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一般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起到增产、改善品质、缩短生长周期、延长保鲜期的作用。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日趋重要作用,一些种植户受利益驱动而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凸显重要性。本文依据我国登记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分别介绍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植物源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大残留限量和相应的检测标准,概述了国内外最新样品制备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关注多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分析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新与完善残留限量标准以及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果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农药,可用于调节水果的生长和贮藏。近年来,由于其在水果生产中的不当或过量使用,而产生的安全事件不断增多。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水果中5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赤霉素、氯吡脲、噻苯隆和2,4-D)的理化性质、登记使用、国内外限量以及残留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制定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改善作物品质和调节生长作用的人工合成农药,近年来,调节剂的滥用及使用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限量标准的跟踪研究,并进一步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水平。本文综述了农产品生产中常用的氯吡脲、赤霉素、多效唑、乙烯利、矮壮素、2,4-二氯苯氧乙酸这6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研究现状,包括农产品中残留限量标准和仪器检测技术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分析将向多组分、高效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普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改善环境抗性、增加亩产量和改良品质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其生产量和使用量连年激增,已成为重要的农业手段之一。然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带来的残留危害亦不容忽视。安全、适量、高效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保护农产品和自然环境安全不受侵害。现阶段,我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仅停留在部分食用农产品的限量使用,不同使用类型和毒素类型没有细化和总结。本文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及危害、阐述了在不同生态角色的残留及特点,并依托膳食评估概念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提出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方法,对今后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障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果蔬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蔬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多,随着人们对其残留危害的日益关注,痕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文中概述了国内外检测果蔬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主要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联用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毛细管电泳(CE)及其他分析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断增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一样,也有一定的毒性,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植物、水果、蔬菜中,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负作用,造成人体内代谢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因此加强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快速有效检测,对保证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未来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改进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毛木耳中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溶液提取后,比较了C_(18)和PEP-2的净化和去除色素能力,同时对提取试剂和PEP-2净化剂用量进行了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相关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定量限为0.1~5μg/kg,在0.01、0.05、0.1 mg/kg 3个添加浓度下平行6次实验,回收率为80.6%~116.6%,RSD为0.9%~11.2%。结论该法满足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要求,可为食用菌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提高果蔬产量、品质,其在果蔬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危害风险的评估也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类别、作用和在果蔬中的应用现状;并归纳分析了果蔬中多效唑、氯吡脲、赤霉酸、乙烯利、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几种主要生长调节剂的危害和残留现状;发现果蔬中乙烯利的平均残留量最高,葡萄、豆芽、草莓等果蔬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情况最为严重,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而国家现行植物生长调节剂标准中并未覆盖一些果蔬,亟需完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相关标准及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纺织品中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残留物质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一些绿色纺织品认证标准也对其残留限量值有一定要求。主要介绍了丙烯酸酯类与甲基丙烯酸酯类两类物质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国内外两类物质相关限制法律法规与检测方法。这对今后研究丙烯酸酯类与甲基丙烯酸酯类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导刊》2014,(10):36-37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质量需求的提高.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焦点之一。兽药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果残留在动物源食品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世界各国为解决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限量标准。本文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法规资料.概述了中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目前兽药残留的政策和限量标准制定情况.使读者对各国兽药残留限量的标准有一个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1.
建立蔬菜水果中3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粉碎后,用QuEChERS法进行前处理,5?g样品经10?mL乙腈溶液提取,4?g无水硫酸镁+1?g氯化钠+1?g柠檬酸钠+0.5?g三水合二柠檬酸氢二钠盐析脱水后,根据不同样品状态,取上清液用不同净化粉末进行净化;色谱条件以Waters?Acquity?HSS?T3柱进行分离,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离子化为电喷雾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段扫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峰面积法定量。化合物在2~100?μg/k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3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出限为2~10?μg/kg,该方法前处理快速、灵敏、准确,满足目前国内外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的要求,可为常见蔬菜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蔬果中氯吡脲残留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氯吡脲是一种新的高效植物生长促进剂, 在蔬菜水果生产中广泛应用, 长期接触可引起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紊乱。因此, 发展简单、快速、高灵敏度的氯吡脲残留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蔬果中氯吡脲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 包括固相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液相色谱-质谱、酶联免疫法等分析方法,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虞淼  吴淑春 《食品科学》2015,36(24):246-252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草莓和杨梅中20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后,以Phenomenex XB-C18(100 mm×2.1 mm,2.6 μm)为分析色谱柱,甲醇和5 mmol/L乙酸铵-0.1%乙酸缓冲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0 种植物调节剂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 0),草莓和杨梅中3 个添加量的回收率为70.0%~114.8%,相对标准偏差(n=5)为1.25%~11.1%,检出限在0.14~2.9 μg/kg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市售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状况 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市售水果(草莓、葡萄、猕猴桃、樱桃和西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氯吡脲、噻苯隆、2, 4-二氯苯氧乙酸、4-氯苯氧乙酸和多效唑残留状况。方法对河北地区148份草莓、122份葡萄、51份猕猴桃、39份樱桃和9份西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状况进行研究。参考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技术手册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结果 148份草莓样品中多效唑检出39份; 51份猕猴桃样品中氯吡脲检出23份; 39份樱桃样品中2,4-二氯苯氧乙酸检出16份;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各类水果中检出率均不高。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河北省市售的各类水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但残留量较低,总体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吉林省内市售果蔬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情况。方法 2014年~2017年从全省9个地区采集多份果蔬样品, 根据《2014~2017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结果 2014~2017年采集的样品中检出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类检出率达到57.1%。采集的317份样品中, 117份样品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 检出率达到36.9%。结论 吉林省市售果蔬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 应采取针对措施, 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PGR)残留的风险,对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实行监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整合3年的市场监测数据,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方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专用软件,对我国各类人群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较低,为0.0109~0.182 mg/kg,辣椒中主要检出矮壮素和甲哌啶残留,番茄中主要检出2,4-滴残留,马铃薯中主要检出甲哌啶和矮壮素残留;短期膳食摄入结果显示,辣椒、番茄和马铃薯3个蔬菜品种消费带来的有检出PGR残留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957~11.0?g/(kg bw·d),仅占其急性参考剂量的0.0319%~22.0%,急性风险较低。结论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虽在不同蔬菜品种、不同风险因子和不同人群之间有差异,但整体风险水平不高,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