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术背景:近来研究发现,在正常骨组织和骨折骨痂中有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局部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目的:对神经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中的表达、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51-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erve growth factor,bone fracture,repair,osteogenesis".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CNKI全文数据库1990-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神经生长因子,骨折,修复".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②骨折修复的过程.③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修复作用的实验或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eta分析或综述类文章.文献评价:共收集到59篇相关文献,28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1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章.符合纳入标准的28篇文章中,分别涉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发现发展、生物学特性9篇,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5篇,骨折修复过程中参与的因子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4篇,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的修复作用10篇.资料综合:①正常骨组织和骨折骨痂中均有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②神经生长因子主要由来源于神经嵴的神经元支配的靶组织产生,其被这些神经元轴突摄取后逆行运输至胞体,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神经细胞的基因转录而发挥生物效应,维持神经元的存活、刺激轴突的生长,并对外周神经的发育、营养起重要的作用.神经生长因子主要是通过促进骨折部位神经的再生参与骨折修复.③骨折愈合的机制十分复杂,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组织的作用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和相互交叉的,其机制尚未完全探明.结论:虽然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修复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伟  杨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7):107-110
目的:随着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深入,神经细胞损伤缺失后形态和功能恢复已成为可能。对神经干细胞的存在部位、来源、植入途径、修复机制及植入体内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研究。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01/2006-01有关神经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immun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6—01/2006—01相关文章,检索词“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神经干细胞部位来源的研究。②有关神经干细胞植入及修复机制的研究。③有关植入后机体免疫状态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5篇有关神经干细胞及修复机制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9篇符合研究要求。 资料综合:①国内外神经干细胞修复的研究:国内外通过不同部位的取材进行培养研究干细胞的来源并通过动物试验对不同植入途径产生修复的机制及效果进行研究,对植人体内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研究,评价神经干细胞的抗原性。②神经干细胞修复神经损伤的研究展望:神经干细胞取材培养的伦理学问题、植入后向特定表型的分化、细胞因子与植入神经干细胞的支持作用有待研究。 结论:①通过神经系统不同区域内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植入体内后可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②神经干细胞植入体内后通过促进体内神经生长因子分泌及自身分泌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受损神经组织。③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组织是神经修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众多血管再生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是公认的促使血管生成的关键性因素。神经元快速、暂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似乎不足以形成新生血管,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其他作用有关。文章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大脑中独立于血管生长之外的作用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5-0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VEGF”,“KDR”,“ischemic”,“hypoxic”,“neuroprotectiv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对缺血大脑作用的随机对照实验。排除标准:综述类和重复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6篇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缺氧脑病中表达的文章,其中有43篇符合标准,排除83篇。排除的83篇系重复或者与本文无关。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可以刺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存活以及轴突的生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对神经元起到营养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有利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直接促进神经修复作用。结论:脑缺血缺氧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上调,且二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短暂的脑缺血缺氧损伤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但不能够引起血管生成,其主要作用在于血管内皮生长与特异性受体2结合,介导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和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星形胶质细胞与雌激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星形胶质细胞在雌激素脑保护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4—06/2005—07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strogen,astrocyte,brai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1-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雌激素,星形胶质细胞,脑”,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研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研究原著。②设有对照的动物试验和体外组织细胞培养试验。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7篇文献,有22篇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合成雌激素。雌激素可引起胶质源性神经营养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可以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结合蛋白2在脑组织内表达增加,可以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tRNA、mRNA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雌激素不仅具有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通路,还能够通过增加细胞内Ca^2+水平等非基因途径快速激活细胞,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元退行性疾病中免疫神经递质的表达,影响神经胶质介导的炎症通路而起保护作用。 结论:雌激素与星形胶质细胞在诸多方面存在交互对话,星形胶质细胞在雌激素脑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明确和诠释雌激素广泛神经保护的确切机制,而不局限于以往依赖于脑内神经元有限的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保护机制,最终更好的指导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众多血管再生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是公认的促使血管生成的关键性因素。神经元快速、暂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似乎不足以形成新生血管,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其他作用有关。文章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大脑中独立于血管生长之外的作用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5-0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VEGF”,“KDR”,“ischemic”,“hypoxic”,“neuroprotectiv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对缺血大脑作用的随机对照实验。排除标准:综述类和重复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6篇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缺氧脑病中表达的文章,其中有43篇符合标准,排除83篇。排除的83篇系重复或者与本文无关。