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前心搏骤停患者(CA)心肺复苏"生存链"实施现状,探索我国实际情况下如何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基于Utstein模式,收集2015-02-2017-09期间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急诊科、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北戴河医院急诊科接诊的187例院前CA患者,分为复苏有效组和复苏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心肺复苏(CPR)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7例CA患者,男131例(70%),女56例(30%);平均年龄(63.30±16.12)岁,复苏成功率为32.08%。院前CA发生在住所(54.5%)、公共场所(26.7%)。院前CA原因主要为心源性疾病(40.6%),其次为创伤(24.1%)。78.6%的CA有目击者,但只有12.8%由目击者进行了现场CPR。14.4%的CA给予院前除颤,而院前气管插管率仅为11.2%。与复苏无效组比较,复苏有效组在目击者CPR(χ~2=23.270,P=0.000)、CA至专业CPR5min(χ~2=27.770,P=0.000)、院前除颤(χ~2=4.459,P=0.035)、院前气管插管(χ~2=5.807,P=0.016)、院前肾上腺素使用(χ~2=7.039,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秦皇岛地区院前CA的复苏成功率不高,院前"生存链"中很多因素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255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丽  郑华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9):793-795
目的了解6年来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提高CPR水平。方法对本院2001-01~2007-01院前发生的255例心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组和失败组的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等。结果全部病例ROSC成功率为38.03%,脑复苏成功率仅为2.74%。两组CPR开始时间(从心脏停搏至CPR开始时间)、人工气道开始建立时间、是否安装临时起搏器、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R成功率与CPR开始时间和急救水平高低有密切关系。结论CA患者CPR成功率较低,与"生命链"未彻底落实及急救水平低有关。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并寻找影响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院前发生的240例心脏骤停(CA)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ROSC组和Non—ROSC组的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和。肾上腺素用量等。结果全部病例ROSC成功率为42.08%,脑复苏成功率仅为3.33%。两组在年龄、性别、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始CPR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肾上腺素累计用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CA患者ROSC的因素有心室纤颤、无脉搏电活动、电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累积剂量以及CA绝对时间。结论CPR成功率与开始CPR时间和人工气道建立的早晚有密切关系。CA绝对时间、除颤、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是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儿科急诊室内小儿心搏呼吸骤停情况,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并对复苏效果做初步评估.方法 采用标准的院内Utstein格式(the in-hospital Utstein style)前瞻性收集数据,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及复苏效果.用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评估初步复苏效果.结果 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室全部就诊患者(29 d至18岁)182 380例,心搏呼吸骤停237例(0.13%).实施心肺复苏169例,其中ROSC 88例(52.1%).性别和年龄对ROS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病和初始节律对ROSC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有无院前转运的ROSC分别为64.1%和44.8%;CPR时间≤10 min、10 ~ 30 min及>30 min的ROSC分别为67.5%、61.4%和3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节律和CPR持续时间对ROSC有明显影响.结论 急诊室内小儿心肺复苏的ROSC为52.1%.初始节律和CPR持续时间对ROSC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心脏骤停(CA)病例的复苏方法,总结此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关系。结果:院内CA者ROSC比例高于院外CA者(58%vs23%),院外出车由医护进行CPR者的ROSC比例高于家属送诊者(29%vs17%)。结论:有效的CPR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必须从理论、技术、配合和预防等环节加强学习和提高,改善复苏预后。  相似文献   

6.
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独立因素.方法 对照选择深圳市72家网络医院2004年9月至2009年1月急诊科进行过CPR的1 376例心脏停搏(CA)患者的调查表,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急诊科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心室纤颤(VF)患者较心脏静止患者ROSC可能性大,相对比值比(OR)=3.071,P=0.000,95%可信区间(95%CI)=2.019~4.670;无脉搏电活动(PEA)较心脏静止患者ROSC可能性大,OR=1.730,P=0.036,95%CI=1.036~2.890;电击是ROSC的保护因素,OR=1.574,P=0.015,95%CI=1.093~2.265;肾上腺素累积剂量≤4 mg患者ROSC可能性较≥5 mg患者大,OR=1.483,P=0.037,95%CI=1.024~2.147;CA绝对时间是ROSC危险因素,OR=0.961,P=0.000,95%CI=0.946~0.976.影响急诊科CA患者生存入院的多因素分析显示,VF患者生存可能性大于心脏静止患者,OR=2.013,P=0.002,95%CI=1.299~3.121;肾上腺素累积剂量≤4 mg患者生存可能性较≥5 mg患者大,OR=2.289,P=0.000,95%CI=1.487~3.524;CA绝对时间是急诊科患者生存入院的危险因素,OR=0.951,P=0.000,95%CI=0.933~0.969.结论 急诊科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A时心律、CA绝对时间、电击、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急诊科CA患者生存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A绝对时间、肾上腺素累积剂量、CA时心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术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EICU实施CPR术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58例,按存活时间分为存活≤24 h组(31例)和存活24 h组(27例),再根据患者最终存活情况,将存活24 h组又分为成活出院组(13例)和死亡组(14例),比较各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结果存活≤24 h组和存活24 h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1,P=0.480;t=1.124,P=0.266),但两组APACHEⅡ评分差值和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04;t=3.938,P=0.000);两组ROSC后1、6 h评分变化率与1 h评分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5,P=0.913)。