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丹  勾剑颖  姚世聪  路锶 《食品科技》2012,(12):136-139
比较紫米不同溶剂(水、70%的乙醇、乙醇)提取液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发现,70%乙醇较适合作为紫米中多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溶剂。以米曲霉、米根霉3.1175和米根霉3.2751这3种真菌分别发酵紫米,然后分别对其70%乙醇提取液中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利用3种真菌分别发酵紫米的过程中,米根霉3.2751和米曲霉发酵的紫米中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米根霉3.1175发酵的紫米中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采用米曲霉和米根霉3.2751这2株丝状真菌发酵来提高紫米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紫薯为原料,利用食品工业用黑曲霉、米根霉和米曲霉变种3种真菌分别进行固体发酵。发酵后紫薯色系发生变化,且米曲霉变种发酵紫薯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上升(P0.05)。其总酚含量为(119.8±1.7)mg没食子酸/g提取物干重,抗氧化性最好,而总黄酮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发酵与未发酵紫薯醇提物对HepG2肝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经黑曲霉和米曲霉变种发酵的紫薯抗癌效果较好,当质量浓度为300μg/m 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2.5%和27.5%。紫薯发酵后活性提高可能与发酵过程中酚类成分从纤维素、蛋白质或其它多聚物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米根霉发酵对脱脂薏米麸皮游离氨基酸、多肽、多酚、黄酮、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脂薏米麸皮在发酵过程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低分子量多肽比例逐渐提高。脱脂薏米麸皮的游离型多酚和黄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72 h后分别较发酵前提高了111.7%和168.6%(P<0.05),而结合型多酚和黄酮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米根霉发酵显著增加了脱脂薏米麸皮中游离态3,4-二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丁香酸、绿原酸、齐墩果酸和阿魏酸的含量。此外,与未发酵脱脂薏米麸皮相比,发酵脱脂薏米麸皮的游离型酚类物质提取物的FRAP和ABTS+.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119.6%和52.1%(P<0.05)。 本研究可为脱脂薏米麸皮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小麦麦麸为原料,分别采用3株泡盛曲霉(分别为GIM3.266,GIM3.4,GIM3.5)进行连续8天的固态发酵,每天分别提取发酵过程中小麦麦麸中不同存在形态酚类物质并测定其含量,同时,每天测定3株泡盛曲霉在发酵过程中木聚糖酶、纤维素酶以及阿魏酸酯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未经发酵的麦麸相比,经泡盛曲霉发酵后的麦麸游离型酚类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总酚含量可高达11561.30μg/g麸皮,比发酵前的麸皮总酚提高了169%;另外,酶活力的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力在发酵前三天显著增大,其活力最高可达156.70 U,木聚糖酶活力随总酚释放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34123.00 U,阿魏酸酯酶活力在发酵中后期达到顶峰,最高可达2642.60 U。总体而言,麦麸发酵过程中酚类物质的释放量与木聚糖酶和阿魏酸酯酶的酶活力呈正相关,说明发酵后麦麸中酚类物质提取量的显著增加与这两种酶密切相关,这两种酶活力高的泡盛曲霉菌株,更有利于释放麦麸中的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路锶  田北  赵丹  姚世聪 《食品科技》2012,(8):148-151
采用3株食品常用真菌(米曲霉,米根霉3.1175和米根霉3.2751)固态发酵荞麦,研究不同发酵时间下,这3株真菌对荞麦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通过测定发酵后荞麦中的氨基态氮,还原糖,γ-氨基丁酸等营养功能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荞麦中还原糖,氨基酸在米曲霉和米根霉3.2751的发酵下得到显著提高(p<0.05),而米根霉3.1175发酵的荞麦,这2个营养成分变化不显著(p>0.05)。米曲霉发酵的荞麦中γ-氨基丁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可滴定酸含量在3株真菌的发酵下变化较小。因此米曲霉和米根霉3.2751发酵的荞麦相对未发酵荞麦具有更好的营养和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发酵剂对小米营养成分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世聪  赵丹  路锶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165-167,172
研究三株不同丝状真菌(米曲霉,米根霉3.1175和米根霉3.2751)发酵对小米营养成分及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发酵后小米中的总酸,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等营养成分以及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发现小米中的总酸和还原糖在三株菌的发酵下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此外,氨基态氮在米曲霉和米根霉3.2751的发酵下得到显著提高(p〈0.05),而米根霉3.1175发酵的小米变化则不显著(p〉0.05),米曲霉发酵的小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因此米曲霉和米根霉3.2751发酵的小米具有更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4):112-118
研究探讨了墨江紫米中花色苷的种类,以及经过5种常用真菌(米曲霉疏展变种2083、米曲霉2011、米根霉3005、米根霉3079以及少孢根霉3152)发酵的墨江紫米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以及抗氧化性的变化。墨江紫米中含有4种花色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和芍药花青素-3-葡萄糖苷。墨江紫米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以及抗氧化性受到发酵菌株和发酵时间的影响,其中米根霉3005、少孢根霉和米曲霉疏展变种在4天发酵过程中均可以显著提高墨江紫米的上述指标(P0.05)。结果表明,墨江紫米,尤其是经真菌发酵一定时间的墨江紫米,可能是一个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可以作为一种营养品或功能性食品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豆乳为发酵底物,对6株霉菌的发酵性能进行研究,测定发酵24h发酵液的pH4.6可溶性氮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霉菌分解蛋白质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米曲霉→草酸青霉→米黑毛霉→总状毛霉→米根霉→微小毛霉,发酵液中pH4.6可溶性氮含量最高为0.477%;霉菌分解脂肪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米根霉→米曲霉→草酸青霉→总状毛霉→微小毛霉→米黑毛霉,发酵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最大达到1.977%.米曲霉发酵豆乳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自然发酵对青金桔酚类物质变化及抑制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发酵前后青金桔可溶性总酚、总黄酮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抑制率等变化情况,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傅里叶转换联用质谱仪鉴定了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种类,筛选了发酵前后酚类差异代谢物及其富集通路。最后,基于相关系数分析了酚类差异代谢物对抑制以上消化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然发酵可使青金桔中可溶性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提升9.20%、23.68%,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抑制率提升11.90%~28.50%;青金桔中共检测到酚类物质52种,发酵未改变酚类物质种类,但可使川陈皮素、咖啡酸、牡荆素等9种酚类物质显著增加,甲氧沙林显著降低(P<0.01),显著影响以上酚类差异代谢物变化的通路有苯丙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及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Ⅰ通路;川陈皮素、芹菜素、咖啡酸、山奈酚这4种酚类差异代谢物与抑制以上三种消化相关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自然发酵可促进青金桔中可溶性总酚、总黄酮释放,提升消化...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可改善藜麦营养成分,提高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固态发酵适宜菌种,为藜麦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米根霉、米曲霉和好食脉胞菌对藜麦进行了30和48 h的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分析测定了不同菌种固态发酵对藜麦基本营养成分、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发酵后,藜麦中淀粉含量由54.61%降至最低为39.32%,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2.32%降至最低为0.26%,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2.58%升至最高为4.38%。随发酵时间由30 h延长至48 h,藜麦中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是未发酵的1.72和1.72倍,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是未发酵的2.88和1.84倍。固态发酵后,虽然游离酚粗提液的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所下降,而藜麦结合酚粗提液的抗氧化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升高(P<0.05)。综上,采用多个菌种混合固态发酵48 h时,藜麦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提高更加明显,其中,植酸乳杆菌、酵母菌、好食脉孢菌混合发酵48 h后,藜麦抗氧化活性较高,是最佳的固态发酵菌种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