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可以刺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存活以及轴突的生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对神经元起到营养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有利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直接促进神经修复作用。结论:脑缺血缺氧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上调,且二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短暂的脑缺血缺氧损伤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但不能够引起血管生成,其主要作用在于血管内皮生长与特异性受体2结合,介导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和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损伤脊髓具有再生潜势,但多种抑制因素阻碍了脊髓损伤的修复,如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均对脊髓损伤修复起抑制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3-07/2004-06的章,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apoptosis,neurotrophic factors,MAG,Nogo,CSPGs”,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3-07/2004-06的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凋亡、神经营养因子、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胶质瘢痕”,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抑制脊髓损伤修复因素的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7篇与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献,其中2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7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献。资料综合:①神经细胞的凋亡:脊髓损伤后bcl-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而bax蛋白大量表达。说明脊髓损伤后促进凋亡因子占优势,而保护因子不足从而使神经细胞向凋亡方向发展。②神经生长的促进因子缺乏: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损伤后,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不能像周围神经系统的许旺细胞那样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是产生多种抑制因素,不能形成利于轴突再生的微环境。③髓鞘蛋白的抑制作用:脊髓髓鞘内具有多种蛋白成分,其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35/250的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较为明确。而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含量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10倍。④胶质瘢痕的抑制作用:致密的胶质瘢痕是轴突再生的物理屏障,对轴突的再生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而胶质瘢痕内大量的抑制因子则构成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化学屏障。结论: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几年国外学者在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少突胶质细胞的再生及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地进展。介绍国外近10年来对脊髓损伤的新认识,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的科研和治疗方向。资料来源:应6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7-01/2006-10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轴突;神经营养因子;动物模型”,进行不同组合,选出相关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脊髓研究中的与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有关的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脊髓损伤中以探讨其机制及新治疗方法的文章。②探讨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生长锥作用,引导再生方向的靶点,突触再形成及功能重建的文章。③神经营养因子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①未被SCI收录的文章,相类似的研究。②无英文摘要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66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01篇,实际采用61篇,脊髓损伤机制相关文献12篇,轴突再生相关文献14篇,增长锥作用相关文献8篇,少突胶质细胞相关文献8篇,神经干细胞相关文献7篇,神经生长因子相关文献12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基础:损伤的轴突再生及增长;轴突穿透损伤瘢痕区的能力;轴突朝着正确的靶区方向再生;轴突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停止,终端形成突触,与神经元相接;神经传递功能重建及运动功能重新恢复。②脊髓损伤的神经病理分析:脊髓损伤后的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③脊髓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3个方面:对于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神经元的发展、再生,神经元通路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轴突增长锥;对轴突的再生起到抑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蛋白;细胞膜和细胞内信号传递。④脊髓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和因子:少突胶质细胞,白血病抑制因子和Minocycline,内源性神经干细胞。⑤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最常使用的模型是全部离断、部分离断模型和挫伤模型。⑥脊髓损伤研究的前景:已经开始把动物实验中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干细胞治疗发现用于临床,如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国外已经开始临床Ⅳ期实验,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调控增殖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及神经干细胞治疗使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进一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引起轴突再生的机制,将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了解引导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向,将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移植的细胞可在损伤部位存活、整合入宿主组织中,分化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和宿主细胞之间可形成突触样结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献,榆索词为"Spinal Cord Inluries,Neural,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吲时计算机榆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干细胞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干细胞后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的再生与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5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23篇涉及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元和轴突、髓鞘的再生及功能修复的研究,8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①在脊柱骨折中约有16%~40%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传统治疗仅限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对症及康复治疗,疗效较差.②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生理及神经发育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神经组织或非神经组织移植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并取得了肯定的成绩.③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植入受损部位后,其释放的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且再生轴突能快速穿越移植物与宿主组织的边界,重建轴突的连续性.④关于干细胞及营养因子在损伤脊髓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对神经再生的不利因素,如髓鞘相关抑制分子和胶质瘢痕形成,免疫排斥等.结论: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案,可恢复损伤大鼠脊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深入,神经细胞损伤缺失后形态和功能恢复已成为可能。对神经干细胞的存在部位、来源、植入途径、修复机制及植入体内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01/2006-01有关神经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neuralstemcell,immun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6-01/2006-01相关文章,检索词“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神经干细胞部位来源的研究。②有关神经干细胞植入及修复机制的研究。