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蓝翠艳 《传媒》2016,(4):64-65
电视脱口秀节目源于美国,目前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史,在复杂的电视媒介竞争格局中,脱口秀节目始终是电视媒体的收视利器.如美国的《今夜》《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和《艾伦秀》等脱口秀节目,都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电视脱口秀节目正式进入国内,并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电视脱口秀节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中央电视台及地方电视台纷纷推陈出新,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节目,如《实话实说》《咏乐汇》《今晚80后脱口秀》等.  相似文献   

2.
包韶睿 《东南传播》2016,(1):101-103
当下大众传播社会盛行消费文化。以电视脱口秀节目为例,其话语在被消费的同时也成为各种消费者的"发言人"。因此以消费者视角关照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具有意义。《金星秀》自开播起屡次刷新中国脱口秀节目收视记录,取得收视与口碑双赢。通过分析发现,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当代青年。因此本文以《金星秀》为例立足于青年亚文化视角从话语空间、话语权力、话语形态入手分析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寻找青年人的媒介需求所在,探索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12,(7):173+172
作为电视内容的重头,评论性脱口秀节目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锵锵三人行》、《小崔说事》、《一虎一席谈》等评论性脱口秀电视节目自推出至今,收视火爆。如今,中国网络也迎来了评论性"TALKSHOW"时代——由爱奇艺重金打造、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倾力加盟主持的大型评论性脱口秀节目《以德服人》于6月11日在京启动。当日,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郭德纲等人齐齐亮相发布会。作为互联网多媒体平台上第一档高端评论性脱口秀节目,《以德服人》以"围观产生数据,数据反映态度"为出发点,将评论话题对准亿  相似文献   

4.
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节目中主持人通常不事先备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2004年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在东方卫视播出,其后娱乐脱口秀节目在中国逐渐兴起,如央视的《今晚》、浙江卫视的《太可乐了》等,但一段时间后它们又逐渐相继退出。脱口秀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成为中国电视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网络脱口秀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在传统脱口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作出新的节目形式以及节目内容,透过"吐槽"的方式传递特殊的减压方式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深受观众喜爱.本文以《吐槽大会》为例,对其节目的创新特征、节目内容的设置、节目的"叙说"元素以及节目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电视脱口秀类节目渐渐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这种起源自美国的电视节目却在中国大放光彩,随着《实话实说》、《东方直播室》等著名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停播之后,此类节目逐渐走入瓶颈期。笔者从电视脱口秀节目所面临的问题着手探析此类节目今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些社会热点以及时事政治等事件,给予个性化点评.如今,新闻脱口秀节目发展繁荣,比较出名的有东方卫视的《今晚80后脱口秀》、河南电视都市频道的《打鱼晒网》、辽宁卫视的《说天下》及长沙广播电视台的《观点致胜》等.本文以后现代视角分析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罗弦 《传媒》2014,(23)
正《壹周立波秀》问世之初,就以其厚积薄发的文化积淀、多元艺术的融合、博采众长的语言特色、新闻娱乐的联姻等创新性特征,给国内一度收视低迷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清新之风,产生了话题的引爆效应。但作为脱口秀节目曾经的领头羊,如今却遭遇着形式和内容上的双重瓶颈。总结《壹周立波秀》的成败得失,是希望我国电视脱口秀节目能够突破瓶颈、重振雄风。  相似文献   

9.
何江  杨晓 《出版广角》2017,(21):66-68
脱口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其电视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目前东方卫视已有一批较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脱口秀节目,文章以这些脱口秀节目为切入点,阐述东方卫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状况,分析脱口秀节目电视语言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正娱乐脱口秀节目是指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自从1993年娱乐脱口秀节目引入中国,各大电视台涌出大量的娱乐脱口秀节目。以《天天向上》为代表的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播出后,不仅得到了市场的回报,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得到了主流价值的认可。《天天向上》的创新受到了大众和业界的普遍关注,从娱乐脱口秀节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誉为"继《快乐大本营》之后,湖南卫视第二个可以活  相似文献   

