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静脉肾素活性及患侧肾静脉肾素与对侧肾静脉肾素的比值(RVRR)对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高血压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72例合并高血压的肾动脉狭窄,根据术前RVRR水平分为≥1.5组(51例)和RVRR〈1.5组(21例)。予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手术前后测定肾静脉肾素活性,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RVRR≥1.5组PTRA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对高血压治疗无效率分别为3.92%、2.0%及2.0%。但RVRR〈1.5组均高达76.2%。结论对于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静脉肾素水平及RVRR对预测PTRA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RAS)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3例大动脉炎、5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病变患者先行经皮腔内肾血管球囊成形术(PTRA),然后放置支架。结果8例患者PTRA 支架植入术均成功,血压完全恢复正常5例,部分下降3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TRA 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效果满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为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6—2017年确诊的39例FMD致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男女比例1∶3,就诊平均年龄22岁,均以早发中重度高血压就诊,67%患者病程中伴随低钾血症。影像学多表现为肾动脉中远段节段性狭窄,多为单肾、主干中远段血管受累。以肾动脉血管造影提示肾动脉狭窄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立位血浆肾素活性、肾动脉超声、肾血流灌注及功能动态显像、肾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FMD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4%、84%、72%及95%。球囊扩张术治疗完全缓解率为38%,部分缓解率为45%,无效率17%。结论 FMD致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常见于年轻女性,呈早发中重度高血压,以肾动脉主干中远段节段性狭窄多见。球囊扩张术为治疗首选,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肾动脉造影提示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50%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植入肾动脉支架治疗。结果 40例治疗组支架放置位置准确,肾动脉血液循环良好,无夹层残余和狭窄,支架通畅率100%。血压治愈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血压治愈总有效率为55%,两组患者血压改善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治愈率75%,对照组患者肾功能治愈率40%,两组患者肾功能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疗效肯定,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RVH患儿,分析贻误诊治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对RVH的诊断价值。结果①29例确诊RVH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8例,女11例。起病年龄0.5~15岁,平均年龄(7.0±4.4)岁。从首发症状出现至确诊时间为15d至7年,平均确诊时间11个月。9例(31.0%)患儿起病6个月后确诊,曾分别被误诊为胃肠炎、癫、肾脏和心脏疾病等。3例患儿以头痛伴呕吐起病,补液出现抽搐后发现高血压。首发症状以头痛(10例,34.5%)、呕吐(10例,34.5%)和抽搐(9例,31.0%)多见。起病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82和127mm Hg。②单侧肾动脉狭窄25例,双侧肾动脉狭窄4例。23例通过肾动脉造影确诊,其中17例单侧肾动脉狭窄患儿中10例超声检查显示双肾长径相差〉1.5cm;血管超声对肾动脉狭窄检出率为31.3%(5/16例);CT对肾动脉狭窄检出率为50.0%(3/6例);肾动态显像对肾功能受损检出率为93.8%(15/16例)。通过肾血管超声检查确诊4例,通过肾动脉超声检查及CT检查确诊1例,通过肾动脉超声检查和肾动脉MRA检查确诊1例。③16/18例(88.9%)卧位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水平增高。12/29例(41.4%)存在低钾血症。10/29例(34.5%)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论儿童RVH贻误诊断率较高,对于有头痛、呕吐和抽搐者应首先测量血压,尤其在补液治疗前。肾动态显像有助于早期发现患侧肾功能受损,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增高、低钾血症、双肾大小不对称对于诊断具有提示意义,肾血管超声和CT检查敏感度有限,可疑患儿应尽早行肾动脉造影检查。确诊RVH后应尽可能进行病因诊断,尤其应确定是否存在大动脉炎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肾移植后并发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及随访是否可采用一种无创伤、特异性高、安全的检查方法。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1例临床怀疑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移植肾动脉期的增强扫描,扫描后所得到的数据经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处理成像。 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均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1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4%~75%,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 50%。吻合口狭窄10例,其中合并移植肾动脉主干狭窄2例;移植肾动脉分支狭窄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9例,狭窄程度75%~95%,8例置入支架,1例球囊扩张;1例给予药物治疗随访,于2年后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及难治性高血压,置入支架。1例无临床症状,经多层螺旋CT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 50%,随访4年肾功能、血压正常。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中1例行球囊扩张者2年后彩色多普勒提示移植肾吻合口狭窄,行多层螺旋CT检查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 50%,随访4年3个月,肾功能、血压正常。提示多层螺旋CT后成像技术可作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依据,对区分临床疑似病例,制定支架置入治疗方案,以及术后随访观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阻断肾动脉左肾静脉移位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泌尿外科199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组),男8例、女2例,年龄22~53(39.9±10.5)岁,均行不阻断肾动脉左肾静脉移位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静脉阻断时间、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血尿消失时间;比较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站立位和平卧位时的左肾静脉狭窄段与扩张段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随机选取2016年7月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已排除肾脏疾病的1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男5例、女5例,年龄21~45(37.0±5.8)岁;比较手术组术后与对照组的左肾静脉血管管径、血流速度。结果 手术组10例患者手术时间(171.0±10.8)min,术中出血量(138.0±42.1)mL,肾静脉阻断时间(9.5±1.3)min,术后引流(130.0±24.5)mL,拔管时间(3.3±0.8)d,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4.2±1.2)d,镜下血尿消失时间为(7.3±1.1)d。术后随访2~6个月,平均3个月。患者术后均无血尿、蛋白尿,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较术前增加、血流速度较术前下降。