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湖泊地貌与湖泊沉积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近二十年来中国湖泊地貌与湖泊沉积学的研究概况,如关于长江中、下游各大湖均形成于人类历史时期的新理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及云南断陷湖泊沉积模式和理论;为油气勘探服务的古湖泊环境研究;湖泊沉积与古气候变化关系;湖泊沉积速率测定以及评价湖泊环境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2.
湖泊沉积研究的历史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沈吉 《湖泊科学》2009,21(3):307-313
回顾了国际和国内湖泊沉积研究历史,论述了国际古湖泊学研究的两大方向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湖泊沉积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湖泊沉积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湖泊沉积环境指标的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时间分辨率,关注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开展湖泊沉积界面过程与机理研究,以及进一步加强区域和全球对比等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湖泊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从六个方面概述了中国湖泊资源利用与湖泊学研究进展:1.湖泊考察与综合调查;2.物理湖泊学研究;3.湖泊沉积与古湖泊学研究;4.水生生物与生态学研究;5.湖泊水化学与环境保护研究;6.湖泊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1999年 1 0月 2 0~ 2 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 1 5届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水利、国土资源、有关高等院校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学者共 393人参加了会议。本届年会主题是面向 2 1世纪的中国地球物理。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禺页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光鼎致开幕词 ,并作了“2 1世纪中国地球物理的研究”的报告。德国地球物理研究中心鲍曼教授作了“研究中心在德国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作用”的报告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黄庭芳教授…  相似文献   

5.
南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月9日—13日在广州举行。来自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马来西亚、中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61篇,宣读32篇。学术交流内容包括九个方面:现代沉积学特征;区域和深部地球物理特征;岩浆活动特征;地球化学研究;古构造的恢复和重建,南海起源与演化的新模式;海洋地球物理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热流、重力、地磁和地震研究);东南亚国家滨海油气勘探的新进展;区域石油地质和碳氢化合物潜力以及大陆架油气运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苏民和窦鸿身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湖泊志》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580页该书是在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支持项目“中国湖泊系统调查与分类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以往湖泊科研成就而撰写出来的一部系统性、综合性专著全书共分为两篇.第一篇是中国湖泊总论,按学科的研究内容,分章论述了中国湖泊概况,湖泊成风,湖泊沉积,典型湖泊发育演化,湖泊水文。水动力与湖泊物理性质,湖水化学、污染与富营养化,湖泊水生生物与湖泊资源等,第二篇是中国湖泊分论,按照湖泊的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研究季风区历史时期湖泊环境演化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首先讨论了历史时期季风区湖泊环境演化研究在古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及其意义,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研究以及进行定量研究是该领域的关键所在。综合中国近年来在湖泊沉积与古全球变化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提出在该领域研究的一些新的认识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现代地球科学中心联合承办的《'97中国青年学者地球科学研讨会》于1997年8月26日至2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留学和工作的20余名学者报名并寄来论文长摘要14篇,与会7人.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矿、石油、冶金、有色金属、高等院校的60余名中国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选出64篇论文长摘要汇编成《会议论文摘要集》,20余篇优秀论文将在1998年《地球物理学报》增刊上刊出.8月26日上午举行了…  相似文献   

9.
《湖泊科学》2018,30(4):924-924
正6月1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14届国际古湖沼学大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王苏民研究员荣膺国际古湖沼学会终身成就奖(IPA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这是对王苏民研究员50余年致力于中国湖泊沉积及古湖沼学研究的肯定和表彰.王苏民研究员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学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留学欧洲,师从国际著名湖泊沉积地质学家许靖华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9届重力学与固体潮及重力仪器暨中国测绘学会1998年重力与地球形状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2月20-23日在福建厦门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解放军郑州测绘学院及总参测绘研究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16个单位的3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重力与固体潮专题组主持。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厚泽院士作了题为《大地重力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的特邀报告,介绍了近两年来国内外在地球重力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阐述了6个热点问题:1.围绕…  相似文献   

11.
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前校长宋德教授、博士倡议,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委、江苏省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政府支持的’93国际环境与湖泊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3月28日至4月2日在中国无锡市召开。来自德国、瑞士、奥地利、美国、匈牙利、以色列、日本和中国等8个国家的环境科学专家72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收到论文66篇,其中大会宣读论文41篇,代表了当代环境与湖泊科学研究的国际水平。与会专  相似文献   

