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苏省农村民居抗震措施与加固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常熟市、扬州市、姜堰市和邳州市部分村镇的农村民居抗震措施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阐述了江苏省农村民居结构类型、集中住宅区建设、抗震性能的典型问题等,提出了江苏省农村民居经济、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在极震区造成了数10间农村民居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破坏,出现人员伤亡。震后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典型的震害特征包括砖砌体、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局部倾倒、墙体贯通开裂、房顶瓦片掀翻和烟囱倒塌等。农村民居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包括:选址不当、施工质量较差、砂浆强度不够、缺少圈梁和构造柱等。同时,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和鞭梢效应等地震效应,讨论了砖砌体和砖混结构抗震设计的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等,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和减轻震害损失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张家口地区市抗震设防要求相对较高的宣化区为对象,对宣化区14个乡镇的住宅民居抗震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重点调查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抗震性能等。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研究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模型,并对每一个评价单元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抗震性能参数值的计算,发现研究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遍较差,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防震减灾的措施和对策,为提升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北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民居由于严重缺乏抗震设防技术,村民缺乏抗震防灾意识以及缺乏抗震设防政策的监管,地震发生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震致灾"、"大震大灾"是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汶川地震的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通过对湖北农村民居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以及居民抗震意识的调查,揭示了湖北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现状,对当前湖北农村建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地震环境特征,简要分析了甘肃农村民居主要建筑结构类型和抗震性能,结合近10多年来破坏性地震资料,总结了农村民居主要震害特点,提出了实施甘肃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甘东南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分析农村民居抗震薄弱环节,从而科学、合理地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结合当地调研资料数据,对甘东南地区农村民居进行现场调查,获取民居各类属性数据,划分甘东南民居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与所占比例,针对不同类型的民居结构,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分析其抗震薄弱环节及潜在危害.研究区现存五种典型房屋结构类型: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木架结构和窑洞,以前三种结构类型为主,其中有抗震构造措施的新建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抗震性能最佳,木架结构、老旧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次之,土木结构和窑洞抗震性能最差.研究结果对提高甘东南地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水平具有科学参考价值,也可为其他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其中一幢民居楼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和鉴定。研究表明,在遭受Ⅶ度小震时,顶层中等破坏;Ⅷ度中震时,顶层严重破坏;Ⅸ度大震时,顶层倒塌。建议尽快进行抗震加固。本文指出了抗震薄弱环节,并给出了抗震加固措施。本文可为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海南农村民居以砌体结构为主,具有门窗开口大、层高较高和整体性强等特点.为了研究分析这类民居的抗震性能与抗震对策,在收集大量当地农村民居样本的基础上,综合出典型结构模型,并对该典型模型及基于该模型的隔震模型和加强结构模型分别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隔震技术能明显降低结构地震反应,在高烈度地区应适当推广和运用.原结构模型基本满足7.5度设防标准.在8度大震作用下,结构遭遇严重破坏但未倒塌,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倒塌能力.结构加固后,整体抗震性能得到了加强.结合试验结果,给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年实地调研考察和近20年的文献资料,对云南纳西族和汉族地区农村典型民居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合传统工艺中的抗震构造措施,分析了这种典型民居建筑形式的震害特征及原因,探讨了云南典型民居建筑在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抗震新问题和实施抗震加固工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区域整体抗震防灾能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木构架承重-空斗墙围护民居大量分布在我国南方农村地区,该类民居整体性较差,历次地震中该类民居破坏较严重。采取高延性混凝土ECC面层加固围护空斗墙,扁钢、角钢及薄钢板增强木构架节点,穿墙钢筋捆绑木构架与围护墙体等加固措施。设计了1/2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调整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来考虑不同水准地震烈度,分析了围护空斗墙损伤,探讨了模型频率与阻尼比变化特性,对比了围护空斗墙体与木构架加速度放大系数和位移包络值,并验证了二者在地震中的变形协调性。试验结果表明:(1)围护墙体仅在外侧出现明显裂缝,内侧ECC面层与墙体始终未脱离且未出现裂缝,围护墙整体性仍可得到一定保障;(2)木构架与钢加固件连接部位仅发生轻微破坏,木构架没有出现明显损伤;(3)木构架与围护墙体之间出现滑移,整体上二者协同抗震变形性能良好。该系列措施的加固效果较理想,适用于该类民居的抗震加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地震现场调查工作中村镇民居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建立村镇县级尺度的不同结构类型民居的基础数据库,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县级尺度下的村镇民居的空间化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第一,基于已有的统计资料,分析并提取对村镇民居数量空间分布有影响的因素。第二,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以相关系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所提取的影响民居分布的因素,即地区总建筑面积、地区生产总值、购(建)房费用对村镇民居分布的影响程度;第三,基于村镇民居基础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给出了黑龙江省砖砌体房屋和土坯房屋的空间分布规律,经验证本文给出的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利用GIS技术得到了黑龙江省村镇民居县级尺度的空间分布。本文所得到的村镇民居空间分布,在以下两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当有重大地震发生时,可以高效准确地给出灾区村镇民居的数量空间分布,为地震现场调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持;其次,在未来的村镇民居规划与易损性分析过程中,可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西大同市农村房屋抗震能力的综合研究,提出了既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又符合农民建房习俗的农村民居防震对策和设计方案,指出.加强对农村民居防震工作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闫增平  袁淑琴 《山西地震》2011,(3):44-45,48
通过对新绛县农村民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阳泉地区30个乡镇10 032户农村房屋的基础上,分析了阳泉地区农村房屋建筑的种类分布、结构特征、农村房屋的震害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的现状,指出了农村房屋建筑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哲  张艳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354-356
陕西省近年来发生的泾阳和石泉两次地震造成了农村房屋不同程度地破坏。通过对这两次地震的现场考察,分析总结了陕西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突发地震灾害往往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对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震前加固及震后功能快速修复;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义社会贴现率和残值率等加固效益分析评价参数,基于加固费用模型和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模型进行了加固费用现值与效益现值计算;采用费用效益比(Cost-Benefit Ratio,CBR)作为评价指标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决策分析,并最终建立了相应的加固决策体系。最后将提出的理论、模型及方法集成于课题组研发的"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CEDLAS)"补充建立加固决策分析模块,进而通过陕西省灞桥区的综合应用示范,验证所建立的加固决策体系的合理性。研究可为政府制定在役建筑物的加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汉中农村既有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对汉中农村既有砌体房屋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了汉中农村既有砌体房屋的建筑方式、建筑材料、建筑地段、灾后是否重建或修缮和房屋抗震设防状况等情况;查阅文献并检索出最新的提高农村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四种抗震加固方法,比较这些加固方法的相关性能,从中优选出适合汉中农村既有砌体房屋现状、危险性等级、排危加固方法和加固目的的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法,并对如何提高农村新建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房屋抗震性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常熟市、扬州市、姜堰市部分村镇的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房屋建设进行调查和分析,阐述了江苏省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房屋抗震性能的新型结构类型、斜坡屋面结构、内部结构等典型问题,探讨了改善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房屋抗震性能的政策保证、技术支持、资金来源以及其他方面的途径和建议,对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防震减灾及抗震实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农村民居集中住宅区建设中改善房屋抗震性能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