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12例临床资料,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64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148例,又根据餐后2h血糖水平分为IGT1组50例,IGT2组58例和IGT3组40例,比较各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弥漫性病变状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结果与NGT组比较,IGT1组、IGT2组、IGT3组LDL-C水平、弥漫性病变比例、Gensini积分明显升高(P<0.05);IGT1组、IGT3组双支病变比例明显升高,IGT2组双支病变比例明显下降(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 IGT加重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餐后2h血糖升高的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对于此类人群应及时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及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6年5月该院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00例,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受损(IGT)组、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组)、糖尿病(DM)组5组,均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dewald 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口服75 g葡萄粉0.5和2 h后测血糖、血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30/△G30、李氏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同时对5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TC、LDL-C在5组中依次升高,HDL-C在5组中依次降低,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4组BMI、WHR、SBP、DBP、TG、TC、LDL-C、HDL-C与NGT组比较差异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SBP、DBP、TG、TC、LDL-C、HDL-C与IFG组比较差别显著.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的FPG 0.5、1 h、空腹血胰岛素(Fins)、0.5 hINS、ISI、△I30/△G30与NGT组比较差别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3组PBG2h明显高于IFG组;IGT组、IFG/IGT组两组2 hINS水平明显高于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3组李氏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明显低于NGT组和IFG组,NGT组和IFG组两组MBCI差别不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3组hs-CRP、IL-6、TNF-α明显高于NGT组,IFG组与NGT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IGT组、IFG/IGT组、DM组3组冠状动脉1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NGT组和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3组2支病变和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和IFG组,NGT组和IFG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别不显著.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了从FPG异常、糖耐量异常到DM的发展过程.冠心病合并IGT、IFG/IGT、DM时较合并NGT和IFG者有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病人临床特点。方法:96例ACS患者根据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被分为:糖尿病(DM)组(32例).糖耐量减低(IGT)组(32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组(32例)。所有病人检测血糖,血脂,心电图和作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并进行各组间相互比较。结果:DM组和IGT组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比NGT组高(P<0.05~<0.01),而。DM组的血糖水平比IGT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0.01)。DM组和IGT组的心电图缺血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狭窄比NGT 组重。P<0.01。结论:IGT组和DM组的血脂代谢异常,心肌缺血和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较NGT组重。故对IGT 的老年病人应警惕冠心病病变。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对198 例老年CAD合并DM 患者(DM 组) 和387例老年CAD非合并DM患者(NDM 组) 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记录各组的冠脉病变特点. 结果 2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及CAD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NDM组(P<0.05);2组间的左主干(LM)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DM组三支病变的发生率与NDM 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平均置入支架数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FINS、CRP及HbA1c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论 2 型DM合并CAD患者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数目较多,血管病变弥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糖耐量减低(I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史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糖尿病(DM)组、IGT组、糖耐量正常组(NGT组)。对3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各组生化指标。结果与NGT组相比,IGT组和DM组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斑块检出率及斑块积分均显著增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TC、LDL-C、2hPG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在IGT阶段已经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期控制血糖,可减轻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减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糖耐量异常(IGT)或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选取32例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为DM组,40例IGT合并冠心病患者为IGT组以及82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为NGT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情况,血糖血脂代谢水平,冠脉血管病变数量以及影像学评分.结果 DM组与IGT组发病年龄显著低于NGT组(p<0.05),DM组与IGT组存在不同水平的糖、脂代谢紊乱,且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均高于IGT患者.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累及支数较多且狭窄较为严重,IGT次之,NGT一般累及单支血管,且狭窄程度较轻.随访1年期间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DM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 <0.05),IGT组高于NGT组(P<0.05).