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庄劲松 《水利科技》2005,(4):20-21,28
鲤城区跨江发展后,江南片区内涝制约了江南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该文根据江南新区内涝成因进行排涝规划,提出工程建设标准,并对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突显了水矛盾,内涝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软肋。简要概括了内涝产生的原因,国内外内涝计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基于北京市洪水影响评价中内涝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中小尺度的内涝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维模型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水影响评价的计算深度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城市内涝灾害是近几年上海浦东比较突出的一种自然灾害,内涝灾害防治对策也是现阶段水利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浦东腹部地区内涝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介绍,对其内涝治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内涝问题具有成因多元、影响面广的特点,是基础性社会问题。分析了城市内涝的成因,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内涝灾害应对能力。构建基于内涝实时物联感知、数据汇聚、数学模型预报、大数据分析、水利数字孪生的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并在宁波市进行了应用。通过搭建“天基”监测预警、“落地雨”监测预警、内涝预报预警、内涝成因分析、内涝影响评估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城区内涝的精准模拟、风险图的在线绘制以及内涝损失的高效评估,有力支撑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预报预警,提升了城市内涝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发展影响,广州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收集典型历史内涝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广州市内涝成因,判定风险等级。通过系统分析源头海绵、雨水管渠、调蓄水体、河道及排涝泵站等设施有效应对降雨的能力,找出内涝防治系统存在的短板;采用局部积水点防治能力、整体内涝防治能力两种方法,结合水帐计算,分析各行政区整体内涝防治能力,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内涝防治系统进行评估,得出各排涝区和积水点内涝防治能力结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内涝灾害频繁,江门·鹤山市更是"逢雨必涝",造成交通中断,影响人民群众生产及生活,损失惨重.内涝问题是城镇化进展过快以及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对内涝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并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缓解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田内涝与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事关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述了平度市农田内涝的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发生过城市内涝。而专家学者和民众对内涝的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内涝是由降雨积水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把积水和内涝等同。本文基于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了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了不同坡度以及不同重现期降雨情况下的道路积水发展过程,阐明了地面积水深度的变化规律和积水与内涝的关系。可帮助人们对于积水内涝过程的理解,也有利于有关部门进行内涝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传统治涝理念下的治涝方法已无法根除严重的城市内涝,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成为解决目前内涝问题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旧城区LID改造前后内涝问题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区层次的内涝模型,模拟在不同重现期降雨下的内涝情景,从多角度分析不同降雨和不同区域的内涝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LID措施整体上可有效缩减城区内涝面积,但对局部过密建筑区治涝效果差。可有效消除小重现期降雨下的内涝问题,但对大降雨致涝问题改善效果较差;不同排涝设施的联用可有效缓解内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交口灌区2000年以来的两次内涝灾害出发,对灌区排水工程及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长期的工作实践提出应对之策,以期解决灌区农田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江南运河沿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江南运河由以航运为主要功能转变为具有航运、防洪和排涝等综合功能的河道。2015~2017年,江南运河洪水位屡创历史新高,沿线多处出现险情,逐渐成为了流域防洪的薄弱环节。在对江南运河及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江南运河的历史变迁及其与沿线城市发展的关系,总结了江南运河的治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所掌握的水文数据,对近年来江南运河洪水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从经济社会发展、下垫面变化、洪水出路、流域防洪和区域排涝矛盾等方面,对运河的现状防洪形势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江南运河下一步治理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江南运河苏浙边界十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目标差值率,对密切值法进行改进,详细阐述其原理和计算步骤;将其应用于江南运河苏浙边界1997~2006年的水质评价,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Ⅱ~Ⅴ类水标准,对污染程度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江南运河苏浙边界十年水质均未达到Ⅲ类水标准,其中1997~1999年、2001~2002年的水质标准维持在Ⅲ~Ⅳ类之间,2000年、2003~2006年的水质维持在Ⅳ~Ⅴ类水之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丰富翔实的基础资料,建立了专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分析现状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及不设防方案下苏锡常城市排涝对江南运河水位的影响,并分析城市内部洪涝特征及区域洪涝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与不设防方案对比,现状调度方案能降低常州、无锡、苏州的城市洪峰水位0.28~1.10 m,说明城区大包围有效地降低了城区洪水风险,保证了城区安全,但江南运河的水位随降水量和苏锡常城市排涝量的增加而增大。若采用优化调度方案,城市起排水位适当抬高0.17~0.30 m,运河水位会降低0.00~0.12 m,说明在不大幅增加城市洪涝风险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减少城市的排涝量,从而降低江南运河水位,协调城市与区域的防洪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由于2016年武汉市政排水出现问题,原定于2019年完工的江南泵站要求提前满足排水条件。为了满足工期要求必须对原定地下连续墙+3道内支撑的支护结构进行优化。为了明确优化后支护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原定支护方案和优化支护方案的离心模型试验,分析了反映基坑稳定的关键变形量,即桩水平位移与弯矩、基坑周边土体沉降,结果发现支护结构变更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1道内支撑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弯矩以及基坑外地表沉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仍能确保基坑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内支撑数量及围护结构刚度会导致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最大值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位置下移,但是对基坑外地表沉降规律影响较小。研究过程对类似的基坑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贡嘎县江南灌区现状及规划水平年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指出合理修建引江水源工程、开展井渠双灌,是改善当地人畜、工农业发展等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保障,是改善当地地表地下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腾飞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调水引流、锡澄地区防洪除涝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水利工程的综合运用对区域水文情势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江南运河无锡水位站水、雨情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了近年来锡澄地区河网水位变化的新趋势以及洪峰的新特点,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锡澄地区的水情调度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工泥沙模型相似律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工泥沙模型是研究河流工程问题的重要工具,它是建立在模型相似律基础之上的.文中阐述了河工泥沙模型相似律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和介绍了一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与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回顾了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研究现状与进展,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反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与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探讨在37~40m深的复杂地层中构筑塑性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有关问题,重点在设备选型、机具研制、成槽造孔工艺、接头处理及一些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盛泽镇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盛泽镇排水管网的现状和在排水管网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对管网定线、水量预测、穿越河流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就东南沿海城市管网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