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的数学仿真模型,同时搭建了一套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直接推力控制算法的仿真系统。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直接推力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永磁直线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从其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动态模型,分析了永磁直线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的电枢电压、电流、推力及起动速度等,进行了MATLAB仿真和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微机测试装置的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MATLAB/Simulink的库元件,结合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控制系统方案和直线电动机的特殊性,采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法构建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位置检测的仿真系统,并根据搭建的仿真模犁得到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变磁极形状及变极弧系数来减小负载情况下磁阻力波动。应用傅里叶回归分析法分解出电动机优化参数,并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方法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可在推力损失较小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法向力的波动幅值。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相对于直线感应电动机和直线直流电动机具有效率高,次级发热少,  相似文献   

5.
将迭代P型学习算法与传统的PID算法结合用于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的位置控制.基于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在Matlab的Simulink的仿真环境下分别对单独使用PID控制器和PID ILC控制器的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位置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6.
郭欣欣  陈亚辉  陈晓辉 《微特电机》2012,40(4):33-34,46
研究了变频器输出谐波电源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磁势、电流、损耗、效率等的影响,分别计算了同台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在传统正弦波电源与变频器输出非正弦电源下的效率、功率,分析了谐波问题的影响。给出了补偿变频器输出谐波的方案,采用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p-iq的谐波电流检测法对谐波进行检测,仿真结果为提高变频器供电电机的绝缘及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支长义  朱晓东 《微电机》2007,40(2):23-25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是一种非线性系统。文中在简要叙述直接反馈线性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数学建模、坐标变化得到所需要的电动机系统的输入输出线性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转子位置的检测精度,提出采用现代滤波技术提取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动子绕组中的高频响应电流的自适应滤波方法。在分析基于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LS)的自适应滤波器原理和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旋转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的抽头权值可以根据误差的大小进行自调整的特点,将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与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旋转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相结合,以提取高频响应电流。在全速条件下进行了仿真研究,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提取的高频响应电流中杂波成分比利用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提取的高频响应电流中的杂波成分少,有利于减小杂波电流的干扰,进而提高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建立无槽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和分层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无槽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磁场、电磁推力、自感和互感等参数分析,并与有限元法分析作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正确性和合理性。同时,与有槽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参数作比较,从而证实无槽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具有振动噪声小、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垂直运动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分析了频率变化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运行特性的影响,定义并重点讨论了垂直运动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动力制动特性、能耗制动特性及加速度特性,分析和讨论建立在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线性理论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及垂直运动运行特性控制策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对称运行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稳态性能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相方程式直接导出不对称运行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稳态模型 ,提出“二端口线电压等效电路”的方法分析不对称稳态运行该电机的性能。较好地考虑了铁心开断、边端效应、补偿绕组、三相绕组电流不对称等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它适用于供电电源、励磁电势对称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稳态运行性能的准确计算。也可进一步应用于其它类型同步电机的稳态计算  相似文献   

12.
参照旋转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方法并结合PMLSM的特点,建立了PMLSM直接推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详细介绍了本系统中的逆变器、磁链和推力滞环控制、磁链扇区选择及开关表单元,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几个重要部分和整个系统的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PMLSM直接推力控制系统的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矢量控制系统。从直线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通过坐标变换,建立PMLSM在两相同步旋转正交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基于滑模变结构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转速调节器,组成PMLSM滑模控制系统。为了验证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搭建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L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并结合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完成对PMLSM无传感器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在速度和位置估计的基础上设计了电流和速度双闭环控制器,利用Madab/Simulink搭建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基于DSP2812处理器设计并...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无绳电梯中直线驱动系统的常规PID参数只能离线调节的不足,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PID参数在线整定方法。首先从PMLSM动态数学模型出发,阐述了RBF神经网络原理及PI自整定的实现过程,给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PMLSM控制系统框图。最后,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对PMLSM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鲁棒性强、转矩响应快速及转速超调量小,在直线驱动无绳电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陈秀萍  汪旭东  李辉 《微电机》2007,40(8):16-18
由于垂直运动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特殊结构及特殊的边端效应,其精确的数学模型不容易建立。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驱动的无绳提升系统,用常规PID调节器很难满足位置伺服系统快速、无超调的响应特性的要求,提出了模糊自整定PID位置控制策略,并通过模糊规则在线调整PID控制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和传统的PID控制比较,模糊PID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初级磁链近似为常数这一特点,在d-q轴下建立了直线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直线电动机具有非线性、耦合性、负载扰动、时变不确定性等特点。常规PID控制虽然结构简单、输出稳定、易实现,但在高速高精度应用场合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与传统PID控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形成RBF神经网络整定PID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PID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性和更加稳定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PMLSM)在运行过程中因参数失配和外部扰动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无模型控制策略。根据PMLSM在dq旋转坐标系下参数摄动时的数学模型建立电机对应的新型超局部模型,以避免参数失配。基于该新型超局部模型,结合滑模控制设计了无模型滑模速度控制器,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该控制器的稳定性。同时,为削弱传统扩展滑模观测器对新型超局部模型中未知量观测的抖振,提高控制精度,设计超螺旋滑模观测器(super-twisting sliding mode observer, STSMO)对未知量进行在线辨识并实现前馈补偿。最后,将传统滑模控制、基于传统扩展滑模观测器的无模型控制算法与所提方法进行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改善了PMLSM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新型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的性能,实现电机结构设计与控制优化,对其电磁特性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展开了研究。针对暂态时间、饱和特性及不对称性等电磁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建立了abc坐标系和dq0坐标系下电机数学模型,由此阐述电机电磁耦合关系,继而建立了等效电路,并对瞬态工作特性进行计算。最后,通过电压测试值和瞬态推力有限元值与解析计算值进行对比,其结果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神经滑模控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算法,设计出以切换函数为网络输入、以滑模控制器为网络输出的神经滑模控制器,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滑模控制器能进行自适应学习,可实现良好的伺服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