12.
中国湖泊古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向东  王荣  董旭辉  王倩  陈旭  徐敏  张科 《湖泊科学》2020,32(5):1380-1395
湖泊古生态学是古湖沼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主要通过沉积记录中的各种生物化石指标分析,重建不同时空尺度的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回答生态学、全球变化和环境管理应用方面的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湖泊古生态研究的发展历程,在介绍湖泊古生态系列指标和研究基本原理基础上,着重评述了过去20 a来我国湖泊古生态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包括:(1)建立了基于多种生物和生物标记化合物指标进行古气候环境要素(温度、盐度、水体总磷等)定量重建的系列转换函数模型;(2)重点揭示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和近百年来湖泊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及其对自然和人为驱动的响应特征与机理;(3)利用古生态记录诊断了湖泊生态系统突变模式与早期信号特征,定量揭示了湖泊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弹性损失的关系.上述成果为湖泊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最后对我国湖泊古生态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球深部研究(SEDI)青年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7月20-24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光鼎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的60多名从事地幔动力学、高温高压实验、动力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和深部地质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提交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太湖水质,探索水环境研究新对策,1997年7月20-25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日本关西水圈环境研究机构联合主办的水环境研究新对策国际学术会议(Answer’97)在无锡一南京市举行。会议得到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国际生态工程学会、国际生态模拟学会及中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21个有关机构的支持。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8篇,其中大会交流49篇。会议的主题是:“我们如何能把湖泊与河流从环境不断恶化的困境中拯救出来?”。会议就中国太湖、日本琵琶湖、俄罗斯贝加…  相似文献   

15.
湖泊沉积的碳同位素组成因可记录地质历史时期C3/C4植被等环境变化信息,被广泛用于陆地生态系统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在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古环境研究中也广为应用.近年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为湖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所反映的环境意义注入了新的信息,使得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湖泊碳同位素在环境变化示踪研究中的解释.文章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西北干旱区湖泊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讨论可能存在的湖泊沉积物碳同位素变化机制问题,为更好地将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于湖泊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重力学与固体潮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重力学与固体潮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0月7—10日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地震部门、海洋部门、测绘部门以及解放军测绘部队等27个单位的6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国际空间年活动的内容之一,北京多点探测卫星(Cluster)工作会议于1992年5月5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欧洲空间局空间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D.J.Southwood教授为首的来自英、法、德、瑞典和奥地利的10名科学家(代表7个探测项目)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以中国科学工作队首席科学家刘振兴教授为首的中国科学工作队成员和有关科学家34人参加了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  相似文献   

18.
李婧婧  杨欢  郑峰峰  高超  雷丽丹 《湖泊科学》2021,33(5):1334-1349
来源于微生物膜脂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GDGTs)化合物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古环境定量重建研究的化合物之一,究其原因在于此类化合物对环境响应敏感,特别是温度与pH值等,据此而建立的一系列GDGTs指标有效定量重建海洋、湖泊、泥炭以及土壤等不同沉积载体的环境信息.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广泛开展湖泊沉积物GDGTs的研究工作,相继建立的全球以及不同区域尺度的湖泊沉积物GDGTs校正方程,已被用于湖泊古环境的定量重建研究,有效记载古湖泊环境变迁信息.相较之下,基于湖泊水体GDGTs的调查工作则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湖泊水体普遍贡献GDGTs,然而究竟此类水生来源GDGTs是否与陆源以及湖泊沉积物GDGTs具有类似的分布,以及他们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如何,这都为湖泊古温度定量重建研究带来不确定性.基于此,本文总结这10年来湖泊水体GDGTs研究工作的进展,首先阐述湖泊水体不同来源(古菌以及细菌)GDGTs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水体不同层位GDGTs浓度以及各组分之间存在差异,并且水深在不同湖泊对GDGTs浓度以及各组分相对比例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还总结湖泊水体中古菌来源isoGDGTs以及细菌来源brGDGTs的生物来源,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不同深度水体GDGTs分布的影响,虽然温度依然是影响水体中GDGTs分布的首要因素之一,然而湖泊水深、温度以及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些因素往往协同作用于水体GDGTs,因此会为评估环境因素对水体GDGTs的影响带来难度.  相似文献   

19.
湖泊沉积有机碳同位素与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湖泊沉积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在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果令人瞩目,保存在各类湖泊岩芯中的δ^13Corg记录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湖泊水位波动、湖区生态与植被的变迁以及气温变化等重要环境信息,由于造成δ^13Corg值变化的影响因素较多,确定个湖与环境变化有关的主导因素时常有赖于其它证据的帮助,诸如地球化学、古湖沼学、孢粉学、分子同位素地层学等等,前人通过研究来自不同类型湖泊、具不同曲线形态特征的δ^13Corg记录,提出了多种环境解释模型,本文对此作了归纳和评述。鉴别和澄清湖泊沉积有机质的源物质以及有机物源随环境变化而发生过的变化,是研究δ^13Corg记录环境意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有机质含量、碳氮比值、氢指数、生物残留物鉴别等常能提供有关有关湖泊有机质来源、产率、成岩作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应该尽可能一并提供,以利于恰当地应用现有的环境解释模型,或者建立个湖新模型,单体生物标志化合物鉴别通常也能为区分湖积有机质中陆生、水生、细菌生等不同碳的来源提供有用信息,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成功地应用于建立单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地层学,为湖积有机碳同位素在生态环境演变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思路,我国许多湖泊的湖底沉积岩芯尚未钻取,那些对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有价值的δ^13Corg记录有待我们去获取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等单位主办的“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质与地震研讨会”于1987年9月1日至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 来自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石油部、地矿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八个系统和三十几个单位的七十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来自大洋彼岸的陈琴、吴大铭、冯颂彦、金继宇、黄德乾、彭宗宏、以及香港的李作明教授等;曾经在台湾海峡彼岸学习和工作过的方生、彭阜南教授,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