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和谐教育思想:教育奏出的华丽乐章 和谐教育思想是由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人物、"德国教师的教师"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首创.它的主要内容是:①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应当高度重视教育对人的塑造的重要作用;②教育必须激发人的主动性.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其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性,使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从而实现自发自动、自主自觉、自决自由;③自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和谐教育思想由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德国教师的教师”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首创,主要包括:①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②教育必须激发主动性;③自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④全面发展与和谐培养;⑤和谐培养最重要的是人格和谐。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向来为教育界所称道,至今仍然让人感到其深刻的启发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生有上进心,就学有动力。学生的上进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中形成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4.
以和谐教育思想为契机构建大学生和谐教育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的和谐教育思想和西方的和谐教育思想都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则,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激发人的主动性,教育要注重人格和谐的培养,这些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都有所启示。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以和谐教育思想为契机,构建大学生的和谐教育机制,应该做到:树立和谐的教育目标;构建和谐的工作体系;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为广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5.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面对新课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呢?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不是要人消极接受,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最终帮助学生获得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目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第斯多惠的思想仍有教学启示性,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理念是一致的。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性,使其主动建构知识,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点滴经验。一、发掘语文之美,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要唤起学生学习主动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对所学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即便是枯燥的学习内容,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发掘其中独特的魅力。语文是  相似文献   

7.
和谐管理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与个人尊严,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管理。在高职生的就业工作中运用和谐管理的方式,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提升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和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激励,在中文词典中释为鼓动、激发,使之振奋或振作。对中职学生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  相似文献   

9.
一、注重主体的实践操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努力获得发展。”他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可见,学生的技能是不能简单地、直接地从教师那里获得,只能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脱离了主体的实践活动,就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10.
第斯多惠(1790~1866)是德国著名教育家,19世纪德国师范教育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他曾在1820~1832年,任梅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兼任数学和德育的教学工作,并在该校附属小学任课,还帮助师范学校毕业生进修。在教师的学习问题上,他提出“不进则退”的思想,认为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然后才有能力去教育别人。第斯多惠还要求教师要明确认识到,一个一贫如洗的人,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  相似文献   

11.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总复习课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在复习中的主动性,突出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情定复习内容,学生自主纠错、梳理知识,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生命状态,提升总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着力点,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发展的需要,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南京林业大学多年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的确.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善学习、敬业忘我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美是和谐,和谐的终极是人的和谐,和谐的人格依靠教育来培养。教育的美学目的是逻辑分析 与历史发展的统一,具有应然与实然两重性。和谐即关系的谐调,以“关系”为着眼点,从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操作对象、人与自我五大关系的和谐中,探讨实现教育美学目的 的目标构建。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兴趣法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力的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告诉我们,要想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学好语文,教师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以便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与创新教育、激励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讲求和谐意在以人为本,使师生能充分交流、默契配合,激发学生的潜在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蒋群 《文教资料》2009,(33):221-222
自我和谐是指在自我认知之后形成一种悦纳自我、和谐发展的精神和品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校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人与校园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内心的自我和谐。强调大学生特殊群体的自我和谐,既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潜能,达到自我完善.实现其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才符合现代教育的关于要培养具有主动性的人的需要,真正促使学生提高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作为班主任,能否激发学生自我主动性的主体意识,对班级管理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主观能动性呢?这  相似文献   

19.
人的存在与人的发展就是为了寻求人的和谐。人的和谐发展就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我性的有机整合。讨论人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得出人的和谐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自由的实现,追求人的主体性实现。教育因此是主体教育,主体教育是走进人的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教育的时代任务就是在生活中培养人的适应意识和选择能力,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提高人的生活境界,追求人的自由与“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应用上课的启动艺术,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