11.
卢健 《传媒》2016,(18):42-44
2012年,优酷视频制作的自媒体脱口秀节目《晓说》正式上线,并先后推出了两季,第一季总播放量高达1.8亿次,第二季总播放量则高达3亿次,创造了自媒体脱口秀的收视纪录.此外,《晓说》的版权在经过激烈哄抢后,落地浙江卫视,成为我国第一个由自媒体向电视媒体输入的节目.此外,央视新闻频道借《晓说》的影响力,邀请高晓松录制"五一"特别节目,由此成为了国内第一档被主流媒体所认可的自媒体脱口秀节目,也为我国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的创新与转型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罗倩 《今传媒》2016,(7):104-105
2014年末,爱奇艺打造了一档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奇葩说》,该节目一经播出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脱口秀节目.在屡见不鲜、品种繁多的脱口秀节目中,《奇葩说》以其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内容创新、强大的台前幕后阵容、多渠道的营销策略创新脱颖而出,成为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3.
在媒体商业化的浪潮下,自负盈亏的运作模式为媒介根据自身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在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媒体为快速获利,对传统文本生产进行颠覆式再造,对传统文化进行消解、重构. 我国脱口秀节目市场现状 我国脱口秀节目市场的开拓主要受益于美国,1992年《东方直播间》的开播标志着我国首个电视类脱口秀节目的诞生,2004年播出的《东方夜谭》是我国首个成型的脱口秀节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中国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电视谈话节目的英文名是"talkshow",汉译为"脱口秀"。现在我们把视点投向由凤凰卫视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从它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访  相似文献   

15.
牛娜 《新闻爱好者》2010,(10):120-120
"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在节目中主持人通常不事先备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2004年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在东方卫视播出;2005年央视经济频道开办了《今晚》,这档“借鉴国际电视新型态的夜间轻资讯”栏目也是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16.
胡吉星 《青年记者》2016,(29):71-72
《晓松奇谈》是爱奇艺王牌脱口秀节目,是高晓松在2014年5月结束与优酷合作后推出的一个全新自媒体视频节目,是他继《鱼羊野史》《晓说》后开办的又一档历史类脱口秀节目.该节目于2014年6月6日在爱奇艺开播,开播一年后总播放量突破2.5亿,单集播放量平均500万,创下脱口秀节目单集播放纪录,成为视频网站中点击量率先破亿的脱口秀节目.该节目呈现了许多观点新颖的话题,如高晓松自诉家族历史的“朝花夕拾”、讲述人类历史上最大渡海迁徙的“离骚1949”等.《晓松奇谈》中的许多话题都被网友热议,节目热度持续攀升.作为一档脱口秀节目,被网友持久关注其实并不简单.本文从节目传播策略、节目内容、主持人个人魅力、受众定位等方面来探究其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7.
网络视频节目的出现打破了电视媒体垄断视频节目的局面。其中网络脱口秀节目异军突起,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其中最为火爆的网络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一共开播了两年半,点击量累计达到9.1亿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6年12月30日,《晓松奇谈》停播,但《晓松奇谈》取得的成功十分值得研究,这对今后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文类电视脱口秀节目作为社会影响较大的电视栏目类型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其社会影响愈发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东方卫视《晓松说》栏目作为人文类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范本,选题注重历史趣谈、文学轶事、娱乐八卦,显现了较强的文化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9.
陈希苓 《声屏世界》2012,(12):19-21
开办一档脱口秀节目容易,但要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延长其播出寿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分析国内那些有影响力的成功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艺术特征,从中得到经验和启发。本文从已播出两年多的生活娱乐类节目《非诚勿扰》《壹周立波秀》等节目中分析研究脱口秀电视节目的艺术特征,探寻成功的脱口秀电视节目制播的内因。  相似文献   

20.
电视“脱口秀”节目,源于美国,本为“TALK SHOW”,在欧美受到相当的欢迎。它其实是一种电视谈话节目,因而我们译之为“脱口秀”,既谐音,又生动、形象。在中国内地,称得上“脱口秀”节目开山鼻祖的当属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之一的《实话实说》。《实话实说》从1996年3月16日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从摸索起步到极度辉煌再到逐渐黯然,《实话实说》的确经历了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