③有关植入后机体免疫状态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5篇有关神经干细胞及修复机制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9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国内外神经干细胞修复的研究:国内外通过不同部位的取材进行培养研究干细胞的来源并通过动物试验对不同植入途径产生修复的机制及效果进行研究,对植入体内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研究,评价神经干细胞的抗原性。②神经干细胞修复神经损伤的研究展望:神经干细胞取材培养的伦理学问题、植入后向特定表型的分化、细胞因子与植入神经干细胞的支持作用有待研究。结论:①通过神经系统不同区域内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植入体内后可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②神经干细胞植入体内后通过促进体内神经生长因子分泌及自身分泌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受损神经组织。③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组织是神经修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损伤脊髓具有再生潜势,但多种抑制因素阻碍了脊髓损伤的修复,如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均对脊髓损伤修复起抑制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7/2004-06的文章,检索词为“spinalcordinjury,apoptosis,neurotrophicfactors,MAG,Nogo,CSPG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3-07/2004-06的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凋亡、神经营养因子、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胶质瘢痕”,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抑制脊髓损伤修复因素的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7篇与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献,其中2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7篇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神经细胞的凋亡:脊髓损伤后bcl-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而bax蛋白大量表达。说明脊髓损伤后促进凋亡因子占优势,而保护因子不足从而使神经细胞向凋亡方向发展。②神经生长的促进因子缺乏: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损伤后,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不能像周围神经系统的许旺细胞那样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是产生多种抑制因素,不能形成利于轴突再生的微环境。③髓鞘蛋白的抑制作用:脊髓髓鞘内具有多种蛋白成分,其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35/250的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较为明确。而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含量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10倍。④胶质瘢痕的抑制作用:致密的胶质瘢痕是轴突再生的物理屏障,对轴突的再生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而胶质瘢痕内大量的抑制因子则构成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化学屏障。结论: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术背景:ETS—1是ETS家族转录因子的第一个亚族,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显示ETS—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血管生成开始,ETS—1决定局部内皮细胞的凋亡。 目的:总结血管生长因子ETS-1在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Ovid数据库1990—01/2007—09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ETS—1,angiogenesis,apoptosis,osteoblast,osteoclas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TS-1,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内皮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2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ETS—l在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EST-1在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方面的试验研究。所选用的31篇文献中,2篇为综述,29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槽骨的改建是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机制复杂,受多种因子的调节。②在众多正调控因子中ETS—1是主要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③研究表明,4种典型的血管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ETS—1的表达,ETS—1通过诱导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整合素B3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④关于ETS-1在调控血管生成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ETS—1如何精确的调控血管生成,如何精确的调节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近来发现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提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为修复脊髓损伤带来了希望。为此就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SCs,SCI”,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基质细胞,脊髓损伤”,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定向分化、鉴定以及骨髓基质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或作用机制等内容。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8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3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3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1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的鉴定,3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6篇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资料综合: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用于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有许多优势,被视为多种组织细胞移植的替代来源和基因治疗的有效运载工具。骨髓基质细胞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研究提示,取材方便、易于扩增、易于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脊髓损伤细胞治疗的一个备选来源,为修复脊髓损伤带来了希望。 结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基质细胞,随着转基因治疗和联合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将为脊髓?  相似文献   

13.
吕军  王培吉 《中国临床康复》2011,(21):3929-3933
背景:由创伤、感染、肿瘤切除以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等所导致的四肢骨缺损的治疗仍是骨科临床最常见、最棘手的一大难题。目的:文章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复合人工骨的作用机制、局部基因治疗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09-12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的内容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缺损,人工骨,基因治疗"或"VEGF,Bone defect,Bone substitute,Gene therap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5篇文章进行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增加血管渗透性和血管发生的特殊生长因子,在骨的生长、发育和重建中密切协调血管发生和骨发生的关系,而目前的人工骨材料只具有传导成骨的特性,所以改善人工骨材料中的血管生成可促进血运丰富骨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是细胞工程及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1/2007—07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mesenchymal stemcells.bone marrow,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7-03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313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7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从检索到的313篇文献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2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4篇涉及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软骨膜、骨膜、骨骼肌、骨小梁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向多种细胞系分化,具有向损伤局部集中的趋化性及“局部专一诱导性分化”、免疫调节、支持造血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和软骨、心脏、皮肤、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结论:随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认识的深入,其在组织修复领域将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学术背景:近几年采用胰岛细胞或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取得一些疗效,但仍存在供体匮乏和免疫排斥两大难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成为胰岛样细胞。 