比较不同体位下左肾静脉狭窄段与扩张段内径及血流速度,手术组患者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术组患者术后站立位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及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阻断肾动脉的左肾静脉移位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包括摘取栓塞或切除狭窄段后重新吻合血管,或者利用自身静脉进行肾动脉与髂动脉的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技术逐渐改进,但仍有部分病例发生移植肾的丧失。 目的:分析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分类、诊治方案的选择及效果。 方法:对2002/2010 收治的10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6.9(22~55)岁。发病时间移植后5 d~7年半,其中8例患者为移植后半年内发病。常规超声筛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 结果与结论:除1例患者拒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及1例开放手术患者,最终有8例接受介入治疗,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均确诊移植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为60.3%(40%~80%)。4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4例支架置入,其中7例均取得显著的效果,5例肌酐降至正常,2例肌酐降至发病前水平,所有患者移植后早期即尿量显著增加、血压降至正常。在之后的长期随访中,也未发现再次狭窄或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其中1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出现动脉出血,最终导致移植肾切除。提示对于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应结合发病时间、发病原因以及狭窄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疗效,并将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MR三维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显示肾动脉及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肾脏移植供肾者及临床疑有肾动脉狭窄者行低场MR 3DCE-MRA检查,图像后处理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并与临床手术及DSA检查相对照。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3级评价。结果25例55条肾动脉均显示清晰、图象质量均达到优,其中正常肾动脉50条,狭窄肾动脉5条,与手术及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结论低场3DCE-MRA作为新的无创伤血管成像技术,成像效果好,对正常肾动脉能清晰显示,对肾动脉狭窄及程度能准确地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傅增顺 《医学信息》2008,21(9):1580-1583
目的 探讨多囊肾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和敏感性.方法 用超声多普勒法(包括频谱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分别测定44例多囊肾患者(多囊肾组)和15例正常人、15例非多囊肾1级高血压患者、15例非多囊肾2级高血压患者、15例非多囊肾3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的肾主动脉(MRA)、肾段动脉(sRA)、肾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n)、最小流速(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 I),并测量血压水平,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血压正常的多囊肾组三级肾动脉的Vmax、vrnjn均低于血压正常对照组(P<0.01),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级高血压的多囊肾组Vmax、Vmin显著低于1级非多囊肾1级高血压对照组(P<0.01),PI、R 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级高血压的多囊肾组Vmax、Vmin显著低于2级非多囊肾1级高血压对照组(P<0.01),PI、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①多囊肾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早于血压变化:②Vmax、Vmin的下降和PI、RI的增高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徐云  孙煦勇 《解剖学杂志》2021,44(2):156-158
因为肾动脉变异,其来源、数目较复杂,肾移植疗效恢复很大程度依靠对动脉精准吻合、即时恢复血液循 环,本综述旨在通过充分认识及评价肾动脉变异,在肾移植术中对变异动脉选择最佳的血管吻合术式,以达到移 植肾及时恢复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The variations of renal arteries are considered critical issues that surgeons should have thorough envision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condition. Variations of these vessels may influences urological, renal transplantation and laparoscopic surgeries. We present a case of bilateral accessory renal artery with a striking pre-hilar branching pattern encountered up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for imaging of the renal arteries of a healthy 30-year-old man, renal transplant donor. The right kidney received two renal arteries from the aorta including a main hilar and one lower polar. However, the left accessory artery while originated from the aorta, simultaneously, supplied both upper and lower renal poles following its pre-hilar division that replaced upper/apical and lower segmental arteries of the single main renal artery, respectively. The left main renal artery divided into two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egmental arteries. Whether this should be categorized either as an accessory hilar artery or a unique variant of renal arterial supply, the so-called bipolar supernumerary renal artery, is a matter of debate. We discuss possible embryologic origin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accessory renal artery.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在制作一具儿童男性标本时,见其肾动脉及睾丸动脉有变异(图1),报道如下。1.左右肾动脉均有两支。右肾,从腹主动脉右侧壁和前壁分别发出右肾动脉上支、右肾动脉下支。上支距肠系膜上动脉2 mm处发出,外径为3.8 mm,下支距上  相似文献   

18.
在制作教学标本时,在1具儿童女性标本上,见其右侧卵巢动脉由右肾下极动脉发出,报道如下. 该标本年龄10岁左右,死因不详.右肾下极动脉起自腹主动脉,距肠系膜下动脉1.2 cm处,长2.3 cm,不经肾门,在肾的下端进入肾实质.右卵巢动脉由肾下极动脉的中端发出,外径约为1.1 mm,起始处外径较细,为0.8 mm.发出后沿腰大肌的前面斜向外下,至第3腰椎下缘高度与输尿管交叉,与卵巢静脉伴行,下行进入右髂窝内,分布到右侧卵巢.  相似文献   

19.
正在解剖一具身长135 cm的男童尸体时发现双侧肾动脉均有多支,同时伴有右侧睾丸动脉起始点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右肾动脉共有3支,均发自腹主动脉右侧壁。上支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右下方1.25 cm处发出,外径3.3 mm,血管干长3.2 cm,走在下腔静脉的下方,于腰大肌前方行向肾门,进入肾中上段。中支距上支下缘2.55 cm处发出,外径为2.2mm,血管干长3.3 cm,走行在下腔静脉的上方、输尿管的下方斜向外下方进入肾下段。下支起点较低,距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右下方1.1 cm处发出,外径2.3 mm,血管干长4.15 cm,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