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物联网是国内外热点的研究领域,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发展受到了政府、产业、资本等各层面的高度关注。因此,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微型机与应用分会和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编辑部合作,将于2012年7月下旬在安徽黄山举办"2012物联网发展研讨会",为从事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为确保会议顺利开展,现决定开展论文征集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是国内外热点的研究领域,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发展受到了政府、产业、资本等各层面的高度关注。因此,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微型机与应用分会和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编辑部合作,将于2012年7月下旬在安徽黄山举办"2012物联网发展研讨会",为从事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为确保会议顺利开展,现决定开展论文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是国内外热点的研究领域,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发展受到了政府、产业、资本等各层面的高度关注。因此,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微型机与应用分会和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编辑部合作,将于2012年7月下旬在安徽黄山举办  相似文献   

4.
<正>继连续两届"利尔达"杯全国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成功举行之后,"利尔达"杯第三届全国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已于2012年12月10日启动。本届大赛以创新、创业、应用为主题,面向全国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专业高校学生,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物联网应用的热潮,向大众展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前瞻科技、挖掘优秀的物联网创新、创意、应用,切实推动中国物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使物联网应用能  相似文献   

5.
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由主论坛、分论坛、封闭会议和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共同组成,以国际合作与应用实践为主线,以技术交流和产业互动为出发点,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企业高层、科研院所等共同分享世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现状及趋势前瞻,内容涵盖物联网政策、技术、产业、应用、商业模式、人才培养、投融资等,为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将于2012年10月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带动战略产业发展"的第九届学术年会。本次年会录用论文将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文核心期刊)正刊上发表,欢迎广大会员和各地计算机专业人士积极投稿。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更深入应用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起点上,“十二五”期问将重点鼓励八大类应用,带动中国物联网产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技术》2012,(3):19-21
工信部2012年2月14日发布的《"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正在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革命浪潮.日前在天津参加"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专家认为,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全力助推物联网发展,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更是加大了刺激措施,试图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法宝".因此,专家建议我国应根据国际竞争新形势,着手破解当前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到2015年,中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实现物物相连,智能化的一种网络,已经被确定为中国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巨大的应用空间,加上国家政策层面的鼎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业内专家预测,物联网产业将是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甚至超过互联网30倍。中国物联网产业潜力无穷。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将于2012年10月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带动战略产业发展"的第九届学术年会。本次年会录用论文将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文核心期刊)正刊上发表,欢迎广大会员和各地计算机专业人士积极投稿。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理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传感器网络、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对等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在日前召开的下一代互联网与物联网高峰论坛上,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长城战略咨询联合发布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十年里,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形成公共管理和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和家庭应用三大细分市场,并表示物联网产业链由应用解决方案、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四大关键环节构成,并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技术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对林业来说,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应用就是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效融合,对林业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从而推动林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林业及相关产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自动化信息》2012,(5):5-5
“第四届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年会”于2012年4月11日在成都隆重召开。 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RFID产业联盟、北京金卡国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共同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年会”于2012年4月11日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多个省市、行业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四川盛成都市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以及物联网RFID产业链上众多知名企业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本届年会。  相似文献   

16.
据来自成都市政府的消息,2010年至2012年,成都将重点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监管六大领域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创造市场空间,带动产业聚集。按照成都市物联网示范应用工作方案,通过示范应用,成都将探索形成物联网应用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服务支撑体系和管理运营体系,着重在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的发展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驱动,因此寻找能够长期可持续的物联网应用,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十二五"期间是决定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5年,在这5年中,物联网的发展驱动模式将是从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关键5年,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甚至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嵌入式技术在巩固传统的应用基础上,也在探索新兴市场的应用,物联网(IoT)无疑是其中最具有广泛性的应用目标.华南地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 深圳更有"中国硅谷"的美誉."2017年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期间,在北航出版社的协助下,嵌入式系统联谊会与中电器材总公司和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华南地区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嵌入式系统联谊会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何小庆担任主持,邀请到了专家学者和产业代表分享其对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解以及实践的心得体会,与众多业内人士共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正在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革命浪潮。日前在天津参加“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专家认为,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全力助推物联网发展,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更是加大了刺激措施,试图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法宝”。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中国R FID产业联盟理事长张琪指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市场规模远远大于互联网,能为经济复苏提高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2,(6):107-107,106
备受瞩目的“2012海峡智慧城市与物联网产业博览会”于2012年5月26-28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会旨在推动海峡物联网产业发展,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增进物联网行业沟通,促进智慧城市及物联网产业的和谐发展。北京昆仑海岸作为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应邀出席展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