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泽民 《教育》2012,(13):5
有的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唯恐漏掉点什么,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上哪所学校?读什么书?上哪个补习班?家长无不周到入微。这种心态有人总结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有一个观点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被很多家长奉为真理,也被不少培训机构拿来忽悠。笔者赞同一种看法:择校风的推高、奥数热的泛滥、学校承栽的期待,莫不与"起跑线"论有很大关系。现在,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搞清楚真正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不同的人对"起跑线"的理解不同。有的家长认为,"起跑线"是幼儿园教育;有的家长认为,  相似文献   

3.
成成  丹丹  李津 《内蒙古教育》2012,(13):13-19
A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症"调查B给孩子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C囚徒困境下,教育消费何去何从D78.9%的家长甘当助教家庭教育被"学业化"E父母应学会尊重"儿童权利"A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症"调查幼儿园学英语,小学学奥数……一道无形的"起跑线",困住了许多家长,也把孩子本应拥有的"欢乐童年"、"金色少年"变成了"苦难童年"、"灰色少年"。"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家长们把"起跑线"看得非常  相似文献   

4.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经常能听到教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家长是怎么管的?"也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成绩差,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带着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的教育何为?其实,溯本求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想办好教育,我们就要促使教育与外部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优化,营造"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家长对儿女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逐渐获得了众多家长的认可。而幼儿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跑线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中却仍然不理想。本文就从这一现状出发探究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家长对儿女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逐渐获得了众多家长的认可。而幼儿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跑线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中却仍然不理想。本文从这一现状出发探究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人生不是百米冲刺式短跑,而是马拉松式中长跑,起跑稍慢并不能对最终成就产生决定性影响。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能在起跑线上抢先,或者最起码能与别人同时起跑,谁又愿意在起跑的时候就落于人后呢?经过长期宣传,"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扎根于社会意识中,公众普遍认同教育是人生最初起跑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城市家长打破头择校,农村家长一门心  相似文献   

8.
7岁的孩子把《百家姓》背得滚瓜烂熟,是神童还是扼杀创造力的"被神童"?十几年的学习,唯一的目的就是在一场考试中拿个好分数,教育的目的是否已经被扭曲?一个本科生的培养成本,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人,"读书改变命运"更像一场输不起的赌博。"起跑线竞争"让读书改变命运成为赌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在中国广为流传、最令家长感到焦虑的话。在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的第一集《起跑线上》中,教育专家说,"起跑线竞争"正在让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潮流的反面。如今跨过"起跑线"看教育,教育更像一  相似文献   

9.
正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最蛊惑人心的一句话莫过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起跑线上的领先,孩子们苦不堪言,家长们疲于奔命。在中国,教育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生物链,生物链的最高端就是大学,从这个终点,一环一环向前逼近。于是,压力从高中、初中一直压迫到小学乃至幼儿园。所有的教育历程,仿佛都成了高考的"预备  相似文献   

10.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些年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个说法,反映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起跑线在什么地方?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谁也说不清楚。但总的趋势是愈来愈往前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反映出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期望。今天,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提高了。从总体上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我们在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别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一这句广告词不仅使儿童用品市场分外繁荣,更反映了父母们的教子心态。宝宝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他们的希望所在,怎么能让他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别人呢?于是,从衣食住行到智力投资,宝宝的一切都被家长们精心地安排着。他们以为,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孩子就不会在起跑线上落后。结果怎样呢?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教师博览》2012,(10):33-33
我最担心的是教育。教育是百年树人,如果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人种都会退化,这就像土豆要退化一样,因为你教育出来的学生,再过十年,他就是老师,然后他再接着用这一套方法去教育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下去的话,教育就是在不断摧毁人。家长们都喜欢说一句话,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中国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中  相似文献   

13.
沙燕 《文教资料》2007,(20):184-185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对知识和学历的重视程度日益高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也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期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人上人"。高期望家长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常说要按教育规律办事,那么,什么是教育规律?对于这个问题,学界已有不少理论层面的研究和论述。然而,随着环境与条件的改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需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即按照教育本原的顺序和步骤逐步推进。然而,曾几何时,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很多家长无所适从或盲目跟风。在大量培训机构的助推下,家长们将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前置到中小学,平移到幼儿园,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起跑线",不在幼儿园,不在小学、中学,而在家庭。把各方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近年来,有一个观点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被很多家长奉为真理,也被不少培训机构拿来忽悠。笔者赞同一种看法:择校风的推高、奥数热的泛滥、学校承载的期待,莫不与"起跑线"论有很大关系。现在,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搞清楚真正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一句"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多少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找关系、走后门,让孩子上"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重点中学",选择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增强孩子  相似文献   

17.
身为教育工作者,经常遇到很多家长咨询:是不是需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啊?言语之中满是纠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多次地追问:为什么要给孩子报班呢?家长们的回答通常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家长重视幼儿的教育本来是好现象,但是许多家长已经开始对幼儿进行"提前"教育。本文从早期教育家长存在的诸多误区入手,分析了误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许多科学的育儿观念,以期为家长们科学看待幼儿的教育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输在了起跑线上,就输掉了孩子的未来!""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许多孩子家长义无反顾地大手笔"投资",对孩子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身体发育、兴趣爱好等等置若罔闻,不管不顾地将幼小的孩子投入到超前学习文化知识、超量学习文艺特长、超强度学习体育技能的洪流中,家长乐此不疲而孩子却不堪重负,家庭损失了经济积累,孩子也失却了童年的欢乐。多少年来,中国的孩子家长始终纠结着的这个"起跑线",真的起着那样的决定性作用吗?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年轻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最出色的人才,因此,越来越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由于家长们缺乏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有些家长迷信什么“快速培养”、“神童方案”、“成才秘诀”等不科学的教育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某些无知父母的家教誓言。于是,各种“育子秘方”“神童经验”也大行其道,甚至令家长们趋之若鹜。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家长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