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对过敏性休克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照组加地塞米松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2.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神志恢复、血压恢复、皮疹消退、呼吸频率恢复时间均较观察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应用于过敏性休克治疗中,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可快速使症状改善,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钦  史艳君 《医学信息》2009,22(12):2785-2786
目的了解甲泼尼龙 [1] 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止喘治疗,实验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静点治疗前和治疗第2d、第4d分别观察症状、体征及动脉血PaO2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PaO2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d、第4d,治疗组和对照组缓解率及动脉血PaO2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快速有效,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注射用多索茶碱治疗后对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别设为观察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注射用多索茶碱,n=56)和对照组(注射用多索茶碱,n=43).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呼吸困难程度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9.76%,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观察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使用药物均未出现头晕、恶心、心悸等不良反应现象(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注射用多索茶碱治疗,能帮助提高临床疗效,充分抑制体内的炎性因子分泌,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健  宁莉  汪国平 《医学信息》2020,(1):137-139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经肾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羟基脲治疗,对照组接受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24h尿总蛋白、血浆白蛋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对照组的86.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00%,低于对照组的4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较甲泼尼龙联合羟基脲降尿蛋白效果具有非劣效性,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治疗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排气恢复时间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8月期间在本院采用甲泼尼龙、生长抑素联合方案治疗的30例AP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采用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方案治疗的3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结束时,两组IL-6、IL-18、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血清淀粉酶恢复、排气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共出现1例恶心呕吐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情况,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显著差异.结论:甲泼尼龙、生长抑素联合方案治疗AP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排气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讨论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择选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87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与B组皆对患儿进行酸碱平衡紊乱纠正及常规吸氧等治疗,采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增用甲泼尼龙,一周为一疗程,坚持治疗三个疗程。观察记录患儿CRP水平及体温恢复状况、入院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后A组患儿CRP水平较B组患儿高,且出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皆长于B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效率,不良反应较少,可以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患者(multiple sclerosis,MS)血浆IL-17、IL-27水平动态表达,探讨细胞因子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急性期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各45例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IL-17、IL-27的水平动态变化;并且对病例组进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和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的评估;利用IBM SPSS2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IL-17水平明显升高而IL-27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IL-17明显降低、IL-27明显升高(P0.05)。病例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比较EDSS评分明显改善(P0.05)、而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血浆IL-17与IL-27成负相关(P0.05);IL-17与EDSS评分和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均成正相关(P0.05);IL-27与EDSS评分和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均成负相关(P0.05;P0.01)。结论在多发性硬化中IL-17起到促炎作用而IL-27具有抑制炎症作用。IL-17、IL-27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多发性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作为治疗多发性硬化新的策略用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苗小明 《医学信息》2019,(15):143-144
目的 探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6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不同频率听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听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突发性耳聋,改善患者听力,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采用双盲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常规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皮疹、腹痛、消化道反应以及关节痛的消退时间、肾损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0.05),IL-6、IL-8和TNF-α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0.05),总有效人数共29例(96.7%),明显大于对照组(<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在重症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且不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RMPP)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6,阿奇霉素)与研究组(n=48,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儿童RMPP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其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的疗效。方法5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以甲泼尼龙1000mg/d静脉滴注3~5d,冲击治疗结束后,予泼尼松60mg,1次/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3-5d后逐渐减量致停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O%和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1,P〈O.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49,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是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开展米诺环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阿奇霉素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米诺环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8.4±1.2)d,咳嗽改善时间为(9.9±1.4)d,住院时间为(11.2±0.9)d,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沉为(22.9±7.9)mm/h,反应蛋白为(16.7±8.9)mg/L,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9.5±2.6)×109/L,均显著好于治疗前,同时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开展米诺环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够增进炎症吸收效果,减少患儿的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肺部感染是肾移植后的主要感染并发症,其发病时间和发病率可能与肾移植后常规口服预防感染药物有关。目的:分析应用静脉甲泼尼龙替代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根据患者发病特点及肺部CT表现,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随后在得到病原学及真菌、病毒检测结果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停用或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和组合方案。58例患者中30例延续口服醋酸泼尼松,28例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替代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并予支持治疗、免疫替代治疗。结果与结论:58例患者病原体检测阳性39例(67.2%),其中单纯细菌性肺炎7例,单纯真菌性肺炎4例,单纯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混合感染25例(多重细菌感染5例,真菌和细菌混合感染17例,真菌、细菌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3例)。甲泼尼龙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醋酸泼尼松组     (P均< 0.05),肌酐波动范围值小于醋酸泼尼松组(P < 0.05)。结果表明应用静脉甲泼尼龙可加快肺部炎症渗出吸收,缩短治疗时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方案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RMPP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甲泼尼龙,观察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治疗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RMPP患者使用应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方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有效率高,有助于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对肾移植围手术期采用何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特别是抗体的使用)既可以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又不增加受体感染的风险尚无统一的认识。 目的:比较肾移植后6个月内6种不同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的感染及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11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分为甲基泼尼龙组、甲基泼尼龙+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组、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甲基泼尼龙+赛尼哌组、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哌组、甲基泼尼龙+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赛尼哌组,各组免疫抑制诱导治疗后均联合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维持免疫抑制治疗。 结果与结论:①感染发生率: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最低,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哌组最高。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急性排斥发生率:甲基泼尼龙组最高,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哌组最低。甲基泼尼龙组明显高于甲基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哌组及甲基泼尼龙+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赛尼哌组(P < 0.05)。表明联合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与单用甲基泼尼龙组或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组比较,不增加感染的发生,且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处方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7月住院处方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病历1200例,对药物的使用率、指征、剂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析得出我院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用量最多的为地塞米松注射液,销售金额最大的为注射用甲泼尼龙.结论 通过分析,我院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比较合理,但在临床上要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炎症反应、髓鞘脱失及髓鞘再生的影响,探讨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新作用。方法:应用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组及地塞米松组,观察各组临床症状;采用HE染色、LFB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免疫后第13、20、30 d各组小鼠脊髓组织炎症反应、髓鞘脱失及髓鞘再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显著降低EAE小鼠发病率、延缓起病时间、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各个时间点地塞米松组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髓鞘脱失及轴索变性程度较EAE组明显减轻。免疫后第20、30 d,EAE组Olig2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免疫后各时间点,地塞米松组Olig2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第13、20 d较EAE组明显增加。结论:地塞米松可增加脊髓组织Olig2表达、促进髓鞘再生,这可能为地塞米松治疗EAE及多发性硬化的效应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干扰素β1b(IFN-β1b)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中的疗效与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关系.方法 收集11例RRMS患者,给予6个月IFN-β-1b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及核磁共振(MRI)T2病灶数的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的数量.结果 11例RRMS患者根据EDSS评分的变化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两组之间EDSS评分及MRI T2病灶数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EDSS评分和MRI T2病灶数较无效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前PBMC中Th17细胞数量在无效组较有效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IFN-β-1b治疗对Th17细胞介导的RRMS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183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198例,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均连续治疗、观察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分型,以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不良反应的观察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血清TC、LDL-C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mRS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mRS评分、MBI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分型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分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更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改善预后,在缩小并稳定颈动脉斑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醋酸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及甲泼尼龙片等三种口服糖皮质激素在我院门诊的临床应用。方法调取我院2014年1月~6月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所有门诊处方,从中随机抽取100张,回顾性分析口服糖皮质激素在我院门诊的应用情况。结果我院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以女性为主,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耳鼻咽喉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临床使用总体合理。门诊药师需要重视对患者进行相关用药教育,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