结论 DM或IGT患者管脉病变较单纯冠心病患者更复杂,严重,对这类患者的代谢紊乱应积极进行治疗,包括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不同糖代谢状态下不同胰岛素抵抗评估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25~73岁的正常糖耐量(NGT)者448例;空腹血糖受损(IFG)者56例;糖耐量受损(IGT)者197例;IFG合并IGT(IFG+IGT)者63例;糖尿病(DM)患者225例,采用以下6种方法评估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胰岛素抵抗程度:(1)OGT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2)HOMA-IR;(3)李光伟胰岛素敏感指数[1/(FINS×FPG)];(4)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ulin);(5)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AUCglucose/AUCinsulin);(6)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比值(FPG/FINS)。结果OGT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以及1/(FINS×FPG)显示,IFG、IFG+IGT、IGT、DM组胰岛素抵抗显著高于NGT(P<0.05),而DM组显著高于NGT、IFG、IFG+IGT、IGT组(P<0.05);AUCinsulin显示,IGT组胰岛素抵抗显著高于NGT、IFG、IFG+IGT、DM组(P<0.05),而DM组显著低于NGT、IFG、IFG+IGT、IGT组(P<0.05);AUCglucose/AUCinsulin、FPG/FINS显示,NGT、IFG、IFG+IGT、IGT四组患者之间胰岛素抵抗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DM组显著高于NGT、IFG、IFG+IGT、IGT组(P<0.05)。结论OGT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1/(FINS×FPG)与HOMA-IR得出结果基本一致,并且OGT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可以分辨不同糖调节异常状态下胰岛素抵抗程度;AUCinsulin、AUCglucose/AUCinsulin、FPG/FINS不能准确分辨不同糖代谢人群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及其在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分为正常糖代谢(NGT)组43例,非肥胖糖耐量减低(IGT)组48例,肥胖IGT组47例,分别测定ADMA、APN、CRP、血脂、胰岛素(INS)水平,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肥胖IGT组BMI高于非肥胖IGT组和NGT组(P=0.000);IGT 2组的空腹血糖(FPG)均高于NGT组(均P0.05);IGT 2组的餐后2 h血糖(2h PG)均显著高于NGT组(P=0.000);NGT、非肥胖IGT组的空腹INS(FINS)、HOMA-IR明显低于肥胖IGT组(均P=0.000);NGT、IGT非肥胖组的APN浓度显著高于肥胖IGT组(P=0.000);NGT和非肥胖IGT组ADMA、CRP水平均明显低于肥胖IGT组(均P=0.000);非肥胖IGT组ADMA、CRP水平亦明显高于NGT组(均P0.05);NGT组的CIMT低于非肥胖、肥胖IGT组(均P0.05),非肥胖IGT组CIMT低于肥胖IGT组(P=0.016);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PN、ADMA和HOMA-IR是BMI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ADMA、CRP和BMI是CIMT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对于IGT人群,特别是肥胖的IGT患者,ADMA更为敏感地预测了胰岛素抵抗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乌鲁木齐市2656例30~79岁的汉族居民行糖耐量试验,检出1801例NGT、409例IFG及245例DM者。结果 IFG女性145例,男性264例。IFG人群的平均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负荷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超重31.1%、高血压22.7%、血脂异常40.6%、符合MS诊断者为35.7%,均高于正常组,而低于DM组(P0.05)。男性IFG患者总的患病率(9.94%)女性(5.46%)(P0.05);IFG中,IGT患病率23.47%,女性5.38%,男性18.09%,(DM)7.58%,其中女性0.98%,男性6.60%。结论 IFG伴有MS及DM高于NGT人群。IFG患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异常(IGT+DM)率达31.05%,且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糖代谢异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探讨餐后2 h血糖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72例,取清晨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后将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减低(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比较4组的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DM组58例(33.72%),IGT组56例(32.56%),IFG组10例(5.81%),NGT组48例(27.91%).前3组弥漫性病变率、合并血脂异常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率高,容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餐后2 h血糖测定可提高该类患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患者70例(T2DM组);空腹血糖(FPG)受损/糖耐量受损者66例(IFG/IGT组);正常对照者68例(NGT组)。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其他指标,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25-OH-D与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和IFG/IGT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NGT组(P<0.05);T2DM组和IFG/IGT组总胆固醇(TC)、血浆同型半胱胺酸(HCY)、尿微量白蛋白(MAU)显著高于NGT组(P<0.05);T2DM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NGT组(P<0.05)。血清25-OH-D与TC、TG、LDL-C、FBG、HCY、MAU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是HCY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维生素D缺乏可能在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葡萄糖代谢异常对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39例糖耐量减低(IGT)、47例T2DM和44例糖耐量正常者(NGT)反应性充血前后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IGT、T2DM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均受损,T2DM组、NGT组分别与I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较NGT组差异明显(P<0.01).与NGT组比,IGT组、T2DM组FPG、 HbA1c、LDL-C升高,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R)负相关;HDL-C降低,与EDVR正相关(P均<0.01).结论 葡萄糖代谢异常可对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80例.按有无DM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绝经患者少于非DM组(P<0.05);比较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均高于非DM组(P<0.05);DM组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百分比高于非DM组(P<0.05);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三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也增多(P<0.05).结论 DM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DM患者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者多于非DM患者,DM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多,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促使及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4.
