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EGC的预后相关,与该因素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不是EGC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EGC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EGC预后相关,应注意提高EGC检出率,以降低胃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早期胃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阳  金万新 《江西医药》2007,42(1):77-79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得到公认,指癌肿侵入到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转移[1].随着影象学、内镜学及实验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EGC的诊治也取得相应进展.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韦明勇  李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73-1474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内镜学会1962年提出,定义为癌肿位于黏膜和黏膜下未达肌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EGC又分为黏膜癌(M—Carcinoma,MC)及黏膜下癌(SM—Carcinoma,SMC)。早期胃癌的概念是就癌肿的浸润深度而言,在内镜就大小而言,与EGC相关的有小胃癌、微小胃癌、超微小癌三个概念。小胃癌指的是直径为6~10mm的EGC.小胃癌指直径在5mm以下的癌灶,超微小癌,又叫“一点癌”系胃癌黏膜标本为恶性.但是手术切除的标本却找不到癌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理分型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06例大肠癌病理资料,对大肠癌的病理分型分期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结果: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较高分化腺癌高;大肠癌浸润肠壁全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较仅浸润黏膜层的高。结论:大肠癌分化程度、病变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误诊及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其病理诊断和颈清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1年间综合治疗的39例口腔黏膜恶黑病例,对其病理误诊及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9例口腔黏膜恶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和男女之比分别为50.4岁、1.05∶1。发病部位以腭部和牙龈多见,其次为颊部及唇部。HE染色病理误诊17例(43.6%)。淋巴结转移多位于I~III区,占总转移部位的89.3%。结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尽可能HE加免疫组化相结合,避免误诊;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原则上提倡综合治疗,颈清术式宜选择功能性肩胛舌骨上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122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101例)和淋巴结转移组(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镜分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数、肿瘤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9、5.333、6.228,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及诊断早期胃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相关性因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风险.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入的早期胃癌患者共168例,所有病例标本均为手术完整切除的标本,标本经病理证实癌组织均局限于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检测早期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共分析了168例早期胃癌患者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率16.7%.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中显示,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误诊及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其病理诊断和颈清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1年间综合治疗的39例口腔黏膜恶黑病例,对其病理误诊及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9例口腔黏膜恶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和男女之比分别为50.4岁、1.05:1。发病部位以腭部和牙龈多见,其次为颊部及唇部。HE染色病理误诊17例(43.6%)。淋巴结转移多位于Ⅰ-Ⅲ区,占总转移部位的89.3%。结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尽可能HE加免疫组化相结合,避免误诊;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原则上提倡综合治疗,颈清术式宜选择功能性肩胛舌骨上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合理术式,减少手术创伤和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共10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本组共15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29%。黏膜下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肿瘤直径大于2cm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直径小于2cm者;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管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浸润的患者,P值小于0.05。结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管浸润与否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关系不大。因此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胃镜下复合染色后黏膜活检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6例胃镜下可疑为EGC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103)直接进行病灶黏膜活检,实验组(n=103)经复合染色后再取活检,比较两组诊断EGC的阳性率。结果206例可疑癌变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诊断为EGG12例,其中对照组诊断出2例,实验组诊断出10例,镜下表现为Ⅱc型+Ⅲ型占58.3%,幽门螺杆菌(Hp)阳性11例,占91.7%。结论复合染色法可提高对诊断EGC的准确率,与胃镜下直接活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早期胃癌镜下表现为Ⅱc型+Ⅲ型多见,Hp感染与EG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早期胃癌的胃镜特征和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经胃镜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128例早期胃癌患者肉眼分型以Ⅱc型居多,其次是Ⅲ型;病变发生部位构成依次是胃窦、胃体、胃角、贲门;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其次是印戒细胞癌。76例黏膜内癌中2例(2.6%)发生淋巴结转移,52例黏膜下癌中14例(26.9%)发生淋巴结转移。54例低分化腺癌中11例(20.4%)发生淋巴结转移,27例印戒细胞癌中4例(14.8%)发生淋巴结转移,4例黏液腺癌中1例(1/4)发生淋巴结转移,余高、中分化腺癌中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的49例中12例(24.5%)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的79例中4例(5.1%)发生淋巴结转移。癌周边呈低度及高度异型增生42例(32.8%),周边黏膜萎缩伴肠化40例(31.2%);行Hp检测86例呈阳性,感染率为67.2%。