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家庭居住类型分布上探讨老年人得到帮助的渠道 ,从享受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方面看社会保障的实行情况 ,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对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我国老年养老保障体制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昆明市五华区6个社区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状况。从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文化生活服务及有关设施、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城市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从家庭各住类型分布上探讨老年人得到帮助的渠道,从享受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方面看社会保障的实行情况,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对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我国老年养老保障体制的现状及函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使用2001-2010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状况。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耕地面积、城乡就业人数之比、城乡居民纯收入之比作为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就业人数之比与农民收入正相关,人均耕地面积和城乡居民收入比与农民收入负相关。为农民增收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徽城乡居民的养老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安徽居民对养老主体和养老辅助载体及社会养老服务方式的需求.认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该主要考虑选择自我为主、家庭为辅的养老模式.政府、社区和社会的辅助养老措施,应该体现城乡差别.城市应加强社区的家庭辅助功能和养老机构建设,农村应通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收入,加强社区或敬老院的辅助养老功能.  相似文献   

6.
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重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目前农村的养老模式.认为农村的养老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居家养老仍是农村普遍的养老方式;家庭的养老功能已经严重弱化,但又尚未形成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养老制度正逐步建立,但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建议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构建以社会保障体系为支撑的农村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养老产业在中国迅速兴起。休闲养老产业链是以满足休闲养老者多元化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基础,在休闲、养老和旅游等多个产业的市场、资源、功能、业务和空间等方面相互交叉、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城乡休闲养老产业链的构建是通过价值发现和再创造,充分整合链上各主体、各区域的价值链,持续地对价值系统进行设计和再设计的过程。为有效促进城乡休闲养老产业链构建,建议着力打造城乡休闲养老产业链(整链)品牌、构建城乡区际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建立跨越城乡区域的休闲养老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构建了老年人经济资本对其社会活动参与的影响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所拥有的存款额、现金额、收入额与其社会活动参与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老年人经济资本对其社会活动参与有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年龄起到调节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经济资本对其社会参与的促进作用被削弱;居住地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较高经济资本的老年人更趋于在城市居住,城乡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具有差异性。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子女们给予老人更多的经济支持,对促进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乡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对上海城乡文化消费情况展开调查并进行了样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城乡因素较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更能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的倾向,而且影响深远;二、城市居民更倾向于正统和准正统范围的文化消费,而农村居民对时尚消费的需求更高;三、地理空间位置区分了城市和农村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审美趣味,分割了城乡文化消费市场,造成了城乡文化差异,而这种区隔可能造成了"隐藏的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而中小城市由于经济水平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未富先老"特征更为明显,其面临的养老压力更大。以蚌埠市为例,分析了中小城市开展"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障碍因素,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建议。希望能有助于中小城市"以房养老"业务的开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保障压力。  相似文献   

11.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片面发展城市工业的结果,它造成了乡村人口比重大、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劳动力过剩、就业问题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就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还农民以公正待遇;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展空间;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愈来愈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正确认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措施缩小这种差距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指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和个体差距的综合反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总量增加,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增长的幅度不同,差距拉大,呈现出高收入者收入过高,低收入者收入过低的新变化。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扩大消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通货紧缩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效需求不足和消费率过低出发,结合所有的消费理论几乎都隐含着收入影响总消费需求这一关系,指出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的问题最为严重。再具体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内部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基尼系数,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这种差距一旦消除,可以较长期地解决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问题。最后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长期对策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城镇就业与失业调查报告--职业教育与收入及失业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受职业教育群体与失业率以及和收入关系的调查,寻求受职业教育群体与失业率以及和收入的关系。调查分析得出:受职高中专教育群体的失业率低于受普通高中教育群体的失业率,低2.61%;普通高中的收入比职高中专高25.3%;受职业教育群体收入均等化优于受普通高中群体,职业教育的快速及向高层次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养老金收支缺口和隐性债务是影响城镇基本养老金筹集的主要原因,分析其构成的主要因素:覆盖率、抚养比、退休年龄、年龄构成、养老金替代率、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利率等,利用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并结合陕西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关数据,通过扩大覆盖面,建立部门协作、加大征缴力度和妥善处理隐性债务、做实个人账户的有效途径来解决基本养老金筹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此,针对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形成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提出推进市场化改革、缩小人力资本差异、完善税收制度等解决思路,以期对缩小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存在差异的比较 ,指出继续实行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度存在的弊端 ,并对如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会计理论。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要采用的是以收入费用观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的收益。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入费用观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在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下,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会计收益计量模式的重心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2006年2月我国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很多地方也引入了资产负债观理念。对这两种收益计量模式作简单的比较,揭示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趋势,并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建造合同准则与我国的一些税法如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规定在确认时间和金额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账务处理上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