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较好,但有关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少见报道.目的:比较采用不同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998-01/2008-12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237例,年龄60~96岁.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32例,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23例,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41例,双极股骨头置换1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0例.比较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均高明显于双极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P<0.01);空心螺钉组、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优良率明显低于双极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治疗(P<0.001,P<0.01).结果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应首选人工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对Garden型可选用空心螺钉固定,转子间骨折Jensen-EvansⅠ~Ⅱ型可选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置入内固定;Jensen-EvansⅡ~Ⅲ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选择金属植入物,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程度、围手术期状态、骨折类型等多因素进行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的:比较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进行骨折修复,动力髋螺钉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Gamma 钉组和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各4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内固定后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钉组(P 〈0.05),内固定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 钉组(P 〈0.05),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amma组和动力髋螺钉组(P〈0.05)。提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内固定后并发症少,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综合分析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置入内固定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髓内固定承受应力的轴心比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向内移,抗疲劳能力增大,具备抗内翻支撑和防止近端骨折块旋转的功能,对骨折是否稳定要求不高,因此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63~86岁.Evans-JensenⅡ型骨折3例、Ⅲ型8例、Ⅳ型10例、Ⅴ型23例.随访12个月,记录各型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愈合时间及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44例平均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除2例早期负重出现髋内翻畸形,其他所有病例未出现股骨近端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断钉、感染等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6%.说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积极的内固定治疗已被大家认同,但具体选择何种固定方式,尚无明确标准。目的:比较应用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的意义。
  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分别接受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髓内钉组)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6-24个月,平均19个月。锁定钢板组和防旋髓内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为11周左右,修复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防旋髓内钉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锁定钢板组(P <0.01)。有4例患者拟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因股骨转子纵裂、股骨髓腔狭小及股骨弧度较大而术中更改选择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随访过程中,锁定钢板组1例发生髋内翻,防旋髓内钉组1例因撞击伤再次发生骨折。结果提示两种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修复方式和植入物。  相似文献   

7.
高延明  张路 《中国临床康复》2013,(13):2455-2462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综合分析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置入内固定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马遇伯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542-8546
背景:老年髋关节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比较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为多见,有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骨二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年龄65-87岁,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固定入路。结果与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增高,Harris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固定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髋部畸形率均减少(P〈0.05)。结果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系统是AO/ASIF于2004年为减少各种并发症而改进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其微创的理念与锁定防旋转的设计较以往内固定有更大的优势.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07/2009-1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16例,人工关节置换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8例,全髋置换3例).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明显优于人工关节置换(P<0.05).提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动力髋螺钉组2组,分别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每组30例。
  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修复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均降低(P<0.05),修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升高(P<0.05)。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时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背景:钢丝捆绑固定大小转子间骨折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但对于严重粉碎的骨质疏松骨折可能会加重骨折或无法固定所有骨折块。目的:对比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4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中,采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9例,采用爱惜邦聚丁酯带针缝线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5例。结果与结论:所有大转子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移位、关节脱位、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i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爱惜帮捆绑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钢丝捆绑组少(P<0.01)。表明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大转子粉碎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采用爱惜帮缝合线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髋关节骨折中的占比达到了50%,其中不稳定骨折的比例在35%~40%。由于老年人身体状态的特殊性,不稳定型骨折的比例更高。临床多采用髓内固定、髓外固定等骨折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已趋于成熟,但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复位的难度高,加上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内固定治疗失败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其治疗方法和效果之间存在不同的争议。如何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提供坚强稳定而持久的固定,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次研究参考了国内外目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的相关文献,对该类型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选用内固定治疗成功率不高。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69例年龄大于70岁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用全髋关节置换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记录置换后并发症、死亡周期、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周期。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失访,剩余53例。7例以上患者死于置换后1年内。置换后第1个月的Harris评分为66±7,第3个月为72±6,第1年为74±5,第3年为76±6,其中27例5年后的Harris评分为76±8。患者恢复下地行走能力的平均时间为28d。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和植入感染现象。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患者在极低的器械故障风险下能更快地恢复,避免了内固定治疗失败的风险问题,使患者能够在治疗后保持良好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需要手术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均使用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出现贫血及低蛋白血症5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未出现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或内科合并症死亡.31例患者均获得10~1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其中优16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3.55%.结论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锁定钢板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病例均在10~18周骨折愈合,优良率93.8%。【结论】动力髋螺钉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内固定可靠、出血少、并发症少、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钢丝捆绑固定大小转子间骨折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但对于严重粉碎的骨质疏松骨折可能会加重骨折或无法固定所有骨折块。目的:对比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4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中,采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9例,采用爱惜邦聚丁酯带针缝线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5例。结果与结论:所有大转子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移位、关节脱位、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i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爱惜帮捆绑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钢丝捆绑组少(P〈0.01)。表明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大转子粉碎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采用爱惜帮缝合线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单纯应用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抗旋转能力及骨折稳定性均欠佳.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结合抗旋转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用在动力髋螺钉上方加1枚抗旋转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患者.对其中32例接受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结合抗旋转螺钉置入固定且病历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32例获随访3~1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8.1周,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再骨折发生.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优21例,良8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0.6%.结果证实,动力髋结合抗旋转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牢靠,抗旋转作用强.  相似文献   

18.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需长时间卧床,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高~([1-2])。目前多主张闭合复位内固定,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1])。但选择何种内固定方式,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InterTan治疗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积极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59例,差3例。术后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髋内翻畸形4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4例伴有肢体短缩1.5~2.5 cm。除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外,其余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结论:对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正确的、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