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隐匿,无特异性,要重视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病理相结合的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PS2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三叶蛋白(PS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测定正常胃黏膜(NOR)、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IM)、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和早期胃癌(EGC)各40例,进展期胃癌(AGC)100例中PS2的表达。结果NOR、IM、DYS、EGC和AGC组中,分别有100%、80.0%、75.5%、40.0%和65.0%PS2阳性。PS2表达从IM、DYS至EGC组渐低,AGC高于EGC组。AGC组中,PS2表达在弥漫型高于肠型;PS2表达在浸润胃壁全层及浆膜外者和伴淋巴结转移者中高于仅及肌层者和无转移者;且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S2对AGC淋巴结转移阳性预测值为0.692。结论PS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可用于判定其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淋巴结数目和TNM病理分期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537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病理类型、TNM分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肠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间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印戒细胞癌的转移度最高达到73.91%;肿瘤直径〉8cm的5年存活率仅为47.24%;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48.24%和35.13%。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环氧化酶-2(COX-2)及Bax在胃肠道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腺癌组织37例为胃肠道腺癌组,以其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37例作为淋巴结转移癌组,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37例作为正常胃肠道黏膜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测定3组癌组织中HIF-1α、COX-2及Bax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肠道腺癌、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HIF-1α、COX-2及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P〈0.01);胃肠道腺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及胃肠道腺癌组织中HIF-1α、COX-2及Bax蛋白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COX-2及Bax蛋白在胃肠道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有约17万人死于胃癌,占恶性肿瘤的四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普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呈现上升趋势~([1,2]),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定义是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经过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3])。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开放胃癌根治术,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对于早期胃癌目前国内外共识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 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的总转移率是53.4%,通过对术后病理的观察分析,P<0.05,OR值>1,表明浸润深度、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3个因素和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规律是:由患者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向淋巴的引流区域进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区域就是纵隔,然后是患者的腹部和颈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是肿瘤的长度、肿瘤浸润的深度以及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早期胃癌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胃镜活检,术后接受外科病理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病理特点。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早期胃癌患者均确诊为胃癌,胃镜活检确诊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病理特点:病灶直径:<3 cm 65例(81.25%),3~4 cm 10例(12.50%),>4 cm 5例(6.25%);浸润程度:黏膜下32例(40.00%),黏膜内48例(60.00%);肉眼分型:Ⅰ型10例(12.5%),Ⅱa型14例(17.5%),Ⅱb型14例(18.75%),Ⅱc型16例(20.0%),Ⅲ型15例(18.75%),Ⅱa型+Ⅱc型10例(12.50%)。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87.50%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临床病理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对早期胃癌初步诊断,并且准确率比较高,检测VEGF对淋巴结转移有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根治术40例。结果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约为35%。术前CT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相关性。分析发现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直径≤4cm者。高分化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肿瘤侵及外膜和周围脂肪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局限于黏膜和肌层者。结论肿瘤大小、浸润程度、病理分型与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际胃肠道上皮肿瘤新分类标准下,结直肠癌粘膜活检病理诊断。方法对1984~2004年我院病理科肠镜黏膜活检诊断为癌,同时又在我院实施手术切除的113例患者的病理诊断报告做比较性回顾分析。结果手术切除标本和肠镜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报告一致,无一例是原位癌,全部有浸润,或同时伴有淋巴结转移。结论结直肠黏膜活检细胞和组织结构已肯定达到癌的标准,可按浸润癌进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9月至2004年1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E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共68例,男性50例,女性18例;年龄32~74岁,平均53.4岁。肿瘤部位:贲门部1例,胃体4例,胃角16例,胃窦45例,双原发癌2例(胃窦+胃体,胃角+胃体各1例)。本组患者症状无特异性,以上腹疼痛为首诊症状35例,占51.5%,合并嗳气、反酸60例,占88.2%;合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消瘦10例,占14.7%;腹胀、腹泻14例,吞咽困难2例,黑便3例,体检发现1例。上消化道X线造影、B超的EGC检出率分别为14.7%和26.5%。全部行胃镜检查,凹陷型62例(91.2%),隆起型8例,病理确诊率92.6%。本组全部接受胃癌根治术,其中D241例(60.3%),D127例(39.7%),远端胃癌根治术63例,近端胃癌根治术1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例。手术病死率为0%,无1例吻合口瘘。肿瘤最大径6.5cm,平均2.34cm。术后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16例,高分化腺癌2例,黏液细胞癌23例,印戒细胞癌2例,溃疡癌变17例。黏膜内癌67例,黏膜下癌1例,一点癌1例,息肉恶变及萎缩性胃炎癌变各1例。未见淋巴结转移。11例患者术后行化疗,化疗方案主要采用CF+5-FT-207。获得随诊63例,随诊率92.6%,随诊时间13个月~17年。术后病程超过5年者24例,死亡3例(1例肝、胰腺转移,2例肝转移),5例失访。术后5年生存率为91.9%,病死率4.4%。结论根治性手术治疗是EGC取得良好疗效的最佳途径。胃癌根治术是治疗EGC的标准术式。胃镜病理活检是EGC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