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下半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前组,2011年上半年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53.33%、86.67%、73.33%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3.3%、40.0%、68.88%(P〈0.05);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3.5 d、5.36 d、4.18 d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0 d、2.21 d、2.43 d.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伟深  巫旭娜  许伟森 《北方药学》2021,18(7):99-100,105
目的:评价干预前后小儿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小儿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通过临床药师对干预前病例资料分析,采集无用药指征、药品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等数据,找出不合理问题再与科室进行讨论,共同制定合理使用方法和绩效奖惩措施,每月进行2次干预总结.干预后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0%以上,其他不合理指标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小儿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前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外科系统Ⅰ、Ⅱ类切口手术病历共402份,其中1-5月(干预前)病历200份,7-11月(干预后)病历202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干预前为99.0%,干预后为90.6%(P>0.05);术前预防用药时间的合理性从干预前的51.0%上升到92.9%(P<0.05);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h的病历由干预前的79.8%降到19.7%(P<0.0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也由干预前的16.2%降到5.5%(P<0.05)。结论:制定相应管理制度,采取有力干预措施,对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综合干预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应用的成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术前用药时机和术后持续时间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持续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和联合用药分别由干预前的100%和34.44%下降至49.44%和2.25%,术前用药时机和术后持续时间的不合理分别由原来的32.22%和85%均下降到2.22%,抗菌药物的选择由干预前以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到干预后以第二代头孢菌素预防为主。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趋于合理,干预措施有效可行。但仍存在预防使用率偏高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理力度,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开展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2年1-6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8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33%降至46.11%,联合用药比例由22.60%降至2.41%,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9.38%升至67.47%,用药时机合理率由16.38%升至61.4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8.47%升至53.01%。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等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3月(干预前)和2014年5~7月(干预后)所有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进行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大幅下降(从干预前41.96%下降至干预后27.75%),无指征用药现象明显减少,用药时机与用药疗程趋于合理,选药不合理现象明显改善。结论: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及临床药师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分别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98.56%下降至28.95%,降幅达70.63%;第2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31 DDDs/(100人·d)降至32.18 DDDs/(100人·d),降幅达66.59%;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等均趋于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82例病历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统计与分析其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不同使用品种、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的占比及其用药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措施.结果:干预前组28例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29%;干预组25例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率为60.97%;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4.00% vs 14.29%,P<0.05),给药时机不合理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组(8.00% vs 17.86%,P< 0.05),用药疗程不合理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组(4.00% vs 10.71%,P<0.05).结论: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情况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得到显著改善,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疗程、给药时机等均明显趋于合理,药学干预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预前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抽取干预前、后3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出院病历分别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各120例,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前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8.33%,干预后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3.33%(P<0.01);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明显得到改善。结论实施干预措施有效监管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医疗费用,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点评制度,以期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2013年1月开始,即随机抽取上个月归档病历100份,用于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微生物送检率。随机抽取当月清洁手术病历300份,用于计算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药物选择、使用疗程等。结果 2013年共抽取点评1000份病历处方,经抗菌药物专家组复核后有293份病历处方存在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不合理率为29.30%。其中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病历处方有209份,占不合理病历处方数71.33%;治疗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病历处方有84份,占不合理病历处方数的28.67%。结论定期对病区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点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助于提高临床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5 - 9月全部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642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外科64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98%,单用药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99.46%,二联用药占0.54%.结论: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卫生部的合理应用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中的构成比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前(2010年9–12月)及干预后(2011年9–12月)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我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在干预前后的预防使用率分别为98.94%和97.49%;预防用药选药合格率从69.62%上升至94.84%;预防用药时间从5.03 d降至1.67 d。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机不当等不合理现象,还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教育培训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中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4个月后,抽取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0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为74.0%。用药时机不合理由100%减少到6.0%,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疗程>48 h的由67.0%下降为2.0%。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林家萍 《抗感染药学》2019,16(4):603-605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例临床资料为干预后组,分析其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以及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结果:干预后组患者中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80.00%和20.00%;其中头孢菌素类为主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3.33%提高到90.00%,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6.67%降至10.00%(P<0.05)。结论:药学干预促进了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医嘱用药的合理性,为后续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干预提供实践分析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1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30例及使用卫生部文件规定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的病历82例,对抽取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23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13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6%,且均无感染;2011年6月6例患者使用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77支,其中5例患者用药合理,合理率为83.3%。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严重不合理,必须实施干预改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用药医嘱改进明显,后续宜继续监测点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我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综合干预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1~6月295例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非干预组,2012年1~6月369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干预组,对比2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用时间及费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首次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至干预后的44.17%,联合用药率干预前为9.15%干预后下降至0。在药物的选择上,头孢唑林出现的频次明显升高。在首次给药时机上,术前0.5~2 h给药例数所占比例显著增多,平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6份(干预前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6份(第一阶段干预后组),2013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3份(第二阶段干预后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积极持续干预,与2011年相比,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2%下降到18.2%、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上升到8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也由13.66%降为2.66%。结论经过2个阶段的积极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46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适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占56.2%;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占78.1%;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占15.8%;术后继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占38.3%;无术中用药及联合用药病例。结论: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给药时机情况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适应证、品种选择及使用疗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多部门合理用药督查综合性干预前后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探讨并完善医院骨科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综合管理措施与模式,不断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间骨科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8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97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统计其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中的成效。结果:经过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明显得到了改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的68.52%下降至28.87%;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更趋于合理、规范并且用药指征性比较明确;平均用药疗程由2.5 d缩短至1.0 d;预防性给药时间合理率由32.41%上升至82.54%;84.47%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间不超过24 h;通过多部门合理用药督查综合性干预,使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且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干预管理,采用多部门合理用药督查综合性干预措施有效,显著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但仍继续强化干预力度,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任艳丽  郭华  郑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62-264
目的对比干预前、后我院两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查干预措施的执行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9月(干预前)及2011年6月~8月(干预后)两种Ⅰ类切口手术的归档病历,对比干预前、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选择药物及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有显著提高,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和总用药时间长的问题。结论临床药学采取的措施有效可行,但仍需加大督导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