K钉组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不愈合。Ender钉组平均愈合时间23周。5例不愈合,迟延愈合8例。肢体和膝关节功能:G-K钉组术后5周全部恢复正常,Ender钉组恢复时间术后10-20周。3例行膝关节松解术。结论: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G-K钉优于Ender钉。  相似文献   

7.
18只健康SD大鼠,手术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随机分3组,分别静脉给生理盐水,5-HT(5μg/kg)和5-HT(50μg/kg)。术后24h处死,观察血LDH,CK,AST水平及梗塞部分心肌重量,21例典型心绞痛病人,20例急笥心肌梗塞病人,分别测定其血小板5-HT及血浆5-HIS水平。结果显示静脉注射5-HT可使实验性AMI大鼠LDH,CK水平及梗塞心肌重量明显升高,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较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再灌注心电图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7例接受尿激酶(溶栓组)、25例接受极化液(非溶栓组)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心电定量心肌梗塞面积。用药前采用ST段运算法预计梗塞面积,住院72h后用QRS积分法计算实际梗塞面积,二者之差为梗塞缩小面积,并以此计算梗塞心肌存活率,大于-20%者为再灌注。结果显示溶栓组平均心肌梗塞面积缩小6.7%,梗塞区心肌存活率-29.2%,早期溶栓(〈3h)4例(4/5)符合心肌再灌注标准;晚期溶栓(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7例接受尿激酶(溶栓组)、25例接受极化液(非溶栓组)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心电定量心肌梗塞面积。用药前采用ST段运算法预计梗塞面积,住院72h后用QRS积分法计算实际梗塞面积,二者之差为梗塞缩小面积,并以此计算梗塞心肌存活率,大于-20%者为再灌注。结果显示溶栓组平均心肌梗塞面积缩小6.7%,梗塞区心肌存活率-29.2%,早期溶栓(<3h)4例(4/5)符合心肌再灌注标准;晚期溶栓(3~8h)6例(6/12)符合再灌注标准。而非溶栓组无一例符合再灌注标准。故认为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大剂量冲击疗法对发病6小时-16小时脑梗塞病人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该时间段内病人35例为观察组,30例使用该药常规剂量为对照组,分别对组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周末和4周末的病人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情况无差异,治疗开始后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迅速减少,1周末和4周末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总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进展性率中发生率明显减少,梗塞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发病6小时-16小时的脑梗塞病人中东菱克栓酶大剂量冲击疗法效仍显著优于对照组,起效迅速,进展性卒中发生率明显减少,梗塞后出血无明显增加,无其它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5-05~1996-12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低右)与烟酸合用治疗脑梗塞60例经临床观察,既缩短了疗程,又降低了致残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经头颅CT证实原大脑中动脉系统梗塞的急性期住院病人,治疗组病灶最大层面直径平均梗塞面积3.32±1.10cm,男42例,女18例,年龄33~79岁(平均为63.5岁)。对照组最大层面直径平均梗塞面积为3.21±1.38cm,男48例,女12例,年龄35~78岁(平均65.2岁)。均按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顶叶梗塞患感觉障碍的评估作用。方法:对36例顶叶梗塞患治疗前后SEP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顶叶梗塞患病灶对侧和其他脑叶梗塞患的病灶侧SE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20PL、N20AMP及N13-N20IPL均无统计学意义。项叶梗塞患病灶侧SEP在治疗前后的异常率分别为75%和58.3%。其中治疗前无波形缺失或分化不清的18例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20PL和N14-N20IPL延长,波幅降低(P<0.05);治疗后N20PL缩短,波幅稍增高,但均无显性差异,而N13-N20IPL基本无变化。有6例患治疗后SEP由异常转为正常。结论:顶叶梗塞伴有的感觉障碍可由SEP评价,主要表现为N20波幅降低或波形缺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除对186例幕上脑梗塞(包括缺血性梗塞、腔隙性梗塞及出血性梗塞)的CT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外,还着重对另12例幕上梗塞进行了前瞻性连续随访CT观察。作者将某些缺血性梗塞在平扫时存在的皮层等密度表现称为“皮层回避征”,并证明这种表现可见于梗塞灶形成后及其演变的全过程,还对其机理和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6例临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患者的CT、MRI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9%VBTIA患者CT显示与症状相关的梗塞,11.3%CT显示非相关梗塞;MRI资料表明,高达26.4%的VB-TIA显示相关梗塞,24.6%显示非相关梗塞。在VBTIA发作的0~24h间,缺血发作时间长者发生相关梗塞的比例高。这些梗塞灶多数为小而深的病灶,大部分属于腔隙性梗塞的范围。可见MRI在检测VBTIA患者的梗塞灶较CT更敏感、更可靠,对处于TIA时程的椎-基底动脉区缺血患者有必要行头颅CT特别是MRI检查,以作出具体的临床诊断,并制定综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尿激酶(UK)、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在梗塞前一周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A、B两组。对两组的临床、随访观察资料及心肌酶学CK测定的峰值进行分析,表明A组室速室颤、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院内死亡率均低于B组(p<0.05),并且CK峰值亦较后者明显减低(p<0.01)。提示:梗塞前心绞痛对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的建立,并减少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尿激酶(UK)溶栓治疗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53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92例)采用UK溶栓疗法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5例)只使用UK溶栓疗法。于溶栓治疗后第7日进行SPECT检测。对两组心肌缺血面积(IMA)的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参麦组梗塞相关血  相似文献   

17.
黄新平  周玉华 《上海医学》1998,21(11):660-661
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有了重大进展。其中,以梗塞相关血管重建的再灌注治疗和梗塞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限制和缩小梗塞范围及抑制心室重塑为其主要特色,从而降低了AMI病人的住院病死率和改善了其远期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各组(不同病程组、不同梗塞部位组、有无心衰组等)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的最大结合量(Bmax)与亲和力(Kd)。结果:OMI患者β-受体Bmax与急性期磷酸激酶MB亚型(CK-MB)峰值呈负相关,与急性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OMI心衰组β-受体Bmax低于非心衰组,也低于正常人组。OMI病程6月~、1年~、3年~各组,OMI心衰组与非冠心病心衰组,OMI非心衰组与正常人组,前(侧)壁梗塞组与下(后)壁梗塞组,β-受体Bmax组间比较相差均不显著。各组间β-受体K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OMI患者β-受体在无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情况下趋于恢复,不同病因的心功能不全β-受体均下调。  相似文献   

19.
灵芝保护鼠脑缺血性损害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灵芝水溶性提取物(EGL)对鼠脑缺血性损害的预防性保护机制,检测了大鼠脑梗塞区rCBF、SOD、Na -K -ATP酶活性。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EGL组较梗塞后使用组的SOD、Na -K -ATP酶活性更高,rCBF改善仅出现于梗塞后第五天,且与梗塞体积缩小和组织学恢复无关。提示保护SOD、Na -K -ATP酶可能是EGL发挥其预防性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MK—801对缺血性脑损伤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K-801这种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流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其阻滞兴奋性氨基酸与突触后受体结合,从而保护脑线粒体的功效。观察提示,在脑缺血及再灌流期脑线粒体呼吸功能较假手术组有非常显著的降低,用MK-801治疗组的脑线粒体呼吸功能较未治疗组有非常明显的,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