选取糖耐量正常(NGT)者、糖耐量受损(IGT)者、糖尿病(DM)患者各40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分析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GT组的白细胞计数较NGT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DM组的白细胞计数较IGT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与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r=,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与糖脂代谢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糖耐量水平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糖耐量水平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86例受试者根据糖耐量分三组:正常糖耐量(NGT)组27例,糖耐量减退(IGT)组31例,糖尿病(DM)组28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血脂(TC、TG、LDL-C、HDL-C)、血糖(FPG)及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并行OGTT2小时后采静脉血测血糖(2hPG)及胰岛素(2 hINS);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EDD).结果 DM组的2 hPG、2 hINS、HbAlc、hs.CRP、vWF较NGT组及IGT组明显升高(P<0.01),DM组的肱动脉EDD较NGT组及IGT组明显减低(P<0.01);IGT组的2 hPG、2 bINS、hs-CRP、vWF较NGT组明显升高(P<0.05-0.01),IGT组的肱动脉EDD较NGT组明显减低(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D与2 hPG,HbAlc,2 MNS及hs-CRP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7、-0.56、-0.52、-0.49,均P<0.01).结论 IGT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DM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更严重.餐后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糖耐量人群的相关临床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40例为T2DM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40例为IGT组及体检正常患者40例为正常组。3组研究对象均禁食12 h以上,测定3组研究对象相关的血糖血脂指标、胰岛素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 T2DM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明显高于IGT组与正常组(均P<0.05),β细胞指数(HOMA-β)、空腹C肽/血糖、血脂指标HDL-C水平显著低于IGT组与正常组;而IGT组的2 h PG、HbA1c、FINS、2 h INS、HOMA-IR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HOMA-β、空腹C肽/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T2DM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高于IGT组与正常组(均P<0.05);而IGT组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随着糖代谢的不断恶化,血糖水平越高脂质代谢越异常,炎性作用越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从正常糖耐量到糖尿病(DM)不同糖代谢水平,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演变.方法青岛市区30~74岁的正常糖耐量(NGT)44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142例;糖耐量受损(IGT)93例;IFG合并IGT(IFG+IGT)42例;新诊DM 153例.采用HOMA-IR评价IR,HOMA-β、ΔI30/ΔG30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IFG组HOMA-IR为1.14±0.06,明显高于NGT组的0.93±0.03(P<0.05),IFG组HOMA-β为4.53±0.06,低于NGT组5.10±0.04(P<0.05),两组间△I30/△G30差异无显著性(4.86±0.11 vs 4.99±0.11);IGT组HOMA-IR为1.12±0.07,明显高于NGT(P<0.05),两组间HOMA-β差异无显著性,IGT组△I30/△G30 为4.62±0.14,低于NGT组的4.99±0.11(P<0.05);DM组HOMA-IR为1.55±0.05,明显高于NGT、IGT和IFG组(P<0.05),DM组HOMA-β和△I30/△G30 分别为3.94±0.06、3.93±0.12,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DM组基础与糖负荷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均明显受损.结论 IFG患者主要表现β细胞功能缺陷,IGT为胰岛素早期分泌受损,DM患者兼有严重的IR和β细胞缺陷.从NGT到DM,随着糖代谢的不断恶化,IR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发生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水平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139例,按其糖代谢状况分为糖尿病组(DM)31例,糖调节受损(IGR)组38例,正常糖耐量(NGT)组7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aspin、ATGL水平,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2 h INS)水平。结果 DM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2 h PG、FINS、2 h INS、HOMA-IR、TG、LDL-C、LP(a)、Gensini积分均高于NGT组和IGR组,vaspin、ATGL、HDL-C低于NGT组和IGR组(P0.05)。DM组和IGR组≥3支病变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单支病变率显著低于NGT组(P0.05)。vaspin、ATG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8、-0.522,P0.01),与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5、-0.514,P0.01)。结论 vaspin、ATGL水平与2 h PG、胰岛素抵抗及CHD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vaspin、ATGL参与了不同糖耐量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妊娠糖尿病不同转归结局患者FPG、HbAlc指标水平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 000例GDM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期糖尿病转归结局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GT组)879例、葡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52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IFG组)47例及2型糖尿病组(T2DM)22例。对比4组孕期6周到产后6周的FPG、HbA1c指标变化。结果 与NGT组相比,IGT组、IFG组、T2DM组FPG、HbA1c指标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GT组相比,IGT组、IFG组、T2DM组FPG、HbA1c指标异常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相比,IGT组、IFG组、T2DM组FPG、HbA1c指标异常状态时间占总妊娠时间比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不同转归结局患者FPG、HbAlc指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为妊娠糖尿病不良转归结局的预测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老年T2DM(T2DM组)、IGT(IGT组)、IFG(IFG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0例,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TG、TC、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和CD62P。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色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NTG)。结果 T2DM组、IGT组、IFG组FM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T2DM组NTG较IGT组、IFG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FMD与FPG、TG、TC、LDL-C呈负相关。T2DM组、IGT组、IFG组CD61和CD62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61与FP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CD62P与FPG、T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FMD与CD61、CD62P呈负相关。结论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在T2DM前期就已经存在,两者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