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甾体避孕药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每月口服一次减少了天天服药的麻烦,已被已婚妇女所接受。目前世界上已有1.5亿妇女服用,临床效果可靠。但是这些避孕药物对机体的某些影响,如代谢功能、心血管系统、肝功能、血液凝固以及后代遗传等至今国内外医学界都在进行研究。长效避孕药远期并发高血压症是临床上较少见,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久之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发病率.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服用长效口服避孕药并发高血压症40例加以临床浅析。  相似文献   

2.
动脉负荷(arterial load,AL)代表了所有影响心室射血的心外因素,它不仅包含了动脉系统的机械特性,如血管顺应性、外周动脉阻力、主动脉阻抗,还包含了心血管系统的动态特性,如动脉反搏波。动脉负荷诠释了脓毒性休克复苏过程中心输出量(CO)和血压之间的相互变化。深刻理解动脉负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系统在循环复苏中的表现。本综述将全面分析动脉负荷的生理意义、目前使用的临床指标,以及动脉负荷在脓毒性休克循环复苏中的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系统药物是临床常用药,中毒危害大,可出现顽固性休克及心脏骤停.过去脂肪乳剂主要用于脂溶性局麻药中毒的解毒,近年来脂肪乳剂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方面的研究及临床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重点介绍脂肪乳剂在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救治中的研究现状、相关解毒机制、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胡蓉 《华西医学》2011,(8):1208-1210
目的评价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利用情况与趋势。方法利用excel表格对四川省建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全部心血管系统药物处方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值(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销售金额和DDDs的前10名排名中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类药物、调血脂药物和中成药等。结论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应用基本合理,对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价格合理的药物患者依从性好,临床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梁月妹 《上海护理》2004,4(3):34-35
骨水泥是骨科常用的手术材料之一。临床上使用骨水泥引起的并发症比较多见,而心血管系统反应是一种出现较早且较严重的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或不成功,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我科从2000年1月~2002年12月使用骨水泥的病例共114例,其中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2例,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无1例死亡。现  相似文献   

6.
《护士进修杂志》2020,(2):167-167
临床问题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最佳证据是什么?临床描述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有许多危险因素,如缺乏运动、吸烟、肥胖,高胆固醇和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减少危险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尤为关键。生活方式干预可减少一些心血管的高危因素,因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人体内存在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使机体组织受损,临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黏膜、关节、肌肉、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因此,必须加强对SLE的医治。然而,要想确保病人医治过程中病情的有效改善,还应在过程实施中加强有效护理。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生物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寒颤、头痛、乏力等,多次给药后病人多可耐受,剂量较高时,可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等.现就生物制剂较常见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在临床上较少见,但致残率极大,成人多死于心血管病变.本文通过对30例马凡氏综合征的心血管表现进行临床总结,探讨本病在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在心血管异常方面的认识,并寻找本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Marf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侵犯全身结缔组织,主要累及眼、骨骼和心血管系统。如三个系统均有临床表现,称之为完全型;如仅具备其中两个系统的改变,则称之为不完全型。现将我科收集的一个4代的家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据统计,我国偏头痛患病率约为9.3%[1],本病临床表现多为单侧发作的搏动样头痛。偏头痛人群罹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此外,伴随偏头痛发作的非头痛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其中伴发心血管系统症状并不少见,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心源性猝死。但以往临床医师对此并未足够重视,为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偏头痛病人心血管系统异常及其严重性的认识,本文对偏头痛相关心血管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12.
1例紫杉醇致反复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是新型抗微血管药物,通过促进微血管蛋白聚合体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紫杉醇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紫杉醇除了与常用抗肿瘤药物有相同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等,还可出现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毒性等。过敏反应是紫杉醇较特殊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氧化应激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琪  蔡久英 《临床荟萃》2005,20(19):1127-1129
许多病理生理机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等.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也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受体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类固醇类激素,对众多靶组织如生殖道、乳腺、骨骼及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功能有调节作用。雌激素的活性失调可导致乳腺癌、卵巢癌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雌激素的作用是通过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实现的。ER已成为乳腺癌的诊断学标志.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肿瘤雌激素受体除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中存在外.在其它肿瘤组织和细胞株中也发现ER.如消化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类固醇类激素,对众多靶组织如生殖道、乳腺、骨骼及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功能有调节作用。雌激素的活性失调可导致乳腺癌、卵巢癌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雌激素的作用是通过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实现的。ER已成为乳腺癌的诊断学标志.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肿瘤雌激素受体除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中存在外.在其它肿瘤组织和细胞株中也发现ER.如消化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  相似文献   

16.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全身结缔组织先天性障碍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命病变是心血管系统畸形,如升主动脉瘤破裂可引起猝死。此病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心血管畸形方面,如减轻心肌收缩力,降低血流对病变主动脉冲击,有条件者可行外科手术纠正心血管畸形,但手术风险大,死亡率较高,加之昂贵的手术费用,很多患儿无法接受手术。我科曾收治了1例马凡氏综合征合并支气管肺炎的患儿,经积极救治,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晓静  朱丽萍 《护理研究》2008,22(9):841-842
马凡氏综合征(MFS)是1896年由法国医生Marfan首先描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及一组因先天性间质组织缺陷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具有潜在的致命性, 可以累及骨骼系统、视觉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变,易合并主动脉瘤,女性平均寿命只有46岁,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手段[2].  相似文献   

18.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已知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吸烟等长期积累,结合遗传背景最终将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常常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上需要有效的风险预测方法,对高危人群给予有效识别,从而更早的干预,来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9.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全身结缔组织先天性障碍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命病变是心血管系统畸形,如升主动脉瘤破裂可引起猝死。此病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心血管畸形方面,如减轻心肌收缩力,降低血流对病变主动脉冲击,有条件者可行外科手术纠正心血管畸形,但手术风险大,死亡率较高,加之昂贵的手术费用,很多患儿无法接受手术。我科曾收治了1例马凡氏综合征合并支气管肺炎的患儿,经积极救治,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会因心血管事件发生而至急诊就诊,针对该类患者,需要制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1]。缬沙坦是临床常用的口服降压药物,但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而言,外周血管病变已较为严重,需要通过联合其他降压药物进行治疗[2]。氢氯噻嗪是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小剂量使用能起到协同作用,达到共同降低血压的目的[3]。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探讨缬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