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美文 《影像技术》1997,(1):14-20,38
本文介绍真彩色全息技术的进展,包括早期的彩色全息术,白光处理彩色全息术,透射彩色彩虹全息术,彩色傅里叶变换全息术,反射彩色全息术。阐述全息图的构成与再现过程,给出了这些技术的实验例证。  相似文献   

2.
全息技术的概念最早由盖伯(Gabor)于1948年提出,1962年随着激光器的问世,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Leith and Upatnieks)在盖伯全息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离轴全息术。1969年本顿(Benton)发明了彩虹全息术,掀起以白光显示为特征的全息三维显示新高潮。彩虹全息术与当时发展日趋成熟的全息图模压复制技术的结合便形成了目前风糜世界的全息印刷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息术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它已经被应用于多种实际场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全息由于其方便和灵活的特性,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全息成像方法。本文回顾了我们近期基于超表面的太赫兹计算全息研究进展。其中,作为全息板的超表面展示出了超越传统光学器件的独特性能。首先,利用超表面实现了对于全息板每个像素的相位振幅同时且独立的调控,进而实现了高质量全息成像。这种新的电磁波操控能力也带来了新的全息成像效果,如利用介质超表面实现了全息像沿传播方向上的连续变化。其次,对超表面在不同偏振态下的响应进行设计,分别实现了线偏振态与频率复用、圆偏振态复用、以及基于表面波的偏振复用超表面全息术。此外,本文提出了依赖于温度变化而主动可控的超表面全息术,为今后计算全息术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新的方案,也推动了超表面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杜玲 《中国包装》1998,18(4):42-42
全息显示技术国内外近期发展概述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杜玲全息显示技术特别是模压彩虹全息近十年来在包装、标识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研究全息术的专家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成果。本文仅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对近年国内外在显示全息技术方面的发展做一简单的...  相似文献   

5.
声全息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广林  陈心昭  陈剑  毕传兴 《声学技术》2003,22(2):120-125,129
简单地回顾了全息术的基本原理,全息术的应用范围及发展历史。对声全息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声全息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就近场声全息技术(NAH)中常用的各类重建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声全息数据的各类采集方法、特点及声全息成像的分辨率、各类声场全息图像的表达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基于声压测量的近场声全息技术和基于声强测量的近场声全息技术(BAHIM)的研究现状,从而指出了这两种近场声全息技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NAH及BAHIM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新的数字全息再现方法,将电荷耦合器件CCD与电寻址液晶EALCD相结合实现数字全息的再现.同时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数字全息术相结合,应用MATLAB软件对记录的全息图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通过图像增强等方法对全息图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在全息再现中,全息干涉图的对比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有利于全息干涉条纹的自动判读.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激光全息术是继激光器于60年代问世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立体照相技术,在图像三维显示、干涉计量和无损探伤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70年代,随着激光全息图的大批生产,即模压全息技术的发明,激光全息术成为一种防伪新手段,先后被应用在信用卡、证件和有价证券的防伪范畴。 由于激光全息图像的强烈视觉冲击效果,以及信息显示大容量、多通道和色彩丰富的特点,激光  相似文献   

8.
5.6 X射线全息成像(Hologrphy)术^[25-31] 全息术是1948年Gabor为消除透射电镜的像差而发明的。仅4a(年)之后,Baez就把全息术的思想推广到X射线领域,但在以后长达20a(年)的时间里,虽然有许多关于X射线全息术应用潜力的讨论,但是在试验上却没有取得大的进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状态才被打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内源和内检测器两种硬X射线荧光全息术的工作原理及基本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包装》2012,32(7):7-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不仅破坏品牌形象,而且给国家带来巨额的税收损失,在此环境下,打击假冒伪劣成为业内的重要工作之一。 激光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反射的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与原物体逼真的三维像。基于此制作的全息图不仅记录了物体的明暗变化,还记录了物体的空间变化,如果再制作一个激光的明暗、角度和模型的摆放位置等所有信息都完全一致的场景,几乎不可能,所以每次照相得到的底片都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