成活出院组和死亡组ROSC后1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5),但6 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4,P0.01);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1,P0.01;t=7.334,P0.01)。结论对于EICU实施CPR术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能更早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科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CPR病例,比较不同因素分组的CPR效果,对可能影响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25例CPR病例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24 h存活、出院存活、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分别为187例(25.8%)、100例(13.8%)、48例(6.6%)、23例(3.2%).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ROSC的独立预测因素;创伤性、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是影响24 h存活的独立预测因素;CA前状态、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是影响出院存活和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是影响ROSC的有利因素,创伤性是不利因素.心源性、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24 h存活的有利因素,创伤性是不利因素.心源性、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出院存活和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有利因素,CA前为疾病终末期、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超长心肺脑复苏成功1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临床上进行心肺复苏 (CPR)时 ,通常是患者心搏骤停 (CA )后立即行 CPR2 0~ 30 min,然而未见自主循环恢复(ROSC) ,评估脑功能有不可逆的丧失 ,即宣告终止 CPR。超长 CPR的时间需要超过 30 min,它包括开始复苏前 CA时间和复苏抢救的时间〔1〕。目前国内外陆续有超长 CPR成功的个别报道。我们对近5年超长心肺脑复苏 (CPCR)取得成功的 10例病例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6 32例患者为 1999年1月— 2 0 0 3年底 5年间收治的 CA后进行 CPR超过 30 m in者 ,其中 10例自主循环、呼吸恢复 ,且脑复苏成功。其中男 …  相似文献   

10.
对院前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做过CPR的1376例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行回顾性调查,用EpiData软件建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变量为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影响CPR效果的因素.结果 对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第一目击者急救是保护因素,OR=2.21(P<0.01,95.0%C/=1.356~3.602);与女性比较男性是危险因素,OR=0.515(P<0.01,95.0%CI=0.320~0.826);20~29岁组较≥81岁组ROSC可能性大,OR=3.241(P<0.05,95.0%CI=1.146~9.138);CPR术前心跳骤停时间是危险冈素,OR=0.913(P<0.01,95.0%CI=0.887~0.948);与心脏静止比较,室颤是保护因素,OR=5.092(P<0.01,95.0%CI=2.927~8.861);电击是保护因素,OR=3.384(P<0.01,95.0%CI=2.033~5.635);肾上腺素0~4 mg组ROSC可能性高于≥5 mg组,OR=3.255(P<0.01,95.0%CI=1.606~6.597).对生存到院--2~12岁和13~19岁组生存到院可能性分别比≥81岁组高,OR=12.818(P<0.05,95.0%CI=1.299~126.508)和OR=10.505(P<0.05,95.0%CI=1.161~95.058);CPR前CA时间是危险因素,OR=0.862(P=<0.01,95.0%CI=0.82~0.906);室颤患者生存到院的可能性较心脏静止患者高,OR=7.330(P=<0.01,95.0%CI=3.962~13.560).结论 院前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PR前ECG、第一目击者急救、电击、CPR前CA时间、肾上腺素剂量、性别、年龄分组.院前CA患者生存到院独立影响冈素有CPR前ECG、CPR前CA时间、年龄分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稳定的犬心脏骤停(CA)模型,为心肺脑复苏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健康成年犬30只,体质量(15±2)kg,雌雄不限,麻醉后经右颈外静脉置电极导管至右心室,以5mA电流诱发室颤的方法制作CA模型,根据CA时间不同随机分为CA3 min组、CA5 min组和CA8 min组,每组10只,随后进行电除颤及标准胸外心肺复苏术,比较各组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情况。结果诱颤后所有犬心电图均显示室颤波,动脉血压下降并失去波动;各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为CA 3min组:90%(9/10)、CA5min:80%(8/10)、CA8min:20%(2/10);ROSC率CA3 min组和CA5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8 min组与其他2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3rain组与CA5min、CA8 min组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经右心室导管诱发室颤制作的心脏骤停模型稳定且可靠,CA3 min后开始复苏具有较好的ROSC率和存活时间,能满足心肺脑复苏基础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法对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制作中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心肺复苏模型复苏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观察组(n=16),比较复苏后大鼠的饲养中引入新方法的观察组与普通饲养的对照组的48 h、72 h生存率和体重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活到第7d的大鼠体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果:通过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饲养措施,可明显提高大鼠心肺复苏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陈深侠  俞柳燕  楼赟 《疾病监测》2014,29(8):629-632