目的:分析总结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7—08/2007-08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insulin secreting cel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8/2007-08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0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2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由于胰腺和神经系统具有相似的发育控制机制,目前认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是胰腺发育的关键信号。利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凶子将其诱导成为nestin阳性细胞,该细胞在添加含有胰岛细胞赖以生存的条件培养液中为适宜微环境,将被进一步诱导为胰腺样细胞。②目前针对胰岛素样细胞的鉴定与功能学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细胞形态学观察是否有类似胰岛样细胞团的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的表达;用RT—PCR法对诱导后细胞的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基因表达测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索释放试验来研究诱导后?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是在伴有高钙血症的癌症患者中被发现的一种多肽类物质,作为一种潜在的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骨折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计算机检索医脉通中文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 1990至2013年期间有关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糖尿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和“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eptides, diabetes,osteoporotic fracture”。初检得到1279篇文献,最终纳入文章43篇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对于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细胞功能缺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其类似物甲状旁腺激素已作为治疗骨折的临床用药。但是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的临床用药剂量,骨折愈合不同分期的具体使用方法包括联合用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探讨组织工程学方法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组织工程学的文献,检索词“Orthopedic surgery,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矫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方面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的替代与修复。②肌腱韧带的修复。③关节软骨修复。④半月板的替代修复。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6篇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23篇,11篇文献对矫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方法及材料进行评价。 资料综合:组织工程学是应用成人间质细胞或胚胎干细胞,配合生物或人工基质、支架,引导细胞向特定的方向转化或再生。新近发现并被分离出的一些生长因子对这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当前,组织工程学技术在矫形外科中得以广泛应用,主要用以促进骨和软骨的修复和替代。例如,利用关节镜技术进行的关节软骨修复术,即收集患者自身软骨,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次植入软骨缺损处,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组织工程学方法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是肯定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脱矿骨基质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具备骨诱导及骨引导的生物支架材料之一。 目的:总结脱矿骨基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5年1月至2013年5月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FMJS数据库有关脱矿骨基质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Scaffold material, Groowth factor, Cells,drugs",中文检索词为"脱矿骨基质,支架材料,生长因子,细胞,药物",根据纳入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34篇密切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组成组织工程骨的主体,而脱矿骨基质既具备骨诱导性又具备骨引导性,可为骨组织细胞的修复提供空间,又可与生物活性因子、活细胞、抗生素等在体外构建成复合体,植入骨内促进骨缺损的愈合。但这一技术也面临着脱矿骨基质与各种物质的配比、消毒、保存成骨活性及抗原性的消除等问题,充分了解脱矿骨基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可为其服务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骥  王玉琨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7):1327-1330
学术背景: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Legg—Calvé-Perthes病,目前病因仍不清楚,疾病分型和治疗方式不统一,预后结果也不同。因而在病程活动期需要一种简单、实用、可靠的I临床分型来指导治疗,预测结果。 目的:总结和分析临床上常用的Legg—Calvé-Perthes病分型标准和各自的优缺点,为预测结果以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检索策略:由本文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70—01/2007-09有关Perthes病分型标准方面的文献,检索词“Perthes,classific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Perthes病的X射线、骨扫描和MRI分型标准。②各分型可靠性及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有关Perthes病分型标准方面的文献7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2篇。 文献评价:纳入的32篇文献中有关X射线检查方面的文献24篇,有关骨扫描成像方面的文献4篇,有关MRI成像方面的文献4篇。 资料综合:Legg—Calvé-Perthes病临床分型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结论尚不一致。可靠而统一的临床分型有助于骨科医生早期发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从而预防股骨头的畸形变。理想的分型标准应该可以在病程早期应用,可靠性和一致性好,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Legg—Calvé-Perthes病X射线分型在临床上比较常用,但难以在病程早期使用。骨扫描可以提前预测结果,但存在辐射危险性。MRI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发现头坏死塌陷征象早,MRI分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利用价值,但尚需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刺可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膝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代谢率增加,从而改善患膝的瘀血症状,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等,最终达到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肢功能的目的。文章分析近5年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作用机制、疗效及疗效评价标准。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2006-12与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针灸,膝骨关节炎,治疗,探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含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非随机研究,查找全文,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检索时间在2002—01/2006—12范围。②随机对照研究。③符合按疗法数量分类。④中医保守治疗为主。排除理由:①重复研究。②不典型报道。共收集到102篇关于针刺、艾灸、电针、中药内服外敷、推拿等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和非随机研究文章,37篇临床观察报道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5篇文章为实验研究、重复性研究或无对照组。 结果:从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报道可见,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确切、简便、易行,且选取穴位多在膝关节及以下部位。在众多治疗方法中,温针、电针使用较多,常配合推拿、中药内服外用等以提高疗效。临床报道中均采用了对照组进行治疗方法的比较,这较早期的论文有明显不同。但是临床疗效的评价方面,标准稍显混乱,只有少数学者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值上的评估,或采用疼痛评分量表、骨关节炎调查量表等。故建立统一的主观、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从而有助于疗法的筛选,并提高疗效。此外,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实验报道不多,今后可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验数据来支持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