目的调查分析涂阳肺结核学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防止结核病在学生中的扩散和蔓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诸暨市2008-2013年发生的涂阳肺结核学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筛查,以非密切接触者为感染情况作为本底对照;分层分析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28例涂阳肺结核学生患者密切接触者共1721人,强阳性400人,强阳性率为23.24%。同时调查非密切接触者1409人,强阳性39人,强阳性率为2.77%,密切接触者的强阳性率远高于非密切接触者(χ2=269.33,P=0.000)。影响密切接触者PPD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发病季节、痰菌含量及就诊延误,通过分层分析,冬春季发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阳性率较高,特别是患者痰菌含量较高时(χ2=10.12,P=0.00;χ2=5.35,P=0.02);痰菌含量高的患者其密切接触者阳性率高,在春季发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尤其明显(χ2=14.42,P=0.00;χ2=11.25,P=0.00);传染源诊断延误时间对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的影响表现为患者痰菌含量较低时,冬春季发病患者的不同诊断延误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不同(χ2=4.60,P=0.03);而患者痰菌含量较高时,不同季节发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影响涂阳肺结核学生患者PPD试验强阳性率的主要因素中,传染源的发病季节、痰菌含量和诊断延误各自起着一定的作用,其中以发病季节和痰菌含量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心脏骤停患者氧化应激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科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19例,骤停时间≤10min,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按照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干预组在标准心肺复苏基础上静脉注射山莨菪碱,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及复苏后24h存活率;分别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和复苏24h后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力、总抗氧化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比较两组间差别。结果:干预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24h后,干预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主循环恢复后及复苏24h后,干预组T-SOD活力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山莨菪碱可能会减轻心脏骤停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可能有助于提高复苏后24h存活率,但对于短期自主循环的恢复可能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SH)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及四年预后。方法入选327例ACS患者于入院即刻测定静脉血糖,依血糖水平及病史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51例,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既往无糖尿病史,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未诊为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对照组176例,为血糖水平空腹<6.1mmol/L,随机血糖<7.8mmol/L,既往无明确糖尿病史,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未诊为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四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病死率。结果患者资料中的一般临床情况在年龄、性别、吸烟、病史方面无差异,试验组较对照组血甘油三酯升高[(1.90±0.19)mmol/Lvs.(1.70±0.37)mmol/L,t=5.60,P=0.00],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53.44±9.44)%vs.(55.68±8.41)%,t=2.26,P=0.02]。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PCI治疗成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97.35%vs.98.30%,χ2=0.34,P=0.5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2型病变数试验组高于对照组(49.01%vs.26.70%,χ2=17.34,P=0.00),A型病变数对照组高于试验组(17.61%vs.4.64%,χ2=13.33,P=0.00)。冠状动脉病变置入支架相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73.46%vs.65.05%,χ2=6.48,P=0.01)。随访两组患者四年,住院期间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概率(3.31%vs.2.27%,χ2=0.05,P=0.82)无统计学差异,在出院后至12个月时,试验组心脏事件发生的区间概率明显升高[16.11%vs.5.75%,RR=2.80(95%CI:1.32~5.93),χ2=7.23,P=0.00]。在12个月后至48个月的中、长期随访中,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的区间概率无统计学差异。至随访结束时,试验组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增多[26.12%vs.11.66%,RR=2.24(95%CI:1.28~3.91),χ2=8.02,P=0.00]。试验组较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及缺血性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增加,对照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力衰竭多见。两组心因性病死率无显著差异。校正血脂因素后SH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OR为2.019,95%CI:1.059~3.850,P=0.033。各区间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总病死率比较(9.27%vs.3.98%,χ2=3.79,P=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H的ACS患者行PCI治疗后12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SH对中、长期预后无影响。SH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Utstein模式的心肺复苏注册单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67例病例进行一般资料登记,回顾审阅167例病历资料中关于心肺复苏的病程描述及医嘱和护理记录,逐一寻找符合注册单中的条目信息并进行登记。将2013年1—9月心脏骤停的4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运用注册单前瞻性收集心肺复苏关键数据。实验组的资料收集经过心肺复苏标准化注册培训的临床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抢救中利用注册单实时记录心肺复苏流程,并按照注册表的质控要求进行数据完善及严格质控。结果注册单应用后心脏骤停时间、心脏骤停病因、CPR启动时间、首次除颤时间、CPR终止时间的记录缺失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2,5.34,203.93,75.16,193.71;P〈0.05)。结论基于Utstein模式的心肺复苏注册单的应用降低了心肺复苏关键数据的缺失率,为心肺复苏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HBO组,每组各13只。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HBO组大鼠给予HBO治疗。分别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12、24、42h取血检测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并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ROSC后6h、12hS100B水平无差异,ROSC12h以后,S100B水平逐渐下降(P〈0.05)。随着时间延长,HBO组S100B水平逐渐下降(P〈0.05)。对照组NSE水平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HBO组ROSC后24h内NSE水平逐渐升高,在ROSC后48h下降。HBO组各时间点S100B和NSE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病理学观察示,HBO组大脑皮层组织结构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减轻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